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175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解释: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解释: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解释:人们的毛病,在于总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解释:不做那些自己不该做的事,不要贪图那些自己不该要的东西,如此而已。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解释: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解释: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解释: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解释: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事不抱怨老天,也不抱怨他人。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解释: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解释: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节》解释: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解释:人穷的时候不丧失道德的标准,而发达的时候也不可以背弃自己做人的原则。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解释: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解释: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八节》解释: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解释:古代的人,获得成就,则将恩惠恩泽给老百姓,而没有获得成功的人,则在这个世上继续修身养性。得志显达时就要造福天下苍生,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提升个人修行。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解释: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解释: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从不知羞耻到知道羞耻,就可以免于羞耻了。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解释:称一称,这样才能知道是轻还是重;量一量,这样才能知道是长还是短。原来是孟子劝齐宣王权衡利弊,决定取舍的话,后人常用来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权衡利弊得失。
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四节》解释: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解释:谦逊有礼貌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解释:我长于修养我的浩然之气。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解释:行仁德的人好比赛箭的人一样: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然后放箭;如果没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躬自问罢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解释: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解释: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解释: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解释: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解释: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困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解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解释:在享受安逸中衰亡,在忧愁祸患的环境中生存。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解释: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解释: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八节》解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解释:道理很近却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求,事情很容易却按困难的方法去解决。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四节》解释: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二节》解释: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六节》解释: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解释:你的表现和所做所为,永远得不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解释: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一个人做到至诚而不能使人们感动,是从未有过的事;同样,缺乏诚心的人是无法感动别人的。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二节》解释:伟大的人,不偏离他的纯洁、善良的心。
居移气,养移体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解释: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修养或涵养可以改变人的素质。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解释: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够(反抗)罢了;靠道德使人服从,人家才会心悦诚服。
天将降大任于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五节》解释: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