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
西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理解。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古文阅读。
陈晋之读书法①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④良为得法⑤云。⑥
(注释)①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④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⑤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⑥云:语气词。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画一处)
所 谓 日 计 不 足 岁 计 有 余 者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岁计有余者  岁:_____________
(2)然旋读旋忘  旋: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练习。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1]将原文补充完整。
拾金不昧是什么意思[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诣:__________  乃:_________  示:___________
[3]本文选自《__________》。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②柘(zhè)木:柘树。③文首:头上有花纹。④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⑤少女:小女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白喙:__________________(2)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外阅读。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跟在空中撒盐。
C.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与子侄辈一起讨论诗文。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把“    ”比作“    ”和“    ”。
[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句有着深刻的意蕴。
[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 (  )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6. 古文阅读。
人生小幼①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长成已③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④,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释)①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 ②专利:专注集中。 ③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
④《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 ⑤坎壈:困顿,不得志。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____)
A.坚固的    B.一定
C.坚决地      D.同“故”,因此
(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____)
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
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
[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
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
(1)七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十岁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
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
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
7. 阅读理解。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俄而雪骤,公欣然③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④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⑥,左将军王凝之⑦妻也。
(注)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文义:文章的义理。③欣然:高兴的样子。④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⑤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⑥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⑦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等要素。
[2]“儿女”一词古今意义不同,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古义指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理解。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意思。
(楚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____________   陷:____________
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小古文阅读。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②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③其醒必复④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⑧金耶?”为⑨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⑦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以:因为。②遗:丢失。③度:估计,思考。④复:再。⑤尔:你,你的。⑥为:替,给。⑦铤:同“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与儿戏水滨(___________) (2)其人果号而至(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发生在王华六岁时,地点是水边。
B.王华将金子投到水中,是想等人们走后,自己再取走,没有想到那人回来了,于是只好把金子还给他。
C.其人“号”是因为担心不到他的金子,其人“喜”是因为金子失而复得。
D.王华拒绝那人的报酬更加体现了他拾金不昧的可贵品格。
10.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时期______家________。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