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2019年2月5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在向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在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在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
2.“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3.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的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解析:第1题,在图中①位置的地球上画出垂直于地轴的赤道,画直线连接地球和太阳的球心,观察知直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在赤道以北,说明①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同理可得,③位置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可以判断②为秋分日,④为春分日;2月156日为春节,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同时在向北移动,故答案选C项。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春节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应该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对应轨道的③与④之间的
d点,故选D项。第3题,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最快,时间为1月初,远日点最慢,时间为7月初,由近日点到远日点速度逐渐变慢,近日点在冬至日之后,远日点在夏至日之后,太阳在哪一天离地球最远③为冬至日,①为夏至日,由③到④,速度先变大再变小,由④到①速度逐渐变小,故答案选D项。
答案:1.C 2.D 3.D
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完成4~5题。
4.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将向北移动
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将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5.当地球公转到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中的最大值
B.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慢
C.此时为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D.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甲位置应为北半球秋分日,乙位置为北半球冬至日。因此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B选项正确。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是66°34′,C、D错误。第5题,当地球公转到乙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此时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中的最小值,A错误;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慢时为7月份初,B错误;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为南半球夏季时,C正确;此时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D错误。
答案:4.B 5.C
下图为北半球四个地点在6月22日不同时刻测得的当地太阳位于正南方时的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题。
6.该日四个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④③①
解析:太阳能热水器倾角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则倾角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则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④①②③。
答案:C
下图为某游客于2018年6月22日在内蒙古呼和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约40°N)沙漠生态治理光伏
电站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7~8题。
7.拍摄者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________方向。( )
A.正南 B.正北
C.东南 D.西南
8.拍摄当日,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最接近( )
A.17° B.23°
C.35° D.45°
解析:第7题,太阳能集热板应是面向太阳,内蒙古纬度高,太阳应在磴口县的南边,即集热板朝南,摄影者应在集热板的西南方。选D正确。第8题,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
当地纬度40°-直射点纬度δ),此时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H=90°-(40°-23°26′);设集热板的倾角为θ,则θ=90°-H;即θ=90°-73°26′,因此集热板的倾角最接近17°,所以A正确。
答案:7.D 8.A
某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下图,回答9~10题。
9.下列有关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于位于130°E附近
B.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C.该地的楼间距较北京小
D.此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北京小
10.这一天( )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我国海南岛上正午看太阳在北方
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第9题,太阳最高时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12点40分,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40分钟,位于北京西侧10°,可算出该地位于110°E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树影遮挡面积越小,由材料“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应该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地位于我国南方,纬度比北京低,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同高度楼房影子比北京短,楼间距较北京小,C正确。第10题,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树影遮挡面积越小,由材料“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太阳距离地球最远为7月初;晨昏线与极圈相切,B正确;我国各地正午看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9.C 10.B
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阴影为夜半球,浅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回答11~12题。
11.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如图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在如图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11题, 由晨昏线可知,该时全球昼夜等长,因此为春分或秋分,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因此距离赤道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而甲地距赤道的纬度差最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A。第12题,此题需要将甲乙丙丁四地的阴影合在一起去观察,另外题中以说此日为二分,因此太阳直射于丙地东侧经线与赤道交汇处(根据图中经纬网大致位置为0°、30°E处)。图中甲、乙两地属于上午时间,太阳位于其东南方;丙地接近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而丁地属于下午时间,太阳位于西南方。故选D。
答案:11.A 12.D
二、非选择题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南或北),D处过后直射点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南或北)。
解析:第(1)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出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纬线名称。第(2)题,由∠α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判断出∠α为黄赤交角。第(3)题,由C、D两处的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答案:(1)夏至日,北回归线 秋分日,赤道 冬至日,南回归线 (2)度数:23°26′。含义:表示黄赤交角。 结果: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移动。 (3)南 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