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
28 孔明借箭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删改。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赤壁大战之前。全文以“借箭”为线索,按照“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着箭没有”的思路展开故事的情节,记叙人物的言行,突出地表现诸葛亮的才智过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 .能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读懂。
3.读懂课文内容,理清人物关系及故事情节。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人人物特点 
5.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
2 能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读懂。
3 读懂课文内容,理清人物关系及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生字新词
2 读懂课文内容,理清人物关系及故事情节。
教  具    :   
  幻灯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
1  从电视剧《三国》引入,引导学生回味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导入《孔明借箭》。
2  揭题:28《孔明借箭》
  二、自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新词。
2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曹  瞒  吾  嘱  勿  诈  擂  呐
3 教师正音,齐读。
重点指导“曹”的读音:是平舌音
“嘱、诈”的读音:是卷舌音
4、指导字形:瞒 擂 呐的结构
5、集体交流:用新字成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大雾漫天的意思
(1)生字组词:
曹(曹操) 瞒(隐瞒) 吾(支吾) 勿(勿言)
诈() 擂(擂鼓) 呐(呐喊)
(2)理解词语:
欣然而至
军中无戏言
神机妙算
支吾
呐喊
5 再次齐读生字词,巩固知识。
  三、初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1 引导学生观察本文与其他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认识文言文。
2 从文中出下列汉字在白话文中的意思。
  曰——说  之——他  此——这  吾——我
3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小组交流反馈:讲的是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中人物的关系
                        曹  操
                        借
        孔  明 (诸葛亮) +  周  瑜 (公瑾、都督)   
                                部
                          鲁  肃    (    子敬)
五、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默读回答:孔明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2 练习分段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谋害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讲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妙做好借箭准备(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诸葛亮借箭)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诸葛亮借箭成功)。
六、自己练习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全文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人人物特点 
2、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8课《孔明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现在复习下词语,读一读:
隐瞒 支吾 叮嘱  擂鼓 呐喊 神机妙算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人物关系,谁来讲课课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出示上节课的板书课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设置悬念,揭示孔明人物特点
(1)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孔明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除掉诸葛亮,结果怎么样呢?(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课件)
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2)教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竟然的机智,巧妙的计算,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周瑜非常惊讶,不禁感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自愧不如他呀!”)
2、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联系全文思考:那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边读一边标画,一边批注)。
导学建议:
    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想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出示课件)
导学: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见,曹操才不敢轻举妄动,只叫手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追问:会不会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日却不见_______________;第二日亦_______________。至第三日四更分,孔明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孔明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感悟孔明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
(2)“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往北岸进发。”
导学:为何要用长索把二十只船相连?
学生探究后反馈:这样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隙,使受箭面积更大(也体现了孔明的聪明才智)。
    (3)“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导学:孔明为何叫军士擂鼓呐喊?目的是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反馈: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何奈之?’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导学:鲁肃大惊,而孔明镇定自若,谈笑风生,为何(提示:从曹操的特点思考)?
学生交流探讨:
A、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手____________(生:朝我们射箭,)。
B、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____________(生:雨点般射来)。
C、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支箭__________(生:我是借定了)。
师生小结:孔明镇定自若,是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兵,一定会叫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也体现了孔明__________( 生:神机妙算 )。
(5)“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导学:这是为什么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