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
独体字就是只有一个组成部分的字,像“人、手、口、目、日、月、山、水”等。
合体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合而成的,像“江、打、花、晨、闻、圆。梦、辫”等。大部分合体字都属于形声字。据统计,现代汉字中有90%都属于形声字。
形声字: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做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等读gāng的形声字。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
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例如:
左形右声,如:清、松、城、渔、狸、情、描、帽、纺
左声右形,如:功、领、救、战、郊、放、鸭、飘、歌
上形下声,如:露、花、岗、草、笠、芳、窥、景、箱
上声下形,如:烈、忘、警、恭、剪、堡、帛、贷、盒
内形外声,如:闻、闷、辫、辩、问
外形内声,如:圆、阁、衷、病、赶、厅、近
学习形声字,可以利用形旁和声旁辨别一些形似字和同音字,避免写成别字,比如“货物”的“货”和“贷款”的“贷”,它们都是上声下形结构,形旁又都是“贝”,但二者的声旁不同,因此读音也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利用声旁把两个字区别开来,而不至于把“贷款”写成“货款”,或把“货物”写成“贷物”了。又比如“根”和“跟”是同音字,声旁都是“良”。但“根”的形旁是“本”,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植物有关;“跟”的形旁是“足”,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脚或脚的动作有关。利
用这两个字的形旁可以区别它们的意义,而不至于把“根本”写成“跟本”,或把“跟随”写成“根随”。
练习: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通过字形表示字义是汉字独有的优点,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揭示字义。如“即”,本义是表示右边的人面对着盛食物的器皿;表示“走近、靠近、接触” 的意思,“若即若离”;表示 “正直、当下、眼前”的意思,“即日,立即”。“既” ,本义是表示右边的人掉头向后,离开盛食物的器皿;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动作已经完成,“既成事实、既往不咎”。 如能掌握其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识记汉字。
在汉字中有80%的字属于形声字,它的形旁大部分都表示汉字意义类别,推断形旁同样可以明了字的意义所属,能大致判断该字在词或语境之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也能帮助我们识记汉字。
1.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2分)
2.第二小组调查发现,同学们经常把“记事簿”写成“记事薄”。请你运用形声字的知识,说说应当写成“簿”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2、要点: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及形声字的形旁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识记汉字。
13.要点:“簿”是文书或册子的意思,我国最早的文书是写在竹简写上的,所以和书册有关的字大多为“竹”字头,所以选“簿”。
汉语词类表(实词)
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实词特点_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人的名称:鲁迅 同志 青年 作家
事物名称:桌子 火车 思想 道德
时间名称:白天 夜晚 现在 未来
处所名称:中国 上海 亚洲 浙江
方位名称:上 下 东 北 前 后
(1)名词前一般可加数量词,如“两个青年”“四张桌子”。
(2)表示人的名词后面可以加“们”表示复数,如“同志们”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走 打 爱护 讨论 前进
表示存现、发展变化:有 出现 失去 增加 改变 扩大
表示心理活动:怕 爱 喜欢 思念 相信
表示使令:叫 请 让 要求 命令 号召
表示可能意愿:会 敢 肯 可以 应该 能够 愿意
表示动作趋向:来 去 进来 出去 回去
表示判断:是 等于
(1)一般能受副词“不”的修饰。
(2)很多动词后面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3)不少动词可以重叠,如“走走”“学习学习”等。
(2)很多动词后面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3)不少动词可以重叠,如“走走”“学习学习”等。
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形状的:长 短 圆 扁 胖 瘦
表示性质的:硬 软 干净 单纯 伟大
表示状态的:快 慢 愉快 急噪 糊涂
(1)一般能受副词“不”“很”的修饰。
(2)有的可以重叠,如“长长”“干干净净”“糊里糊涂”。
(2)有的可以重叠,如“长长”“干干净净”“糊里糊涂”。
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表示确数:整数:一 五 十 百 千 万
分数:二分之一 百分之十
倍数:一倍 两倍 五倍
表示概数:三五个 十来个 五十上下 近万人
表示序数:第一 初三 四号
(1)数词和量词常组合成数量词。
(2)数词一般不能重叠,但量词和数词可以重叠。
