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性气质新词“女汉子”看网络热词的社会化
从双性气质新词女汉子看网络热词的社会化
作者:顾哲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8
        内容摘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具有社会化的特征,性别差异即为其社会属性的一种。然而,近年来,女汉子一词由网络上的横空出世到被社会较为广泛地接受,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女性所扮演的角的新变化以及语言表达的需要,一些具有双性表征的词汇被创造出来,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社会性和能产性。女汉子一词的产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能产性是语言内部原因,社会性是其外部原因。本文以女汉子的产生和社会流行因素为主要研究范畴,通过分析语言的本质属性、女汉子构词法、造词法以及与其他同类词的对比来探讨女汉子由网络热词发展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诸多因素。
        关键词:女汉子流行因素 双性气质 能产性 社会性
        “女汉子一词用来形容形容女性个性豪爽、独立自强、不怕吃苦、自力更生、不依赖他人,是一个中性词。2013年产生于网络,被广泛应用并成为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它
不像其他网络热词一样,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就被贴上过气的标签,反而至今热度不减,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命力非常顽强。
        .“女汉子的构词和造词分析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于造词法和构词法的范围大小关系仍有争议,但是造词法与构词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造词法,顾名思义,是指创造新词的方式和方法,研究用什么原料和方法创造新词”[1],而构词法所研究的是词的内部结构规律,也就是语素组合成词的方式方法。
        “女汉子是一个网络热词,简单来看,它是在汉子前加上语素构成,李艾[2]在运用这个词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汉语词汇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更何况女汉子接受范围越来越广,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因此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法和结构十分有必要。
        从构词法角度分析,女汉子是一个合成词,由三个语素构成,采用复合的方式。先有汉子而后有女汉子汉子,本意指男性,将汉子复合,并且是
偏正型的复合构成女汉子汉子是主从关系,为主,汉子为从,汉子修饰。这也是汉子的合成方式是复合而非附加的原因。假设是附加,那么为前缀,其意义弱化,而女汉子一词语义上是偏向的。如若不拆分成单个语素分析,可直接将女汉子归为三音节派生词。派生本是英语的主要构词法,近年来,现代汉语在解释新词语的构成方法是吸纳了这一方法。这方法是借前缀或后缀之助,制造出派生词,派生法中的前后缀与附加法中的前后缀在词中的地位不同,派生中的前后缀可改变原词的词义、词性等,作用重要,附加法中前后缀则不然,大多只是为了语言表达方便的需要。汉子是本身存在词,加上前缀构成派生词女汉子,词义完全发生改变,重点也是前缀,而非原词汉子
        从造词法角度分析,女汉子是运用修辞学造词法创造的新词。修辞学造词法,顾名思义,是运用修辞手法创造新词的方法。总的来说修辞学造词法有五种方式:比喻式、借代式、夸张式、婉曲式和仿词式,女汉子属于其中的比喻式一种事物像什么就用什么来命名”[3]像汉子一样的女性,本体是女性,喻体是汉子,本体在前,喻体在后,二者同时存在,喻体修饰本体,故而生成了女汉子一词。
        “汉子本身是一个比较接地气的词,比喻造词法创造的新词女汉子既有喻意明显的优势,又有接地气特质,易于为人们接受。
        .双性气质词语词源分析
        女汉子这类描述双性气质的词语并非横空出世,就拿女汉子一词来说,CCL语料库中有一条相关记录:这四条女汉子对严慰冰仅开膛破肚的搜查,使她被侮辱的想哭,想喊,想骂人!”[4]这句话出自1992年《发生在中南海的反革命案》一文,虽然女汉子这句话里具有明显的贬义彩,但基本意思还是指代像汉子一样的女人。表双性气质的词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将女性归为男性之中,将指代男性的词也用于指代女性,用原有的指代女性的词来指代男性的情况比较少。最早把女性归为汉子的是施耐庵的《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有三名女性好汉,即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一叶青扈三娘。二是创造新词表现双性气质,形容女性具有男性气质的词比较多,巾帼须眉女强人假小子男人婆铁娘子”……也有形容男性具有女性特征的词,但时间并不久远,也相对较少,例如娘娘腔娘炮伪娘男闺蜜”……
        总的来说,在汉语中,表现女性具有双性气质的词由来已久,词汇也相对较多。这是由
于一开始传统文化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定位就是不公平的,男性扮演何种角,女性扮演何种角,这种定位更多是对女性的不公平。但是,反过来,对男性也绝非是完全公平的。这种不公平的定位必然会导致在某些方面弱势的一方产生一系列对不公平的突破行为,在自觉或者不自觉中就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打破了这种不公平。语言便是这种不公平的表现之一,虽然在语言约定俗成之初,完全遵照了男女性定位不公平的原则,但是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会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女性不仅一步一步突破了角定位的不公平,向男性角突破,而且在气质上,某些女性也开始突破原有的界定,从单纯的女性气质发展为具有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双性气质。当然,某些男性也是如此,发展为双性气质。语言适应这种发展变化,故而也就产生了表述双性气质的词。
        .“女汉子的产生及流行因素分析
