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毕业论⽂范⽂
毕业论⽂按⼀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等教育⾃学考试本科及研究⽣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集中进⾏科学研究训练⽽要求学⽣在毕业前总结性独⽴作业、撰写的论⽂。从⽂体⽽⾔,它也是对某⼀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定意义的论⽂。⼀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学年(学期)进⾏。
物流毕业论⽂范⽂1
“产学研⽤”模式是⼀种将⽣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四⽅⾯有机结合为⼀体的新型教育合作模式。要求学校从培养⼈才的⾓度出发,充分与企业、科研单位、⽤⼈单位等机构进⾏沟通与合作,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各机构的资源进⾏⼈才培养。这种模式促使学校打开校门,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室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陈旧模式,将学校教育、产业发展、企业经营、科学研究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校⾃⾝优势,满⾜我国物流⾏业(企业)对于复合型、综合型物流管理⼈才的需要。⽬前,物流专业⼈才已被列为我国紧缺⼈才之⼀,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按每1亿元国内⽣产总值需要25个物流从业⼈员来计算,物流专业⼈才需求总量为600余万,缺⼝达60余万。其中⼤专以上⾼级物流⼈才需求量为4-5万⼈,⽽⽬前各类⼤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仅在7000-8000⼈左右。
物流⼈才仍远远滞后于实际发展需要且供不应求。20xx年,江苏省社会物流总费⽤9835.27亿元,同⽐增
长9.1%,增速同⽐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为5174.11亿元,增长8.4%;保管费⽤3647.71元,增长10.4%;管理费⽤1013.45亿元,增长8.3%。运输费⽤、保管费⽤和管理费⽤占社会物流总费⽤的⽐重分别为52.6%、37.1%和10.3%。20xx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与GDP的⽐率为15.1%,⽐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物流运⾏效率平稳趋好。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前物流企业的服务项⽬、⽅式和经营⼿段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物流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对这种挑战和需求,物流⾏业要求从业⼈员在掌握⼀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基础上,具有较强的物流业务管理能⼒和设施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具有独⽴处理业务的⼯作能⼒。据资料显⽰,⽬前⼤多数物流企业的现有从业⼈员存在“两低⼀差”现象,即学历低,专业对⼝率低,综合能⼒较差。基于这种现状,社会对物流专业⼈才和物流管理⼈才需求是巨⼤的,物流⼈才的就业前景⼗分⼴阔。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1构建“三维⼀体”产学研⽤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和导师团队建设的思路
以培养物流业应⽤型⾼级技术和管理⼈才为⽬标,打造基于“岗位维度”、“知识维度”、“能⼒维度”三维⼀体的培养地⽅⾼校⼈才培养平台。通过不断完善教学科研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合作等措施,构建理实⼀体化教学体系,提⾼科研学术⽔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学⽣就业竞争⼒和创新能⼒。①“岗位维度”即以企业中物流相关岗位的设置为出发点,将具体职业管理活动与物流专业教学相结合,对物流专业⼈才培养⽬标与规格进⾏准确定位,发挥企业在物流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推动作⽤。
使得物流专业⼈才能够较好适应⾏业发展和满⾜企业实际需求,使其具备获取物流专业岗位、履⾏⼯作职责和完成⼯作过程所必需的知识、能⼒和职业道德。②“知识维度”即围绕物流业务流程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符合物流业务规则的物流专业课程,完善学⽣学习能⼒的物流专业教学计划,利⽤情境教学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教学实施⽅法以及社会化的教学资源配置模式等等,实现物流⼈才教学的项⽬化、情境化和职业化。③“能⼒维度”即凸显物流管理应⽤型专业⼈才的复合性。应⽤型⾼级物流管理⼈才应该既可以服务于第三⽅物流企业、港⼝(⼝岸)、国际物流及运输企业等,也可以从事物流市场开发、客户服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物流信息搜集、加⼯、整理,配送中⼼管理和统计核算、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报关等⼯作,⽽同时具备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和⼈际沟通能⼒。
