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阅读材料: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比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195-19499
194910-1956年底
1956年底-21世纪中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敌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其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主要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随着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线
(也
线)
19484月,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路线的简明概括和核心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但处于领导地位,而且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
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它担负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国家政权。它担负着实现工业化,同时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主要任务。
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它是中国特的无产阶级专政,担负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对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和反动分子实行专政的主要任务。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不断增长的社会主义文化因素占领导地位、非社会主义文化因素占很大比重并适时地逐步向社会主义文化过渡。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纲领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备注: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参见表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的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当时的各个解放区已经建立起来,不过,在全国范围内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因此,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革命的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革命的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
革命的前途
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参见表2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
大革命时期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国民党新军阀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
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同中国人民的矛盾
在上述三个不同时期,在政体上都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过,由于在这三个不同时期,“人民”概念具有不同的内容,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不同的性质与任务,因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参见表3
3:中国共产党对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
 
人民民主专政
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
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第一、二次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工农苏维埃
即工农民主专政
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
抗日战争时期和
解放战争前中期
无产阶级领导的
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三三制参议会
解放战争后期和
新中国成立初期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9549月第一届
全国人大召开以来
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