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晋中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
加快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晋中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
作者:王成
来源:《前进》 2017年第6期
    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业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的一场变革。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晋中成为全省首家入选地级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晋中文化旅游步入了转型升级快车道。
    一、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是推动晋中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首先,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全域旅游是旅游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载体,是系统总结旅游业3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分析未来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所作出的战略选择。过去抓旅游主要是以建设景区景点、饭店宾馆为主;现在发展全域旅游,则不仅是使旅游发展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更要使旅游与各行各业进行融合,使旅游从部门推动走向党委政府统筹,进而提升旅游发展品质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品质。因此,全域旅游不仅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是市域经济、县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一种创新形态和模式。推进全域旅
游就是跳出旅游抓旅游,全面创新发展,把抓旅游同抓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同抓民生、抓特产业培育结合起来,从战略全局谋划、全方位整体推进,使旅游工作从局部工作变为全局工作,从旅游部门抓旅游变成举全市合力抓旅游。
    第二,发展全域旅游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老百姓的一种常态化生活方式,旅游业发展已进入全民旅游和以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新阶段,旅游业呈现出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的发展趋势,旅游消费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日益明显。同时,随着出游机会的增多,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过去人们旅游更多的是想着多看几个地方,现在许多人不只满足于出游数量的增加,不仅追求“去了哪里”,而且追求“玩了些什么”、“玩得怎么样”,要求有更多的参与和更深的体验感,这都对旅游产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一个新的特点,就是人们不仅看景区景点,而且注重到非景区景点旅游。许多地方景点景区旅游人数逐年下降,非景点景区旅游人数逐年上升。像江浙沪这样的发达地区,非景点景区旅游人数占到65%以上。因此,必须转变思路和发展方式,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旅游发展的需要。
    第三,发展全域旅游是推动晋中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文化旅游产业对于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就业,而且对于改善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市围绕“三年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到2019年末实现接待游客上亿人
晋中景点
、旅游总收入上千亿元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动文化旅游业在加快转型、提档升级中发展壮大,这就必须按照全域旅游的思路和模式来谋划推进。晋中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从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到经营管理,再到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全域旅游的标准和要求都还存在一定差距,必须加快改革创新,加大工作力度。
    二、发展全域旅游,关键是处理好文化旅游与其他各个方面的关系,重点要在“融合”上做文章
    “全域”的核心是要从原来孤立的点和线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展全域旅游,关键是处理好文化旅游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关系,重点要在“融合”上做文章。一方面,具体到景区景点,不仅要做好景区景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开发展示,更要注重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完善、配套,形成相互协调的高品质旅游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建设发展中,要充分考虑和纳入旅游因素,运用“旅游+”的思路和模式开展工作,推动文化旅游业与其他各个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旅游要素的“全域”覆盖,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形象提升和品牌塑造的重要作用。比如,开展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在谋划和推进产业布局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时,要考虑到人们尤其是外地游客的印象和感受,这就要求在企业园区建设、道路建设、绿化等每一项工作上都加入旅游元素,既要把示范区建设发展好,还要充分展示好;推进“农谷”建设,除了发展功能农业,还应满足观光、休闲旅游等需求,使之成为吸引游客体验现代农业和田园风光的好去处;城镇建设,除了满足居民居住生产功能,还要注重文化特和对外来游客的服
务;水利建设,不仅要满足防洪、灌溉,还要为游客提供审美游憩价值和休闲度假功能;交通建设和管理,不仅要满足运输和安全,道路还应建成风景道,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林业生态建设,除了满足生态功能,还要形成特景观吸引和配套旅游服务功能;脱贫攻坚,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旅游等,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众脱贫致富。
    总之,通过“旅游+”的模式,推动文化旅游业全域化,实现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按景区标准规划建设,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将有吸引力的资源、产业、元素都转化为旅游新产品和新的吸引物,推进全域景区化。二是旅游服务全域配套。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整体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整个区域的居民都是服务者,都是主人,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大家都是旅游环境的一部分。三是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构建大旅游综合管理治理体制机制,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旅游业转型升级同步发展。四是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形成特旅游产品集,推进各种产品、业态和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业链条全域化,形成全域化旅游产品和业态。五是旅游成果全民共享。通过释放旅游业综合功能,推动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乡众生活质量。