2建⽴“三维⼀体”的产学研⽤合作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
根据本专业特点,建⽴基于“三维⼀体”的产学研⽤合作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不仅要⽤来满⾜学⽣的实践、实习需要,⽽且要把它建成提⾼教师实践能⼒、毕业实习与毕业论⽂⼀体化实施、学⽣“预就业”的综合性平台。实践基地在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软硬件资源优势、合理利⽤合作企业专家的智⼒资源以提⾼学⽣实践能⼒的基础上,还要努⼒提⾼本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和开发性研究⽔平。
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应⽤型本科院校的⼀项重要⼯程,也是应⽤型本科院校⾼等教育的特
⾊之所在。它不仅是⾼等教育中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教育与⽣产相结合的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落实产学研教育对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教育环境与资源合理利⽤的重要举措。正如⾼等教育专家所指出的那样,产学研结合是⾼等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是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等⽅⽽的结合,“其实现途径是学校和社会两个教育资源的合理重组和教育环境的充分利⽤”。
可以说,它是从科学研究到技术与产品的开发、由模拟到现实可能的最为重要的实验过程。所以,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等院校,都会⾮常重视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的教育科研和技术资源优势,⾛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提⾼教师⾃⾝的技术转化与技术开发能⼒。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积极建设物流实验实训平台,积极推进实验、实训教学模式的改⾰,⾃觉承担校内各种能够开展的项⽬研究。如编写实验、实训教材、开展课题研究等,促进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
3建⽴基于“三维⼀体”的产学研⽤合作的物流管理专业导师团队
物流管理是⼀门新兴学科,具有实践性、交叉性、成长性的特点,应⽤型⾼校要想培养出真正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的⾼级应⽤型物流管理⼈才,主要实现途径在于强化实践性教学,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导师团队建设要有新突破。“产学研⽤”四位⼀体的教育模式更需要⾼素质的师资队伍。要充分吸收合作企业、⾏业协会等拥有的⾼级技术专家和管理⼈才成为兼职教师,同时努⼒提⾼本校教师的教学
与科研⽔平,打造⼀⽀“专职与兼职结合、理论与实践⼀体”的⾼⽔平导师队伍,在产学研⽤合作基础上做好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作。具体⽽⾔,根据创新性⼈才培养⽬标需要,要重视校外教师的培养。可以以聘请客座教授、校外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等多种⽅式,引进⼀些⾼素质、强能⼒的校外⼈⼠充实⾼校的教师队伍。
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以及专题讲座可以聘请合作企业和相关⾏业协会的⾼层管理⼈员和⾼级技术专家兼职授课,同时将本校⾻⼲教师派往产学研⽤合作基地或科研机构中进⾏专业实践或挂职锻炼,依托合作企业或科研机构采⽤岗位培训、挂职顶岗、合作研究与攻关等⼿段提⾼教师的实践教学能⼒与科研能⼒,取得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各类资格证,提⾼个⼈的业务应⽤⽔平。促使本校教师由单⼀教学型向教学、科研、⽣产实践⼀体化的“双师型”⼈才转变,最终形成⾼⽔平多元化导师队伍。总之,从地⽅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定位来看,加强“三维⼀体”的产学研⽤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和导师团队建设研究是培养应⽤型物流管理⼈才的必要前提,需要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中更进⼀步地深⼊探索。
物流毕业论⽂范⽂2
物流管理专业是⼀门实践性⾮常强的专业,对于培养应⽤型物流管理专业⼈才的民办院校来说,该专业的学⽣不仅要具备⼀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实践动⼿能⼒。为了培养应⽤型物流⼈才,实验教学课程
体系设计应基于现代物流业的核⼼理论和关键业务流程,以能⼒培养为导向,遵循物流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实⽤性原则,发挥物流实验教学的重要作⽤。
