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及填空
体育保健学的内容包括: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创伤防治以及医疗体育。
卫生原则:循序渐进、系统性、全面性、个别对待。
1989年WHO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标准
影响健康的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环境和卫生服务的获得性。
运动缺乏:久坐习惯、机体缺乏运动应激刺激,不运动或很少运动。如果每周运动不足3次,每次运动时间不足10min,运动强度偏低,运动时心率低于110次/min,则称运动缺乏。
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宏量营养素,由矿物质和维生素组成的微量营养素,以及由水、纤维素等组成的其他营养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因其结构不同和理化性质不同,使其各具特殊的生理功能。
脂溶性维生素:A\D\E\K 4种
水溶性维生素:B1\B2\B6\B12\PP等
人体正常情况下消耗的能量主要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基础代谢: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代谢状态,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能量需要。
体力活动: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部分是体力活动的消耗。体力活动的消耗能量的数量及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劳动姿势及熟练程度有关。
食物的生热效应:食物在消化、转运、代谢和储存过程中消耗能量的结果。
能量来源: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的能量来源。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膳食必须符合个体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等特点,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且含量适应不缺乏,也不过多,全面满足身体需要,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
积极生活:是指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从事的身体运动的所有领域,是一种体育活动受到尊重并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人们寻愉快的机会和创造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以改善身体健康、追求个人幸福以及生活质量。
发育程度的基本指标:身高、体重、胸围。
体格检查:初查、复查、补充检查 三种形式。
标准体重:正负10%均为正常,超过10%~19%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
体育课健康分组组别:基本组、准备组、医疗体育组。
自我监督: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两方面。
主观感觉包括:精神状态、运动心情、不良感觉、睡眠、食欲、排汗量。
客观检查包括:脉搏、体重、运动成绩。
心脏杂音:心脏杂音是在心脏收缩期或舒张期出现的不正常声音。舒张期杂音常常表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收缩期杂音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基础心率:是指安静、室温条件下,清晨、清醒、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也可用脉搏表示。
运动中心率:可采用遥测心率方法测定运动中的心率变化,或用运动后即刻心率来代替。
运动后心率恢复:人体进行一定强度运动后,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心率可恢复到遇到前状态。
兴奋剂:将如何形式药物或非正常量的生理物质,通过不正常的途径摄入体内以及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即成为使用兴奋剂。
血液兴奋剂:指对运动员输入血液、红细胞或有红细胞在内的有关血液成分,这些血液成分可由自身抽出或取自他人的血液。
过度紧张/运动应激综合症: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体力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潜力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
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也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
贫血:成年男子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其红细胞比积最低值分别为40.0%容积、35.0%容积,均课诊断为贫血。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所显示出的一种现象。
运动性尿血:光学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有3个以上红细胞可称为血尿。
中暑:以体温调节中暑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点的疾病。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运动性中暑:由于体温调节系统在运动时超载或衰竭所致。
冻伤:可分为非冻结性冻伤和冻结性冻伤。
出血:血液从损伤的血管外流成为出血。出血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
转折型包扎法:是应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
大悬臂带:用于除锁骨和肱骨骨折以外的上肢损伤。
小悬臂带: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
体育锻炼的原则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关节脱位:肩关节前脱位和肘关节后脱位。
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病员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软组织挫伤:是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处而引起的局部或深层软组织的机型闭合性损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
肌肉拉伤:由于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的过度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称为肌肉拉伤。
推法:用指、掌或肘部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擦法:用手掌的大、小鱼际或全掌、掌根附着早身体一定部位,进行直线往返移动
摩法:作环形而匀速的摩擦移动
运动按摩:运动按摩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利用专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以提高人体技能、消除疲劳和防治运动性损伤病的一种自然物理疗法。
百会:头顶正中线及两耳尖连线的交点;主治头痛、头晕、昏迷
人中:人中沟上1/3及下2/3的交界点;主治昏迷、急性腰扭伤
涌泉:脚底心凹陷中,在脚底正中线上前1/3及后2/3交界处;主治中暑、昏迷、底肌痉挛
简答及综述
一.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1.参及视网膜视紫质的合成及再生,维持正常暗适应能力,维持正常视觉,防止夜盲症;
2.参及上皮细胞及黏膜细胞中糖蛋白的生物合成,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的分化
来源:动物的肝,鱼肝油,奶制品等
二.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参及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量代谢和调节细胞内氧化还原电位;促进体内胶原合成;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食物来源:新鲜蔬菜和水果
三.膳食纤维的作用?
