谈谈中学体育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
长沙市湘府中学杨海文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塑造校园文化形象有着其不可估量的独特作用。而体育特长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长生的训练水平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形象窗口。
因此,在建设学校体育文化过程中,要发挥校体育特长生的主力军作用,有意识地培育几个赛事品牌,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要在各项赛事中注意发掘一批新的运动员苗子,同时加强特长生队伍的训练,着力打造出具有学校特的高水平运动队;当然也包括学校的高考体育专业生。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是我们本次重点探讨的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中人才竞争成为焦点。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需要实力,而实力源于人才,人才得益于教育。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作为国家实施教育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对于人才培养更加综合全面,使得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其地位更加突显。中学体育特长生作为学校中的特殊体,综合素质教育也有其特殊性。在体育
特长生培养上区别于普通中学生,特长生的“特长”既有他们的优势也有他们在综合发展中的弊端。体育特长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我国优秀运动员未来的生力军。
随着体育高考制度的逐年变化和改革,无论从文化科成绩、体育术科能力、竞技水平等各方面,对中学体育特长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老一套的训练思维和方法,已不再适应现在形势的变化了,在各学校都开始着手大力发展特长生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而要想在高考和比赛中让体育特长生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有所突破,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探寻出更好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新思路。
1明确中学培养体育特长生的重要性
1.1学校业余训练队每年都要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展示了学校的形象,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广西二本大学有哪些学校
1.2学校体育教师通过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以及组织体育特长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教练员的知名度,使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
1.3在各学校,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情况如何,是学校体育工作搞得好与否的重要体现之一,是衡量学校校园文化体育建设的重要标志,上级领导部门对某个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不仅仅看普及得如何,而更重要的是看学校体育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得如何,看学校业余代表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的成绩如何,因此要有提高,要有好的比赛成绩,那么就得对体育特长生进行专门的培养。(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七号文件通知)2007/5/7,第三点----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建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确保体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2明确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标
说到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标,实际上就是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的和方向。
2.1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的:通过对学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提高其运动水平和能力,组成学校的业余代表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的体育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提高学校知名度;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
2.2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方向:我们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代表学校参加各
级各类比赛,更重要的是,他们毕业时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因此学校对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方向很明确:
2.2.1为大专院校输送体育人才。如:为师范院校体育专业、体育院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等输送体育人才,这是我们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最主要的目标。
2.2.2参加各级体育比赛,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以上标准或国家、省级比赛的好名次,从而享受高考加分和以高水平运动员资格上重点大学(文化高考成绩是本科线的65%)。
3中学体育特长生应该怎样培养
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工作怎样才能做好呢?据我亲身经历和我校的实践经验,我觉得要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3.1选好材:对中学体育特长生的选材,要根据我们培养的目标进行。
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材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以
便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选材必须利用一切手段来预测一个少年能否通过训练取得成绩。这种预测需要依靠遗传学、形态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等多方面的材料综合地加以判断,是运动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不少学者认为,遗传对人体发育、体形、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运动素质的发展速度等关系颇大。在人的身长、体形等形态方面遗传现象比较明显,这是早已知道的事实。近年来,有些学者对运动能力的遗传可能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其途径有:家系调查。对运动员家族溯源的研究历史比较短,目前最多只能追溯到3~4代;据一些学者调查,著名运动员的后代中平均有50%的人运动能力突出,不过其运动项目不一定与父母从事的项目相同。子女和父母运动能力的统计比较,目前获得的初步结论是:一部分运动形式(跑、立定跳等)的能力可遗传,另一些运动形式(投掷、支撑跳等)见不到遗传现象。对双胞胎的研究,通过对双胞胎在体育的兴趣、运动成绩、各系统的一些生理指标、训练效果等方面的比较,已发现最大吸氧量、血乳酸浓度、最大脉率等也受遗传的影响,并且发现单卵双胞胎的遗传性要比双卵双胞胎的大得多;显然,在估计这些特征的遗传可能性时,也不能排除后天环境(家庭、社会环境等)的作用。选材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能否正确预测一个人未来的身长、心肺系统的机能指标高低和运动素质的好坏,因为这些因素对运动员的培养前途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起主
要的作用。
预测身高的主要方法:
(1)从父母身高推算,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些推算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尚在不断修正中。
(2)根据自己身长推算,一些学者通过大量调查和统计学分析,提出以自己8~12岁的
实际身长预测未来身长,其相关因数最高。
(3)从骨骼年龄预测,一般从腕部骨骺发育的放射线表现进行推断。
3.2加强目标管理工作
有效的体育特长生培养目标既要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在制定目标时:①与学生共同研究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参与研究训练工作,增加其责任感。
②把学生的目标定得比实际水平略高,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又能达到,以便为下一个目标的制定创造条件。
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情况,做到个人目标明确化。指导教师在整体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项,怎样才能做到突破与发展,并且提出了既有整体又突出个性化的设计方案,这些目标、方案都让学生知道。因为学生心中有了数,就能把个性化的问题与目标相联系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和动力。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向效率要质量”,“向科学训练要质量”的理念,并付之强有力的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并提出“不能吊下任何一个人”的训练理念。
3.3抓好组建特长生队伍的几个关键环节
要把体育特长生队伍建设好,只靠几个体育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工作:3.3.1更新观念,改变思想,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创设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从社会到家庭到学校,纠正在体育特长生问题认识上的错位。要站在体育特长生的角度,着眼于他们将来的前途,决不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能为学校争光,末了送出校门就算完成了任务。要从和谐教育的角度,从培养人才的高度,认真地考虑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问题。要彻底摒弃那种认为体育特长生只要体育成绩,不要思想品德和文化基础,只要体育成绩好就能升学的“另类”观点,在和谐教育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机制促进并保证教育目标的全面发展。
3.3.2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体育特长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理顺管理体制,有的放矢,因人制宜。学校应该成立一个由校领导和班主任及教练员组成的管理体育特长生的专门机构,定期研究和解决体育特长生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要定期召开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碰头会,三者联合与体育生进行座谈,通过座谈及时发现他们在思想、学习、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同时,专门制定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评价办法、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标准要求、体育特长生因训练和比赛缺课的补课办法,使教师教有依据,学生学有目标,学校评有尺度,多管齐下,切实提高体育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成绩,最终能学有所成。
3.3.3加强管理措施,设置体育特长班。绝大多数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方式,都是把他们分散到各个班级,这也给学生的管理、文化课教学、训练比赛时间安排、补课安排等带来诸多不便。根据和谐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教育规律,本着便于各科教师合理安排教学、便于体育教师统一安排训练时间和内容、便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班级活动开展的要求,为了公平竞争的氛围和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应对体育特长生实行统一编班和集中管理。在这一方面,我认为单独成立了一个体育班最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