1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部分以培养应⽤型为⽬标的院校开始重视实验教学,但培养的学⽣仍与社会对物流管理本科⼈才的需求有较⼤差距。主要是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从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来看,以传统认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式为主;从教学⼿段来看,以演⽰、案例、软件模拟、撰写报告等⽅式为主,从教学条件来看,各院校实验室功能单⼀,多数实验室只能⽤来观摩。从实验考核⽅式看,考核⽬标没有针对性,考核措施不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考核⼒度。
2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流业的⾼速发展,加⼤了对物流⼈才的需求,从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看,主要侧重于企业的采购、仓储、配送、运输、规划等相关的⼯作内容。从这⼀⽅⾯来看,物流管理⼯作系统性强、环节多、流程复杂、科技含量⾼。要培育出物流市场需求的⼈才,须注重学⽣实践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原因的限制,学⽣不具备到真实环境中进⾏物流实践的情况下,只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合理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将学⽣置⾝于模拟的环境中,为学⽣提供实践空间,
便于学⽣对现代物流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学⽣分析与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同时,通过合理的实验课程设计,搭建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平台,培养学⽣从事现代物流管理的综合能⼒,发挥实验教学的作⽤。
3应⽤型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应⽤型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在设计时,要结合物流活动的特点,协调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问题,解决实验教学环境与真实环境之间⽭盾的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综合考虑物流管理专业的⼈才培养⽬标;结合实验教学的实⽤性和前沿性,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实验学时,让学⽣在课堂能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操作,熟知物流新动态。设计实验教学时根据培养⽬标,围绕当今⼤学⽣学习的特⾊,设置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到综合能⼒和创新能⼒的培养的课程体系,并配备完善的评价体系。
3.1以培养应⽤型物流⼈才为⽬标设置实验教学体系
应⽤型物流管理⼈才培养是以能⼒为中⼼,主要培养学⽣的认知能⼒、操作能⼒、设计能⼒、协同能⼒和创新能⼒,只有具备以上能⼒的物流管理⼈才,才是企业所需求的⼈才。即应⽤型物流管理⼈才培养⽬标是培养具有系统理论知识,能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针对根源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并能在实践运⽤的综合性⼈才。明确应⽤型物流⼈才的培养⽬标,是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的⾸要因素。实践教学体系就
是要围绕⼈才培养⽬标,通过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是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驾同⾏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3.2围绕当今⼤学⽣特⾊设置实验教学体系
当今⼤学⽣强调⾃主、思想独⽴、缺乏耐⼼,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对别⼈的观点和意见的接受度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的实验教学模式效果对当今⼤学⽣来说并不合适,当今的⼤学⽣更愿意通过⾃⼰的实践来获取知识,因此要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必须紧密围绕当代⼤学⽣的特⾊来安排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实验内容。从传统的教师为核⼼转向以学⽣为中⼼,激发学⽣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当代⼤学⽣的特⾊,形成个性化的实验教学模式。
3.3以能⼒分层培养设计实验课程体系及内容
应⽤型物流管理⼈才应具备的能⼒应介于学术型和操作型⼈才之间,如图1所⽰。应⽤型物流⼈才既具备⼀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备⼀定的实务操作技能,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际问题的成因、发展演变趋势准确把握,并迅速到解决问题的⽅法。应⽤型物流管理⼈才需具备认知能⼒、操控能⼒、设计能⼒、协同能⼒、创新能⼒,这五⽅⾯能⼒之间具有层