预防便秘;控制体重,防治肥胖;降低胆固醇浓度。
四.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1.热量平衡
2.热源性营养素平衡
3.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4.食物利于消化,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5.合理的膳食制度
6.充足的水分
7.适当的选择食物和烹调加工
五.维生素A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
如设计、射箭、乒乓球、跳水等
六.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
1.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培养他们养成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
2.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应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
3.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同时避免过多地从高处向地面跳下的练习,防止骨盆发育的变形
4.少年儿童不宜过早的从事力量练习
5.膳食中应注意供应较充足的钙、磷,并多安排世外体育活动。
6.儿童少年关节活动幅度大、柔韧性好,宜进行柔韧性练习
七.青少年早期专项训练的问题?
1.早期进行专项训练已成为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一种趋势
2.儿童少年的身体身体在结构和机能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
3.身体运动素质的发展存在着年龄特征
4.早期进行专项训练并不以为着年龄越小越好
5.运动负荷安排的原则是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强度可稍大,密度要小些,注意间歇休息。运动训练后,要有有效的消除疲劳的措施及手段,其中包括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饮食制度。
八.少年儿童是不是越早训练越好呢?
早期进行专项训练并不以为着年龄越小越好,少年儿童的心肺和神经系统的机能尚未充分发
育,机能水平较低,如果让他们过早从事超长跑的训练,则可能使儿童负担过重,造成过度疲劳、局部劳损和心肌劳损等伤病。
九.早期专项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身体全面训练
2.不应急于要求出成绩
十.女运动员在月经期可有几种表现?
1.正常性 2.抑制性 3.兴奋性 4.病理性
十一. 月经期间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时应注意?
1.月经期间身体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肌肉力量会有所降低,神经调节的准确性及灵活性也有所下降。
2.月经期间除应该注意经期一般卫生外还不宜游泳。
3.月经期间,应避免做剧烈的、大强度的或震动大的跑跳动作以及使腹压明显增高的屏气静力性动作。
4.对月经紊乱以及痛经和患有能生殖器炎症的女生,月经期间应暂停体育活动
5.对身体健康、月经正常、平日又有一定训练水平的女少年运动员,月经期间可以安排一定量的运动训练。
十二..老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1.由于老年人体制情况个体差异较大, 因此,在参及体育锻炼前要进行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以便合理地选择运动项目及确定适宜的运动负荷。
2.老年人从事体育锻炼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
3.老年人不宜参加速度性项目和力量性锻炼。
4.活动时,呼吸要自然,动作要缓慢而有节奏。
5.老年人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应时常了解自己的脉搏频率、血压及身体健康状况,以便于进行自我监督
6.活动中要注意适当安排短暂休息,运动前后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7.遇到有感冒或其他疾病,身体过度疲劳时,不要勉强,应暂停锻炼,并即时进行或休息。
十二.心脏增大的原因
1.心脏工作性肥大
2.病理性增大
3.过度紧张和过度训练造成的心肌肥大
十三.心脏工作性肥大和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肥大的区别?
1.组织学方面的不同:前者单位体积内毛细血管数目增加,后者相对减少
2.心脏功能不同:心脏病患者对缺氧较敏感,心肌张力降低,心脏增大极为显著;而运动员负荷后氧债少,耐受缺氧的能力较强,心肌张力好,储备立在充足,多为中等增大。
3.对运动负荷的反应不同:运动员心脏在剧烈运动后心脏收缩校,病理性心脏则增大。
十四.运动性疲劳的机制?
1.能量耗竭 2.代谢产物堆积 3.自由基学说 4.内环境稳定状态失调 5.疲劳链学说
6.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7.保护性抑制 8.突变理论 9.中医理论
十五.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1.劳逸结合:放松活动,睡眠
2.物理措施:温疗浴、桑拿浴,按摩吸氧及负离子吸入
3.营养补充
4.中草药
十六.健康分组的依据?健康分组注意事项?
一.1.健康状况 2.身体发育状况 3.生理功能状况 4.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
二.原属准备组的和准备组的学生,由各种原因引起健康状况下降,就应转入准备组或医疗体育组。即就低不就高原则
十七.体育课的医学观察
1.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体反应
2.观察课的组织和教法
3.观察和检查运动环境、场地设备的卫生条件
十八.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评定
指数法,生理负担量指数=体育课平均脉率/课前安静时心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