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救驾烧饼,是徽州特小吃。
蟹壳黄烧饼也叫火炉饼,是一种用梅干菜和五花肉作馅的小烧饼。经火炉烤熟后,形如螃蟹背壳,如蟹黄,因得此名,是理想的茶点和早点。刚出炉的奇香浓烈,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能够保存一周左右,是非常好的旅游食品。 由于烘烤时间长,饼中水分大多蒸发,利于贮存,一旦受潮,烘烤后依然酥香如故。又因上白面粉搓酥,使面皮分层薄如纸,致烤制后酥松油润而不腻。
  救驾烧饼名称由来相传1357年,朱元璋避难来到徽州一农家,饥饿难当,这家主人便拿出平日爱吃的烧饼给朱元璋充饥,吃的他是满口生香,大为赞赏。次年称帝时,没忘这农户的救命之恩,说救驾有功,就册封为救驾烧饼吧。 
相关介绍:
      “三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首白话诗,诗中的蟹壳黄,指的是安徽黄山的蟹壳黄烧饼。陶行知当年从休宁县万安镇新安江码头出发,乘船去上海求学,随身携带的干粮就是这黄山蟹壳黄

        据说,徽商当年背井离乡,随身所带的,除了包袱、雨伞,就是这黄山蟹壳黄干粮了。这黄山蟹壳黄,不但携带起来简便,且不易变质,存放十天半月照样香脆如新。因此,人们都说,当年徽商的辉煌史册上,应该记上黄山蟹壳黄的一笔功劳。而黄山蟹壳黄的制作技艺,也随着徽商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致使江浙沪一带出现了金华烧饼上海烧饼苏州烧饼等衍生品。

    “黄山蟹壳黄的故事,先要从它的名字说起。蟹壳黄的雅称,一则因为金黄的烧饼金黄的蟹壳确实形似;二则旧时徽州山限壤隔、交通不便,新鲜大螃蟹很难到得了这深山之中,便有高厨推出白案蟹壳黄烧饼,摆到席面上,权充红案大螃蟹。结果,薪传至今,成为传统特名产。

      如今,大螃蟹等海鲜珍品之于黄山宴席,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不过,在高朋满座的盛宴上,少不了有一盘黄山蟹壳黄烧饼。烤制黄山蟹壳黄的特制木炭土炉,现在已被电烤炉取代,然而,那寓意六六大顺6厘米直径的圆圆外形依然未变,油酥千层口口香的口感、油亮闪光蟹壳黄白案”的泽也丝毫未变。据了解,黄山蟹壳黄的制作技艺将正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山蟹壳黄烧饼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即便是技艺娴熟者,也不敢保证烤制的烧饼炉炉成功。据其传人称:火候的控制十分重要,但是水、面、菜油、干腌菜、肉丁、芝麻等原材料甚至气候的温湿程度,也都会影响烧饼质量。

蟹壳黄已经成为游客行囊里的常备之物。当地的大街小巷都有售卖。有的游客还会买几个蟹壳黄烧饼带回家,送给亲朋好友品尝。
制作材料:
  面粉1250克,酵面500克,猪肥膘肉750克,梅干菜135克,葱末40克,精盐100克,食碱15克,芝麻仁75克,饴糖50克,芝麻油100克。
    做法:
 
    1.梅干菜放入温水中涨发,洗净切碎,放入盆内。猪肥膘肉切成小丁,放入梅干菜中,加精盐、葱末、芝麻油拌匀成馅料。
 
    2.面粉放在案板上,先用沸水将1/6的面粉烫过,再与其他面粉拌匀,放入酵面和冷水500克揉匀,盖上湿布,静饧10分钟左右,然后加食碱揉透,搓成长条,摘成每个重约125克的面剂,逐个按成圆饼,包入馅料一份,按扁,刷上饴糖,撒上芝麻仁,即成烧饼生坯。
 
    3.烤炉炉壁烧热,用洁净湿布擦去灰尘,堵塞炉门,取烧饼生坯在无芝麻仁一面沾点水,贴在炉壁上,待全部贴完后,去掉炉门塞,烤约10分钟即成。
 
    特:
    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津津有味,是屯溪地区传统风味小吃。
    制作要领:
    1.面团要揉匀饧透,揉至表面光滑不粘手为宜;
 
    2.入炉烤制时加热要均匀,炉温不宜过高,以免焦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