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7课《吊饰》教学设计
课题 | 7.吊饰 | 单元 | 第七单元 | 学科 | 美术 | 年级 | 二年级 | ||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了解吊饰的种类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制作吊饰的方法,感受不同媒材的特性。尝试制作吊饰全过程,通过剪、粘、画等手段及材料的运用,制作出既美观又有吉祥寓意的吊饰。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设吊饰的基本方法。探究、中感受美化生活的快乐。启发创新,并感受“设计为人服务”的理念。 3.情意目标: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增进相互合作的意识及师生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环境、美化生活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
重点 | 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用剪、贴、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及装饰,体验吊饰设计制作的过程及其乐趣C | ||||||||
难点 | 通过简单的组合及装饰方法,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吊饰造型新颖美观,有一定的寓意。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一、新知导入 出示视频:吊饰小制作视频引入本课。观察视频中给我们展示了什么内容?多媒体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吊饰 | 观察思考回答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讲授新课 | 二、新知讲解 1.引导启发。出示图片问:说一说你们家有吊饰吗?是什么材料、什么造型和彩的?有什么用途? 2.了解吊饰以及吊饰的应用范围 吊饰就是指吊着的装饰,一般指的是吊坠。 它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形象广告礼品、纪念赠品、独特创意的摆饰品及品牌、展示牌、展示架、家居装饰及灯饰系列产品。 3.欣赏分析。说一说这两个吊饰形状和颜有什么特点?造型独特、彩绚丽 猜一猜,为什么吊饰上要表现“春”字和“福”字?新春吊饰。除了春和福我们还能在吊饰上加什么字?4.了解吊饰文化。说一说这些吊饰的寓意是什么?中国结象征中国传统文化,寓意:团结、幸福、平安;鱼象征着幸福,寓意:年年有余;鸡象征着黑暗离去,光明道来。寓意:大吉大利 中国结增添欢乐、喜庆的氛围。这些吊饰不仅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还可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5.吊饰的组成。说一说,你认为吊饰由那几部分组成?挂线、挂件、穰子 6.观察对比。看一看,吊饰和拉花有什么不同?拉花只有可以拉伸的部分,而吊饰是悬挂的,吊饰有挂线、挂件、穗子组成。 | 说出吊饰及材料、用途 仔细倾听 观察回答 根据问题回 答 分析回答并学习欣赏学习 学习吊饰组 成 不同 | 加强对生活事物的观察 加强对吊饰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加强对生活美化的认识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了解中国结、鱼等寓意 掌握吊饰组成为创作打基础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 ||||||
一吊饰里面有哪些我们学习过的技法?穿;折;卷;剪、挖;叠 7.制作方法学习。播放视频学习 先做挂件部分;再做穗子;最后做挂线 8.欣赏分析。对比观察他们的组合形式有什么不同?认识单条组合和多条组合 欣赏组合的美感:组合要有规律,体现出秩序美感。设计可以长短不一或长短相同 三、合作探究 小组思考:小组内说一说这些吊饰有什么特点?它们材料、形状、颜方法有什么不同? 吊饰的特点对称,大多采用红。材料有彩纸、布、草绳和植物;形状各式各样,颜以红为主;方法有剪纸、绘画、缝制。 四、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图片及音乐)提出创作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设计制作吊饰,构思新颖、设计巧妙、组合要有规律、体现美感。(注意卫生和安全使用剪刀) 教师指导制作 五、课堂总结: 自评:说一说你们小组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吊饰?有什么寓意? 互评:说一说哪个小组制作的吊饰既美观寓意又好? 教师点评:评价以鼓励为主,也要提出相应的建议,有待于学生对绘画水平的提高。 学生总结:说一说你知道什么叫重复吗?通过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这节课学习的快乐是什么?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学习掌握情况。 六、作业布置 利用废旧毛线、彩纸、纸盒制作一个小吊饰,或者用绘画的方法设计一个吊饰。 | 观察回答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观察回答 小组观察回答 根据要求小组进行制作 小组介绍作品 评价小组作品 总结学习内容 | 加深对技法的掌握 感受学习组合方式 提高小组合作意识 提高小组合作、制作能力 提高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评价、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总结能力 | |
课堂小结 |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了解了吊饰,认识了吊饰的组成,进行欣赏、对比观察掌握各种技法,小组合作让学生加深了对吊饰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吊饰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能很好的创作美观的吊饰作品。 | ||
中国结有哪些寓意板书 | |||
7.吊饰 吊饰是指吊着的装饰,一象指的是吊基。 中国站:团结、*福、平安;鱼:年年有余; 玛:大吉大利。 一 ° © | |||
11)—∙aτ | |||
方法:先做桂件部分;再做稳于;最后做拉线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