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主要作品集名释意摭谈
作品的名称,是作者对创作的作品给定的标签,用以区分不同的作品。作品命名的基本要求是简洁、明了,能够概括主要内容或艺术特。好的作品名称不仅能够集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散发着吸引读者的艺术魅力,令人回味无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其创作的主要作品多达16卷,六百多万字。虽然作品数量颇多,体裁丰富,但是,鲁迅非常注重作品及作品集的命名。每当作品成集,常常于夜深人静之时,反复斟酌,赋予作品别具魅力的名称,引发读者深思,吸引读者急于领略作品的精华。
在鲁迅的16卷作品中,有专集24部,包括文学作品5部,文学评论1部,杂文18部。这些专集中,特殊命名的主要有16部,包括文学作品集5部和杂文集11部。这些专集的命名,或比喻,或引用,或反语,诙谐风趣,讽刺强烈,揭露深刻,意义深远。鲁迅常常选用平凡的短小的词语表达深刻的思想,而这些集子在编辑命名时作者大多自行作过解说,其含义多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及作者创作目的密切相关。
鲁迅文学作品集名的由来及含义
1.小说集《呐喊》,成书于1923年,共收短篇小说14篇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文学作品集,其命名也意义深远,作者用一个实意动词表达了创作小说并结集出版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总结作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鲁迅将当时的环境比喻成“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而“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用“呐喊”命名,
表达了承担历史使命。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虽然有些“残忍”,但毕竟有生的希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担当“先锋者”,挽救更多的民众。通过“呐喊”表明了作者不坐以待毙,不袖手旁观,不,而是实实在在地行动,以唤醒更多的民众共同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2.小说集《彷徨》,成书于1926年,共收短篇小说11篇
作者1933年在《彷徨》中写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虽然是回忆性的释意,但真实地表达了鲁迅在《彷徨》结集时的心情和所处的境界,正是以“彷徨”命名的意义所在。不再是孤注一掷的“呐喊”,也不再是别无选择的奋发,而是在孤寂无奈中的“彷徨”。看似真的无所适从,其实更是奋斗作战后的思考和重新“口诛笔伐”的准备。小诗一首,言简意赅,道出了作品意义的真谛。
3.散文诗《野草》,成书于1927年,收散文诗23篇
《野草》题辞:“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野草》是作者唯一的散文诗专集,也是作者创作的作品中艺术性最高、凝炼最深,意义也最为隐逸的一部作品。但鲁迅恰恰用最朴实、最真切、最能引起共鸣的“野草”命名,可见作者用心之良苦,内心之宽广,蕴藉之深邃。正如《野草》题辞所说,鲁迅是将其中的作品比作不被人重视的野草,默默无闻,被人践踏,但鲁迅又将自己的作品视为不可阻挡,铺天盖地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必将成为春天的使者,胜利的希翼。因此,看似不经意的命名,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同时,用“野草”命名,在192"7年,也影射了反动当局对“野草”一样的革命者生命的践踏,表明了鲁迅愿其
作品及自身像野草一样默默装点大地的心声。
4.散文集《朝花夕拾》,成书于1928年,共收散文10篇
《朝花夕拾》小引:“带露折花,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
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鲁迅以“朝花夕拾”命名,直接表明了专集中的散文为回忆性的文章,同时也说明了当时情境下作者因环境、因心境等无法以现实为题材,无法抒发现实的苦闷心情,只好通过以古讽今,“古为今用”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实现新文化的目的,发挥文学的作用。
回忆总是美好的,但有时也有淡淡的苦涩,作者在回忆中通过儿时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无忧无虑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向往,虽然有的故事未免掺杂着当时的愚昧旧俗,但在字里行间更多表现的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环境的不满和抨击。
5.小说集《故事新编》,成书于1936年,共收短篇小说8篇
