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云南进行古城文化与生态保护考察调研报告
今年,我市一行14人在副主任**的带领下赴云南就古城文化与生态保护进行了考察调研。期间,考察团主要考察了云南的玉龙雪山、丽江古城、大理古城、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名胜古迹。大家边看边议,认真思考,感受颇深,达到了解放思想、学习先进、借鉴经验的目的。
一、主要感受
(一)正确处理古城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云南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古城文化保护问题,对此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丽江古城拥有三项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东巴典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丽江古城有纳西文化、东巴文化,大理古城有白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为古城的肉身赋予了灵魂。云南在古城文化保护与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概括为:始终做到“四个坚持”,不断完善“四大体系”。
1、坚持法制为基,建立规范管理的法制体系
从1994年开始,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古城保护管理的法制体系,对丽江、大理等市相继颁布了相应的古城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如《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大研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等。古城保护管理的法制体系框架的逐步形成与完善,为古城实现依法和科学管理、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此同时,丽江市、大理始终进行与时俱进的管理体制的探索。设立相应的古城管理机构,如丽江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把原来的议事协调机构职能调整充实为市政府的工作部门。通过5年多来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多级联动、合理分工、协调配合、荣辱与共”的管理模式。
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环境保护体系
城市类型的遗产保护管理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丽江古城是以完整古城,以常民生态空间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它不同于历史遗迹、博物馆、封闭式城堡等文化遗产。至今丽江古城内仍然有6000多户、25000多居民生活其间,是一个随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受到现代文明和强势文化的冲击而会发生建筑风格、建筑形态、生产方式、生活观念等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变化的,非常脆弱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难度也异常艰巨。从申报成功那一刻起,丽
江市不敢有所懈怠,该市顶着巨大的压力,拆除了大量的不协调建筑,并在拆除后恢复历史建筑和园林。如丽江军分区整体迁建后,在原址上恢复历史上马帮文化的典型代表“马家大院”,建设以园林绿化为主的文化园区。为了恢复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清代“流宫文化”,他们搬迁了武警丽江支队和丽江市医院,恢复流官文化园区,并结合环境整治,恢复基督教堂。为了给古城一个清雅的周边环境,他们还对狮子山做了详细的环境整治规划,计划把沿着狮子山脉的现代建筑全部拆除,进行环境改造。10年来,累计投入9.8亿多元,实施了以改善旅游、卫生、通讯、供电、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古城环境整治、户内外电气线路改造、广场建设、道路改建、夜景灯光、星级厕所、排污管网、景观用水源头治理等等一系列保护性建设工程项目,提升了整个丽江的城市品味。
同时,该市积极组织实施惠民补助项目、古城居民民居修缮工程,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输服务网络,扩大了古城下岗失业、社会困难人员的就业机会,对古城内住房困难的居民户优先给予安排公房。这些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保护了“人文古城”的历史真实性。
3、坚持文化提升,建立民族文化原真性保护体系
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古城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的同时,积极探索加强民族
文化保护的新路子,加强对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民间工艺、传统服饰、节庆习俗的收集、整理、保护、传承;实施了文化名人回落古城项目,形成了一批“方国瑜故居”、“和志刚书斋”、“品正艺堂”、“东巴纸坊”、“昕水轩”、“沙蠢书屋”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示范窗口,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组建了丽江古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古城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分公司,“走进纳西人家”一类极具民族特旅游项目的开发实施已初见成效。
历史上的丽江古城曾以其诚信的商业贸易、独特的民族文化构建了一个茶马古道重镇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和谐的商业文化城市,丽江古城过去的历史就是他们今天的现实存在,而今天的丽江古城就是未来的历史。为了淡化现代气息,保护古城传统商业文化的原真性,该市实施了“丽江古城商业经营行为准入制度”。古城按照“修旧如旧,还原本真”的原则进行维护,同时加强具有地方民族特店铺的保护力度,传统商业文化也妥善保存。
4、坚持多元投入,建立保护管理资金支撑体系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在为丽江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丽江的旅游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丽江古城作为丽江旅游的重要聚散地,大量游客和外来经商者的拥人,对古城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环境建设、改造和保护成本不断增加。4年间,世界文化遗产丽
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对古城实施的各项保护性工程总投入达9.8亿元。为了解决古城保护管理资金严重缺乏问题,实现“以城养城”,该市报省政府批准,对到丽江古城旅游的游客开征了古城维护费。自2001年至2007年,累计征收古城维护费4.9亿多元,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了古城的保护管理中。建立了政府强制性收费与银行贷款相结合的古城保护管理强有力的、不间断的资金支撑体系,为实现古城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提供了资金支持。
云南省立足于自身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资源,通过科学保护和管理,并适度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动旅游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正确地处理古城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古城历史文化遗产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的因素。
(二)科学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云南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建设生态就是积累财富、保护环境就是促进发展的思想,切实保护好、建设好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其主要经验是:
1、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保护与发展相结合。
把保护作为发展的基础,以发展作为保护的动力,通过发展提高对资源保护的认识、提高对资源保护的投入,努力做到既发展旅游,又保护资源,达到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为加强环境保护,早在1998年国务院作出长江中上游天然林区禁伐的决定前,云南省就停止了玉龙雪山天然林的采伐,同时关停并转移了纸厂、电化厂等一批污染企业。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始风貌的原则,加大投入保护丽江古城,对古城内房屋、道路、供水、排污、电力、水系等进行逐步改造,保持好古城的小桥流水、古朴自然的风貌。丽江古城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的实践经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结为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丽江模式。
2、坚持生态保护与文化保护并举,推进生态与文化共存共荣。
云南的民族文化是云南旅游产业走向世界的支撑点,是自然景观和人文的最好结合。大理有白族文化,丽江玉龙雪山是一个东巴文化圈,香格里拉是以雪山和草原为依托的藏族文化圈,西双版纳则是具有热带雨林风情的傣族文化圈。如果没有自然和人文的结合,云南的旅游就缺少了可持续发展动力。
二、云南古城文化保护与生态保护对古镇保护与生态发展的启示
云南大理旅游迄今,我国共批准10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丽江是最早被批准的一个城市。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它们的留存,为今天的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虽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在价值体现和保护情况上有很大的差别。客观而言,丽江和平遥是全国保护最成功、最全面的两个古城。我市的古城与他们的差距是显而易见和不言而喻的。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正视差距。因为巨大差距正是古城升值的巨大空间,云南古城保护与生态保护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