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
摘要:歌曲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表演艺术,是人类用以抒发和交流情感的典型艺术形式。演唱者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能力,是判断演唱成功与否的标志。深刻理解歌曲内涵是演唱者准确表达作品的基础,只有投入丰富的情感,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对歌曲进行淋漓尽致的表现,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关键词:歌曲;理解与表现;艺术性与思想性
歌曲艺术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演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就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要唱好一首歌曲,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与音乐修养、音乐感知能力、良好的嗓音条件和声乐技巧,更重要的是基于对作品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认真分析,对所演唱作品的内涵形成深刻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恰当地进行演唱处理,从而使作品表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
一、歌曲的理解
从歌曲舞台演唱方面讲,歌曲的理解主要包括对歌曲创作主题的理解、曲式结构的理解和对歌
曲意境的想象,三者密切相关,彼此促进。
(一)对歌曲创作主题的理解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创作主题,都是通过旋律来抒发感情。演唱者在具备了一定的演唱功底后,对作品主题的认识程度将直接决定他的演绎水平。正如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宣教授所说:“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这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只能是唱音符。唱一个一个的字音,就不可能把自己从事的表演专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因此,在演唱每一首歌时,我们都要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年代、背景及作者创作的意图,理解其中表现的情感和形象特点,清楚作品艺术表现的系统构成和其中主导要素的生成过程,进而用自己的情感分析作品,依据作品的主题思想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把纸面上的音符变成美妙的声音,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歌声既表现出作者创作的感情,又表达出对作品创造性的理解和个人的真实情感,以真实、朴素、美好的歌唱向听众传达歌曲的思想内涵。例如,对聂耳和田汉合作的歌曲《梅娘曲》(话剧《回春之曲》中的插曲),我们必须了解《回春之曲》所描述的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存亡的危急年代)和歌曲的故事线索(在民族危亡之际,侨居南洋的青年高维汉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不幸因负伤失去了记忆力。他的恋人梅
娘闻讯回国,欲以歌声唤起情人的记忆)。通过对主人公历史、生活环境的设想,加上对歌词、音乐的分析,发掘和领会词、曲作家凝聚于作品中的强烈感情,感悟歌词的深情、细腻,旋律的如泣如诉。实现较深入地理解所唱作品的主题,较好地融入演唱角。
(二)对歌曲曲式结构的理解
各民族各时代的文化现象有其独特性,独特的文化有其相应独特的表现方式。就声乐作品而言,曲式结构就是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要更好地表现声乐,就必须对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分析透彻,对作品的创作手法,结构特点及作品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等有准确地认识,这样才能创造出完整的艺术形象。比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兼具aba三段体式的变奏曲式。歌曲以一个宽广、悠长的引子开头,让人联想起高原辽阔致远、阳光明媚的自然景,之后进入第一段高亢、自由的散板,旋律充满了期盼之情。第二段,音乐快速、热烈,激越明快的音调与前段形成对比,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主题变化重复,是全曲的高潮,浓烈地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再如,《小白菜》是根据河北民歌改编的一首民族艺术歌曲,在忠实于原民歌旋律风格和彩的基础上,改编者打破了“四句式”的歌谣体曲式结构,发展为多段体曲式结构的
独唱歌曲。并且在作曲技法上采取逐级下行旋律,巧妙地运用转调:aa—be—ba—bd—ba,通过四次转调和多种拍子的节奏变化以及装饰音修饰,造成强烈的反差对比和戏剧性的彩变化,以哀叹哭腔式的音调和语气来刻画描述小女孩孤苦哀伤的悲惨生活,使歌曲更富有情感,催人泪下。
(三)对歌曲意境的想象
所谓对歌曲的意境想象,就是演唱者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放飞自己音乐想象的翅膀,深化角意识,把自己化为歌曲的词、曲作者,变成作品的主人公,将歌词与旋律幻化为一帧帧生动情境或一幅幅动感画面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讲,对歌曲意境的想象是生活积累、记忆积累、情感积累的厚积薄发,各种积累越多、越丰富,想象中“灵感”也就越活跃,对歌曲意境的再现就越有深度和高度。例如,要演唱好尚德义作曲的《七月的草原》这首歌,我们就应该首先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里浮现出天山脚下那片广阔、美丽的大草原,徐徐微风带着碧草的芳香扑面而来,让人如痴如醉;一望无际的绿海洋上,繁华锦簇,彩蝶起舞,勤劳的蜜蜂在花间欢快地劳作;毡房像银星,羊像云朵,赛马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更是构成了草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歌曲意境想象中形成的这些特定的艺术画面,引导
好唱的歌曲演唱者与作者的情感交融,使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热烈、欢快的歌舞场面之中,将歌曲的表象和音乐的形象处理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而通过歌曲把草原的美好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现在舞台之上,用自己的歌声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思。
二、歌曲的表现
歌曲的魅力与美感取决于演唱的艺术表现,只有优美的嗓音和熟练的发声技巧而缺乏艺术的生动表现,是不可能准确地刻画出歌曲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的。
(一)把握歌曲的总体风格
对歌唱艺术来说,风格就是歌唱者对音质、音、语言等各方面的音乐处理而具有的独特个性。在对歌曲的艺术处理中,歌唱者必须在把握作品风格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在服从作品风格的前提下突出自己的演唱风格,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风格。在演唱中特别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如一首歌的叙述性和歌唱性的区别,一首歌曲中强弱、轻重的变化等。明确不同民族由于生活方式、思想情感、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的差异,尤其是民族语言的音调特质以及表情达意的方式不同而形成歌曲独特风格。如蒙古族歌曲的
辽阔豪放,旋律悠长舒展,节奏奔放自由;哈萨克族歌曲的嘹亮高亢,悠远冗长;苗族歌曲的粗疏质朴,古雅浑厚;藏族歌曲的委婉缠绵,清新自然;朝鲜族歌曲的旋律优美,自然流畅。通过自己的记忆、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在感受歌曲风格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演唱艺术表现的能力,使歌曲风格特征与演唱艺术表现达到“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完美融合与统一。
(二)速度、力度等技巧方面的处理
技能是表现歌声的方法和基础,演唱好一首歌除做到音准、咬字、吐字、呼吸发声、共鸣、曲谱和歌词基本唱熟,情感基本把握等外,还要对歌曲的速度、力度等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处理。一般来说,歌曲的速度、力度与其内容密切相关,演唱者应该根据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灵活选择兴奋、欢乐、活泼的快速和强力度,或舒缓、悠长、抒情的慢速和弱力度,同时注意强音对弱音的铺垫,弱音对强音的衬托,使歌曲的演唱具有强弱分明的律动感。
歌唱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表现真实的人性、抒发真实的感情。歌唱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取决于歌唱者对作品内涵的深刻领悟和高超的演唱技能。歌唱者要把自己化为歌中之人,在情感的贯穿下,把歌唱的外部技巧与心理因素统一起来,
给予歌曲生命的活力,实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