级关系,各层级关系及能⼒需求如图2所⽰。从教学的⾓度来看,能⼒培养是⼀个由浅⼊深、循序渐进
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应有⽬的性地设计不同的能⼒层级的实验内容,认知能⼒层级培养可开设《专业导论》、《物流管理概论》、《物流技术与装备》等专业课程,该类型的实验课程以现场为主,激发学⽣学习热情。
操控能⼒的课程开设《配送中⼼》、《采购管理》、《第三⽅物流》等,实验课时占总学时的1/3以上,开设各类实务课程的独⽴实验。设计能⼒课程开设《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等,该类课程即设置课内实验,辅助学⽣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样设置综合性课程设计,将教学过程的相关环节串联成综合性实验项⽬,进⼀步加强设计应⽤能⼒。协同能⼒课程开设全实验类课程,以项⽬制的形式开展实验课程,培养学⽣团队合意识和协调能⼒。创新能⼒的培养⼀般通过学⽣各项竞赛和兴趣⼩组来培养。
3.4设置良好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
实验课程的考核⼀直是实验教学中严重忽略的部分,⼀般只会作为平时成绩的⼀部分,不将考核成绩单独记录到学⽣的课程成绩表中。因此,⽆法得到学⽣和⽼师的⾜够重视,使得实验教学最终形成“雷声⼤⾬点⼩”的局⾯。为了形成有效的实验教学体系,除了设置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新颖、先进、有效的教学⽅法,还必须配套形成有效的实验教学课程评价体系。
实验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要与应⽤型⼈才培养的⽬标相适应,以社会⼈才需求为导向,注重学⽣专业
知识学习能⼒和职业技能的考核,构建合理评价学⽣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专业核⼼能⼒的考核体系。同时根据学⽣个⼈特⾊,给予个性化评价,更好的激发学⽣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及对⾃⾝能⼒的培养,达到实验教学的良好效果。
4总结
应⽤型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明确培养⽬标,从社会对物流⼈才的需求出发,把从单纯的验证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操作能⼒的培养转向知识、技能和素质等综合能⼒的培养,尤其注重学⽣创新能⼒的培养,为当今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培养有⽤⼈才。
物流毕业论⽂范⽂3
1、1选题背景
1、1、1中国速递物流⾏业发展
近⼏年,我国速递物流⾏业迅猛发展,正逐步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增长,速递物流⾏业步⼊快速发展的黄⾦时期。但是快递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加⼊WTO后,外国快递公司进⼊中国快递市场。FedEx,DHI?TNT,UPS四⼤国际快递巨头,凭借其雄厚的资⾦、先进的技术以及专业的⼈才,加上灵活的运营机制和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争夺中国快递市场份
额,其在中国的营业额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国内民航快递、中铁快运、中外运等国有公司,以他们⾃⾝交通运输优势不断完善⽹络,抢占快递市场份额。民营快递则依靠其灵活的经营模式,⾏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渐增⼤,近年来,每年都以120%-200%的速度递增。⽽邮政速递物流的市场份额从最初的97%降到如今的不⾜30%。
1、1、2⼭东省速递物流的发展状况
20xx年,⼭东GDP已超越江苏,排名全国第⼆。⼭东作为沿海开放⼤省,20xx年国民经济尤其是进出⼝贸易仍在继续保持⾼速增长。速递物流业务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呈线性正相关,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速递物流业提供了⼴阔的市场空间。20xx年⼀季度,⼭东省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4053、4万件,同⽐增长90、1%}⾼于全国平均增幅39、7个百分点;业务收⼊完成75164、0万元,同⽐增长38、1%,⾼于全国平均增幅11、9个百分点,进⼊发展快车道。电⼦商务发展迅猛,⽹上销售额和商户⼏乎每年翻⼀番,为国内民营快递的发展提供了⼴阔的空间。
1、13⼭东省邮政速递物流的发展
⼭东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前⾝为⼭东省邮政集团公司速递局,是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公司,是拥有国内知名的EMS特快专递和CNPL中邮物流两⼤品牌的国有⼤型企业,主要经营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和⼀体化合同物流业务,是⼭东速递服务最早供应商,也是⽬前省内快递⾏业最⼤运营商。
公司除提供国内、国际特快专递服务外,还相继推出省内当⽇递,省内、国内次晨达,国际承诺服务等⾼端服务,同时提供代收货款、电⼦商务速递、收件⼈付费、节⽇礼仪速递等增值服务。
20xx年,⼭东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全年业务收⼊突破10亿元,达到10、08亿元,增长18、47%;实现利润1、29亿元。其中速递业务收⼊8、39亿元,物流业务收⼊突破亿元,分别增长16、38%和77、09%;国际包裹收⼊2883万元,增长5、24%;快递包裹收⼊3839万元。全省⾃营收⼊完成7、64亿元,增长30、53%0