    三、发展全域旅游,要结合晋中实际,深化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第一,科学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在《晋中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
区行动方案(2016-2019)》的基础上,编制全域旅游发展建设规划。首先要政府主导,政府相关部门要先把问题研究透,有明确的想法和思路,再吸收借鉴专家意见建议,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其次要强化统筹,突出全域旅游概念,加强旅游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文化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等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和融合,推进“多规合一”。第三要分类指导,突出针对性,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特点提出指导意见和措施。第四要措施具体,明确工作推进步骤、责任单位和具体任务要求,便于工作开展。
    第二,加快景区景点改革创新发展。重点推进景区景点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目前,晋中市有10处景区(点)列入全省首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名录,其中乔家大院、榆次老城、祁隽藻故里、资寿寺、方山森林公园、牛郎织女景区等6处已实现了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今年6月底前,将全部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同时,要注重引入专业化大集团大企业,运用现代理念和经营模式进行开发管理,参与全市文化旅游开发。要统筹做好景区景点的规划开发,本着各具特、相互协作、一体发展的原则,科学设计旅游布局,提高整体效益,既要重视错位发展,避免景区景点同质化,也要打破县域限制,强化地域协作,以资源为介联合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大景区品牌。
    第三,培育打造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发展,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入挖掘多样化的潜在需求,培育发展新产品新业态。当前,面对大众旅游时代,原有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国家提出了新六要素,即“商、
养、学、闲、情、奇”。其中,“商”是指商务旅游,“养”是指养生旅游,“学”是指研学旅游,“闲”是指休闲度假,“情”是指情感旅游,“奇”是指探奇。旅游新六要素是基于新常态旅游现阶段实践的总结,更注重围绕“人”的需求提供服务,随着旅游不断升级,今后还会出现更新、更多的旅游发展要素,这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
    发展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统筹新旧六要素,结合晋中实际,要重点把握三点:首先是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主动适应新的旅游消费需求,靠品质和服务吸引游客,尤其是要摆脱门票经济依赖,实现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把重点放在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上,加大旅游周边产品创新,丰富旅游项目和商品,提升餐饮住宿条件等。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目的地要充当流量入口,只有源源不断的游客,才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次是加快文化挖掘和产业融合。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晋中提出了“一廊、一弧、一核、两心、三圈”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明确了十大重点工程和十大重点任务,关键是要依托优势,在文化挖掘和产业融合上下功夫,发挥晋商文化、红文化、大寨文化等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与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教育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紧密结合,形成综合性新产能,不断拓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再次是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文化旅游是一座城市的重要品牌形象。树立好品牌形象,对内,要加强历史文化的挖掘展示和旅游产品业态的培育发展,搞好服务,打好基础,能够吸引人、留住人。对外,要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包括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既要组织到省市外参加
以旅游为主题的各类展会,进行展示宣传,又要邀请国内外旅行社来晋中踩线洽谈,做好旅游推介,并且要充分利用好各类媒体,尤其是在市外省外媒体和公共场所进行广告宣传。同时,抓住平遥国际摄影展、中蒙俄市长峰会等关键点,发挥其重要的影响带动作用,提高晋中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四,强化基础服务保障。在传统观光旅游模式下,旅游者对于旅游产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旅游吸引物上,而现在旅游者除了关注旅游吸引物这一核心产品外,越来越关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辅助产品和外围产品。
    针对晋中的实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是要解决好道路问题,继续加快推进道路建设改造,做好城镇交通路网与主要景区、乡村游景点的连接,加快旅游通道建设,形成畅通、完备、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构建“快旅慢游”新格局。在公共服务方面,一方面要进一步抓好旅游厕所建设。晋中市已连续两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旅游厕所建设先进市”,但对照示范区创建标准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按照创建要求建设改造,探索更有效的服务管理模式,达到创建标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做好旅游直通车工作。当前,晋中市已开通运营旅游直通车50余条,涵盖周边20多个城市,但仅局限于部分热点景区,尚未辐射到所有县、所有景区,今年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引导和政策支持,发挥好直通车对旅游产业的助推作用。同时,全面做好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标识标牌建设等各项工作,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为广大游客创造方便舒适的旅游环境。
    (作者系晋中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编:师其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