        新词语大多来去匆匆,流行而短暂。语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其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是经常不断发生的规律,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社会生活中,新词语大量涌现,显现的速度一般也很快,一旦客观事物出现,就马上会出现相应的词语表达相应的事物或概念。但同时,一旦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或者新的、吸引人的新事物出现了之后,有的词语又会很快隐退,
这使得相当多的词语成为语言王国的一个匆匆过客。[5]大众传媒更是加快了语言变化的过程。
        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但同时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了,这也是网络流行语一代又一代更新的原因,许多网络热词如“Duang”给力犀利哥等在产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被广泛使用,但流行一段时间,大概半年到一年之后,热度就渐渐消退,这也是它们只能被称为热词的原因,很少有词能够长时间的存活,而女汉子一词可以称之为例外。自二〇一三年产生至今,在年轻人的体中一直较为广泛的被使用,并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 语言的能产性
        语言的能产性是新词产生的主要内因。都是汉语基本词,基本词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它们作为词根或者词缀在不同的时代创造了许多不同的新词,满足了语言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需要。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出现新的事物和新的概念就需要不断地增加新词或增加新义,基本词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以它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新词易于为人们接受。
        (二)语言的对比及求新
        语汇活跃性的一个重要体现便是语言的求新意识。具有双性气质的女性体,历史上便有,因而类似的表达不在少数,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词渐渐被淘汰或者淡出人们的视野了,类似社会体继续存在及队伍壮大,为女汉子的诞生提供了契机。而且具有相反气质的社会体和语言表达的存在,也成为了女汉子产生及流行的促进因素。
        1.女神和女汉子的对比
        2015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喜乐街》中,女神女汉子的爆笑金句受到大批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如同节目中展现的一样,女神是与女汉子有着不同气质的社会体,泛指外貌出众、气质优雅,有智慧的女性。另一个形容这类女性的词淑女历史更加久远,生活中时常能听见一点都不淑女能不能淑女一点之类话语,与淑女女神气质相反的一类女性可谓受打压已久,无法反击,不是淑女女神,却有值得自己骄傲的一面,不一定非要用不淑女来形容,女汉子一词应运而生。女神受人追捧,女汉子虽遭人调侃,但也并非恶意,女汉子一词本身就是中性词,更多的时候是偏褒义的。女神也是网络热词,两种社会体的比较、以及两个网络热词的存在极大了促进了女汉子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步伐。
        2.表双性气质旧词和女汉子的对比
        表双性气质的旧词有巾帼英雄男人婆假小子铁娘子女强人等,与这些词相比,女汉子一词的优势凸显,更易于被广泛接受。
        “巾帼英雄产生时间最早,意为女性中的英雄,一般被用于形容对国家和民族有极大贡献的女性,这类女性并不普遍,而且,用于形容现代女性,有明显的时代距离感。
        “男人婆假小子形容女人气质的词语指外貌和性格都比较男性化、缺乏女人味的女性,主要形容的是外貌而非性格,且是一个中性偏贬义的词,因而不被广泛接受,女汉子一词,形容性格独立自强,不依赖他人的女性,即便也有大大咧咧的义项存在,但也并非贬义,整个词是中性偏褒义的,女性爱用以自称,男性用女汉子形容女性也不会引起女性反感。
        “女强人用以形容才能出众,精明干练的女性。也是对专注事业并获得成就的女性的一种称呼。政界的女强人一般被称为铁娘子,而铁娘子这称呼,早年常见于传媒报道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新闻。虽然女强人铁娘子的称呼是对女性在社会努力打拼的一种肯定,但是受众范围比较小,而且,带着一种强势的彩,相比较这二者而言,女汉子的调侃意味更浓,独立意味弱了一些,受众范围也更大,这也是女汉子得以流行的原因之一。
        (三)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的社会性是新词产生和发展的外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存在都与社会有着不容分割的关系。语言为社会服务,所以它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当社会中有新的事物产生或者原本存在的事物被人们重新起来、赋予新的意义时,新的词语便会生成、或者原本存在的词语便会流行起来。
        “女汉子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体。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心思细腻、办事认真、亲和力强等女性特质使女性在某些岗位优势凸显,与男性一决高下。此外,女性在职场上经常承担和男性同样的职责,面临同样的压力,使得女性不得不变得自主、独立起来。同时,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生儿育女的重要职责,为了兼顾家庭和工作,女性不得不主动或者被动地变得坚强、勇敢起来。再者,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女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女儿当自强等价值观念。加之,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在思想上更深地突破对男性的服从意识、男女不平等的观念。这些都使得女性独立的去挑战更多的事,不仅仅是出于性别偏见认为女性不可能完成的事,而且包括出于对女性的偏爱认为女性不需要去做的事。而与此同时,却没有一个词能够很好地形容这一类独立自主、个性豪爽的女性,在这种情况下,给原本具有性别识别彩的汉子一词重新定义,和组合起来形成女汉子一词来填补这一空缺就显得顺理成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