当前是⼭东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实现“第⼆步”改⾰战略⽬标,正式独⽴实施公司化运营的关键时期。⾯对快递市场的进⼀步开放和众多国内外竞争对⼿的出现,作为⼭东速递市场的先⼊者和领先者的⼭东邮政速递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当前的运营状况存在着⼀系列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速递物流业⾼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国际四⼤快递巨头、国有物流公司、民营快递公司纷纷抢占快递市场份额,制定邮政速递应采取何种合适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东邮政速递必须顺应速递市场的发展趋势,从社会服务的需求和⾃⾝⽣存的需要出发,深化改⾰,整合和利⽤现有资源和便利条件,创造竞争优势,不断提⾼⾃⾝的经营和管理⽔平。
⼭东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作为⼭东快递⾏业的龙头⽼⼤,其⼀举⼀动都倍受业界关注,在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压⼒下,邮政速递物流将以什么战略展开竞争?它怎样继续保住⽼⼤的位置?这对⼭东快递⾏业是⼀个⾄关重要的问题。
⽊⽂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根据国内外快递业的现状,将⽬光聚集到⼭东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探寻解决之道。论⽂能够为⼭东邮政速递物流在今后的⼯作提供⼀定的理论⽀撑,并希望能够有较强的实⽤价值。
1、3研究思路和框架
论⽂共分6部分,其中,第1章绪论,第2章为理论综述及应⽤状况,第3章为经营环境分析,第4章为⼭东省邮政速递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第5章为⼭东省邮政速递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第6章为结论语。
⾃第3章开始到第5章为⽌,这3个章节内容为论⽂正⽂,也是论⽂的主体和核⼼部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见图1-1论⽂结构框架图。
1、4研究⽅法
本⽂主要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运⽤战略管理的各种⼯具和⽅法,结合作者在⼭东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作实践,对公司的竞争战略进⾏系统研究和分析。具体⽅法如下:
1、4、1调研法
在论⽂写作期间,作者利⽤⼯作机会进⾏调研,掌握⼭东邮政速递物流业务管理、操作层⾯的⼤量第⼀⼿资料。先后实地到济南、青岛、威海等7地市调研学习:多次到枣庄6个区(市)指导业务发展;实地调研了申通、圆通、韵达等竞争对⼿基层⽹点,以及顺风公司等分拣车间情况;调研⾛访了枣庄学院、中国银⾏枣庄⽀⾏等合作企业。
1、4、2⽂献研究法
在论⽂写作过程中,作者多次运⽤到⽂献研究法。如在进⾏企业⾏业环境分析时,作者查阅了近⼀年的《⼭东省快递业经济运⾏情况⽉分析报告》:在进⾏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分析时,作者查阅了⾃20xx年91⽉9以来省公司领导讲话、经营分析、⽂件、规章制度等相关资料。收集各种速递⾏业资料,整理相关材料,为确定竞争战略提供⽀撑。
1、4、3访谈法
为全⾯客观地掌握全省速递物流业务的发展情况,作者在论⽂写作期间,定期与各市分公司经理交流,按⽉召集营业部(营销中⼼)经理、经理助理召开座谈会,按季度召开专职营销⼈员座谈会,综合听取来⾃企业各个层⾯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与⼤客户、民营快递经理不同层次的⼈员进⾏了⼴泛深⼊接触。
1、4、4⽐较研究法
⽐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与⼈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法。在对企业内部资源与能⼒进⾏分析时,作者就运⽤了该⽅法,分析了邮政与竟争对⼿相⽐较的优劣势情况。
1、5论⽂的创新点
论⽂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制定什么样的战略能够促进⼭东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好⼜快的发展。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运⽤战略管理的各种⼯具和⽅法,结合作者在⼭东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作实践,对公司的竞争战略进⾏系统研究和分析。
运⽤价值链模型,对⼭东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内部资源与能⼒进⾏系统分析。⼭东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在价值链基本活动的主要环节上具备了竞争优势,也就是在价值链基本活动上具备了竞争优势;同时为加强这⼀优势,速递物流业务还应当注重对运输和投递两个环节上弱点进⾏弥补。尽管⼭东邮政速递业务在价值链基本活动上具备优势,但在辅助活动上的弱点却⾮常明显。在论⽂中,创新性的提出邮政新型电⼦商务模式、以⽹路和营销为中⼼等观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