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名师教案
深度解教材
《寓言两则》包括《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掩耳盗铃》讲的是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当场被人发觉的故事。《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却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的故事。编排这两则寓言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言所寄寓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阅读这两则寓言,学生要注意通过梳理文中所叙写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了解各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进而总结出寓言的故事;通过讨论寓言中主人公的言行,得出寓言的寓意,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知识与能力
1.会认“铛、蹿”2个生字,会写“盗、铛、零、株、桩、滋”6个生字。理解“明明、乐滋滋、发觉、仓皇、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概括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3.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做事不能自欺欺人;不能妄想不劳而获。
突破重难点
重点: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突破方法:先明确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梳理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通过复习包括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表述模式,要求学生用“人+事+果”的句式组织语言。
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体会其中的道理。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所概括的主要内容,运用由事到理的方法概括寓言的寓意,进而体会道理。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表述模式,采用引导点拨法进行教学。
学法:采用朗读理解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法进行学习。
师生齐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的动画片、有关寓言的资料。
学生:集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理清事件的发展脉络,巩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及表述模式,并运用此方法来概括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激趣导入。
1.教师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学生观看。
2.指名回答所播放的动画片是哪两则寓言故事。
3.教师导入:寓言这种文体是运用较为短小的文字,讲一些我们比较有兴趣的小故事,并告诉我们一些生活启示和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则寓言。(板书课题)
刻舟求剑的寓意【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动画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
(1)通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文所出现的生字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2)利用工具书或课内、课后的注音,识记本课的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识记生字的字音与字形。
“盗”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皿”,不是“血”;注意“铛”与“档”“当”等形近字的区别;“零”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为“令”,不要误写成“今”;“株、桩”为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滋”为左右结构,不要误写为上下结构。
3.巩固生字的字音与字形。
(1)指名读,教师纠正,学生齐读。
(2)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忆生字的字形,学生分组互查。
4.教师用课件出示文中的新词。
(1)指名读,教师纠正。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学生自由读。
(2)再读课文,根据语境解释词语“明明、乐滋滋、发觉、仓皇、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的意思。
明明: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
乐滋滋:形容因为满意而喜悦的样子。
发觉:发现,察觉。
仓皇:匆忙而慌张。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守株待兔: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3)让学生说几个与“乐滋滋”结构相同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生字词的教学,巩固本课生字的字音与字形及新词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梳理脉络,概括内容。
1.巩固所学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表述模式。
提问: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要注意记叙的六要素,并运用“人+事+果”的表述模式。
2.让学生按要求阅读两则寓言。
(1)通过阅读,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说这两则寓言所写的各是什么事。
(2)出这两则寓言所写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相关语句。
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掩耳盗铃》讲的是有一个人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结果被人发觉了;《守株待兔》讲的是有个种田人,每天在树桩旁等待,想再次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结果他没有碰到兔子,田地也荒了。《掩耳盗铃》第一自然段写事件的起因,第二自然段写事件的经过,
第三自然段写事件的结果。《守株待兔》第一、二自然段写事件的起因,第三自然段的前两句写事件的经过,最后一句写事件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分组讨论的形式,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达到巩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表述模式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除了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外,还认识了寓言这种文体特点,以及概括寓言主要内容的方式和方法。课后,大家可以用同桌互相听评的方法对所熟知的寓言进行概括,这样不仅能锻炼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提高同学们概括寓言主要内容的能力,希望大家能完成这项作业。
五、互动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寓言两则》”一起来闯关吧!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给下面带线的字注音。
铃铛()掩耳盗()铃树桩()守株()待兔
二、缩写下面的句子。
一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dāng dào zhuāng zhū
二、种田人捡了野兔。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析课文内容,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事件发展的脉络。
3.教师明确并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寓言两则所叙述的故事,那么这两则寓言会告诉我们哪些生活启示和做人的道理?下面我们就对此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识导人新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有利于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拓展。
二、分析课文。
(一)学习《掩耳盗铃》。
1.教师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要求:(1)出本文交代故事人物的语句;(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人想干一件什么事?
教师归纳:(1)从前有一个人;(2)他很想偷人家大门口挂着的铃铛。
2.学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1)偷铃人很清楚地知道什么?请画出相关语句。
(2)他是怎么想的?请大声读一读。
(3)结合自己掩耳的动作,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掩耳”的意思。
(4)这个人这样想之后,又是怎样去做的?
(5)结果如何?请大声地朗读出来。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第(1)题: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第(2)题:“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学生读句子)
第(3)题:“掩耳”是捂住耳朵的意思。
第(4)(5)题: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学生朗读句子)
4.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照样会响,别人照样听得见。那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5.学生讨论寓意,教师明确: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
【设计意图】根据各个自然段的特点,设置不同形式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作答,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总结寓言寓意时有依据。
(二)学习《守株待兔》。
1.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