如“一件一件” “一辆一辆” “一遍一遍”等。
(2)数词一般不能重叠,但量词和数词可以重叠。
如“一件一件” “一辆一辆” “一遍一遍”等。
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物量词:尺 斤 米 吨 个 张 位 盏
动量词:遍 趟 次 阵 下 回 同“数词说明”
代词 指代人或事物名称、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数量的词。
人称代词:你 我 他 它 咱们 大家 自己
指示代词:这 那 这儿 那边 各 每
疑问代词:谁 什么 哪 怎么 哪里 几
(1)一般不受别的词修饰。
(2)有时可以虚指,如“你一言我一语”“
虚词 特点:
(1)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2)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结构助词),“着”、“了”、“过”(动态助词)。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3)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4)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5)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如:啊、唉、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滴答等。
现代汉语词类表 实词
名称 | 定 义 | 例 词 | 说 明 |
名词 | 表示人或 事物名称 的词 | 人的名称:鲁迅 同志 青年 作家 事物名称:桌子 火车 思想 道德 时间名称:白天 夜晚 现在 未来 处所名称:中国 上海 亚洲 浙江 方位名称:上 下 东 北 前 后 | (1)名词前一般可加数量词,如“两个青年”“四张桌子”。 (2)表示人的名词后面可以加 “们”表示复数, 如“同志们” |
动词 | 表示动作 行为、发展 变化、心理活动 等意义的词。 | 表示动作行为:走 打 爱护 讨论 前进 表示存现、发展变化:有 出现 失去 增加 改变 扩大 表示心理活动:怕 爱 喜欢 思念 相信 表示使令:叫 请 让 要求 命令 号召 表示可能意愿:会 敢 肯 可以 应该 能够 愿意 表示动作趋向:来 去 进来 出去 回去 表示判断:是 等于 | (1)一般能受副词“不”的修饰。 (2)很多动词后面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3)不少动词可以重叠,如“走走”“学习学习”等。 |
形容词 | 表示事物 的形状、性 质、状态的词。 | 表示形状的:长 短 圆 扁 胖 瘦 表示性质的:硬 软 干净 单纯 伟大 表示状态的:快 慢 愉快 急噪 糊涂 | (1)一般能受副词“不”“很”的修饰。 (2)有的可以重叠,如“长长”“干干净净”“糊里糊涂”。 |
数词 | 表示数目的词。 | 表示确数:整数:一 五 十 百 千 万 分数:二分之一 百分之十 倍数:一倍 两倍 五倍 表示概数:三五个 十来个 五十上下 近万人 表示序数:第一 初三 四号 | (1)数词和量词常组合成数量词。 (2)数词一般不能重叠,但量词和数词可以重叠。 如“一件一件” “一辆一辆” “一遍一遍”等。 |
量词 | 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 物量词:尺 斤 米 吨 个 张 位 盏 动量词:遍 趟 次 阵 下 回 | 同“数词说明” |
代词 | 指代人或事物名称、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数量的词。 | 人称代词:你 我 他 它 咱们 大家 自己 指示代词:这 那 这儿 那边 各 每 疑问代词:谁 什么 哪 怎么 哪里 几 | (1)一般不受别的词修饰。 (2)有时可以虚指,如“你一言我一语”“问这问那 |
现代汉语词类表 虚词
副词 | 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语气等意义的词。 | 表示时间的:立刻 从来 经常 表示范围的:都 只 统统 一概 表示程度的:很 太 十分 非常 表示肯定的、否定的:一定 的确 准 不 没有非 | (1)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不修饰名词。 (2)多数只作状语,不单独回答问题。 (3)有的副词有关联作用。如“一说就笑” |
介词 |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前头,组成介宾短语的一类词。 | 表示动作的方向、处所、时间的: 从 在 向 往 自 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的:把 被 对 跟 表示方式、手段、目的、原因的: 按 凭 为 由于 关于 | (1)不能单独使用,只用于构成介宾短语。 (2)介宾短语多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或补语。 |
连词 |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 和 同 并 而且 虽然 但是 假如 因为 | 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用。 |
助词 | 附着在实词、短语、句子上,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 | 结构助词:的 地 得 动态助词:着 了 过 预期助词:呢 吗 吧 啦 | 助词都念轻声。 |
叹词 | 表示某种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 | 啊 哈 喂 哎 哟 | |
拟声词 | 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 沙沙 哗哗 乒乒乓乓 哇哇 噔噔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