《故事新编》序言:“直到一九二六年的秋天,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写了十篇《朝华夕拾》;并且仍旧拾取古代的传说之类,预备足成八则《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是回忆性的小说专集,与《朝花夕拾》一样是作者回避现实,在“历史”旧事中寻求作战的武器,但与其不同的是,《故事新编》是以故事的口吻叙写,同时又冠以新编命名,表达更为灵活,
寄托更为随意,可以影射现实,可以抨击时弊,将作者的思想意图通过新的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序言中也调侃地表明了写作中“灵活”的手法和“随意”发挥的故事性。“现在才总算编成了一本书。其中也还是速写居多,不足称为‘文学概论’之所谓小说。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而且因为自己的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所以仍不免有油滑之处。”
鲁迅主要杂文集名的由来及含义
6.《坟》,成书于1927年,收杂文26篇
《坟》之题记:“此外,在我自己,还有一点小意义,就是这总算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痕迹。所以虽然明知道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
鲁迅先生命名杂文集为《坟》,一是表达对友人的感激,希望他们在“凭吊”中得到安慰和启示,为过去的一点儿收获燃起对未来的希望;二是希望《坟》一样的作品能够在“博厚的大地”上,拥有一点儿痕迹;三是希望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和欣赏,同化思想,以达到创作结集发行的目的。抛开时政,从文集的角度讲,以《坟》命名,亦千古奇之,既表明了作者的魄力、敏锐,也暗示了作者的怀恋、无奈和勇于面对现实的精神。
7.《热风》,成书于1925年,收31篇作品立春说说
《热风》题记:“但如果凡我所写,的确都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症究竟如何。然而,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日‘热风’。”
讽刺幽默是鲁迅杂文的创作风格,也是作者与当时反动文人口诛笔伐的艺术手法。以“热风”为杂文集名,是对时政的巨大嘲讽,也表明了作品本身的作用和作者的用意。虽然相对于环境的阴冷,一点儿“热风”可能微不足道,但与鲁迅“文学救国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与其被动为寒冽的冷风吹倒,不如自己创造“热风”,揭露时弊,或许有新的希望。
8.《而已集》,成书于1927年,共收30篇作品
《而已集》题辞写道: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己。泪揩了,血消了;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
“而已”非实词,表达不得已而为之的心情。鲁迅以杂文为战斗的“檄文”,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软“刀子”的攻击,非但没有放弃,而是想尽办法,抓住要害,沉着应战。用“而已”命名也是对当时环境和“屠伯们”有力的嘲讽,达到了“而已”却不能而已的效果。
9.《华盖集》。成书于1925年,收作品31篇;《华盖集续编》,成书于1926年,收作品32篇
《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华盖’在他们口头上大概已经讹作‘镬盖’了,现在加以订正。所以,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华盖”集中的一些杂文是冲破重重阻力才得以发表的,之所以用“华盖”命名,表明了作品是因作者的身份不同而遭遇不同的命运,正如俗人交“华盖运”一样,作者用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反动当局的愤懑之情。
10.《三闲集》,成书于1932年,收杂文34篇
三闲集序言:“但是,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却是至今还不能完全忘却的……编成而名之日《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三闲”,是民间的讽刺用语,且不说鲁迅影射成仿吾的来龙去脉,孰是孰非,作者结合实际将其信手拈来用于文集的名称,通过自嘲达到嘲人的目的的手法,具有特殊的讽刺意味,妙趣横生,通俗生动。
11.《二心集》,成书于1932年收杂文38篇
二心集序言:“而这时左翼作家拿着苏联的卢布之说,在所谓‘大报’和小报上,一面又纷纷的宣传起来……有些报纸,还拾了先前的创造社派的几个人的投稿于小报上的话,讥笑我为‘投降’,有一种报则载起《文坛贰臣传》来,第一个就是我……”黑暗之王
大陆喜剧电影“二心”,是具有政治和情感意味的贬义词,其讽刺意味显而易见。鲁迅用其为文集之名,既表明了“认罪”的态度,同时讽刺了“御用文人”
>个人房产信息查询>灯笼怎么做手工制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