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丁善德艺术歌曲《想亲娘》的演唱要点及艺术特
作者:程少鹏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1期
作者:程少鹏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1期
摘要:——艺术歌曲《想亲娘》是一首由中国著名作曲家丁善德改编的云南民歌。该乐曲有着浓厚的民族气息,并在当时的背景下运用欧洲作曲技巧进行中国式的民族化探索创新。歌曲中的钢琴伴奏织体与歌词遥相呼应、高度结合,使歌曲的旋律像流水般的舒畅,富有层次感。该歌曲演绎出了具有中国风味的作品,表现了我国人民的音乐创造力。本文将通过从作品的作者简介、作品创作背景、艺术特、演唱要点4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展开论述,希望给予读者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艺术歌曲;丁善德;演唱要点;艺术特
前言
《想亲娘》这首作品是笔者最喜欢的中国艺术歌曲之一,那么何为中国艺术歌曲呢? 笔者认为具有中国特的艺术歌曲就是中国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最早是来源于西方国家,由著名
音乐大师舒伯特创立的艺术歌曲体裁:它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它结合了优美旋律和人声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歌词选自名家之作、诗歌、民歌,钢琴伴奏也很精致。丁善德先生就巧妙的做到了中西结合,他创作的诸多艺术歌曲,都是民族特音乐与欧洲作曲技法相结合,因此其诸多作品值得我们去细细探索。
一、丁善德生平简介及想亲娘创作背景
(1)丁善德(1911-1955)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江苏昆山,他是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代大家,也是重要的奠基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琵琶,后又改为主修钢琴和作曲理论。1949年9月回到中国,执教于上海音乐学院,任理论作曲系教授兼系主任。这一期间期间先生创作过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我国音乐的更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世人赞为中国新音乐的奠基者之一,是我国近代音乐界必不可少的开拓者。到今天,丁善德先生在音乐界的影响仍极为深远。
(2)想亲娘是由丁善德先生在1955年根据云南民歌改编而成的一首声乐独唱歌曲。该
好唱的歌曲作品主要思想表现的是因生活窘迫,远离家乡的儿女带着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跋山涉水,眼看就要回到自己的家乡看到自己的母亲时,却因为湖水高涨,所乘的小船不能靠岸,肝肠寸断,万念俱灰,表达了在异地漂泊奋斗的儿女盼望着回到自己的家乡和母亲的旁边的真挚感情。同时笔者认为这也是丁善德先生生活中所发生的真实故事。因为丁善德先生当时生活在我国的革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而他当时独自在外学习音乐十分艰辛,思念之情爆棚,他想通过这首歌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美好的家乡的怀念。
二、艺术歌曲《想亲娘》的艺术特
(1)曲式分析
该作品是采用单三部曲式結构,节拍为四四拍,速度为每分钟76拍,调式调性为降e羽调式。保留了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的基础上,适当的结合了西方的作曲技法,促进了旋律的自然发展,使得歌曲充满民族活力和音乐表现力。
(2)演唱要点
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把握好该曲的层次、乐段,准确运用控制情感,适当地利用自己的
音。在统一的基调下,人物的性格已经渗透地细致而准确,深入感悟歌曲表达的感情,才能使更充分地体现歌曲的艺术价值。该作品感情鲜明,需要引起头腔共鸣,要想唱好歌曲,吸气是重要的条件,并且要先叹后吸。歌唱的时候咬字要圆润,不要太白,这样才能唱出艺术歌曲的意境。
本首歌曲感情特征总体是悲伤感性的,像此类艺术歌曲的演唱通常是美声唱法,美声唱法讲究“通实圆亮纯松活柔”,然后加上自己的情感去演唱。本首歌可分为4段,在演唱前两段的时候要用真切的情感去演唱和强大的气息支撑,腔体不用开的太大,挂在头腔上去吟诵歌词,要把声音唱宽,稍稍带有一点民族唱腔在里面,这两段开头的“吊”“想”需做一个处理,声断气不断,把这两个字唱到即收,然后用气息紧接着把后面的连接起来,给观众制造一种似断非断的错觉。需强调的是,这首歌咬字一定要实着咬,把每一个字的字头咬住,甚至可以牺牲一点腔体。第三段为一个高潮部分,调性整体移高一个大二度,这就需要歌者有一个准确的音准概念,还需跟钢琴伴奏结合好,此时的伴奏如流水一般越来越快,歌者需投入进去,仿佛自己在小船上,而且水流越来越急,表现出马上不能渡河的急迫心情。演唱时要有一个三层递进的层次感,“山高也有人呀行路”这一句要挂上头腔位置的基础上弱唱,“水深还有渡船喽人”这一句就可以声音出来一点点,并加一点点哭腔,并且歌者需要表现出特别激动
急迫的心情,紧接着“渡船哥哥先渡我”一定要用哭腔带动情感,利用气息的爆发力把声音爆发出来,此时注意“先”这个字是这首歌的最高音,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把声音唱死,出现“憋或喊”的状况,笔者觉得这个“先”字虽说是很高的音,但不许过分强调,一定要先把前面的“渡”字唱好,利用哭腔顺着气息的流动的同时再抬一下笑肌,把它唱到两颗门牙的位置,爆发出来即可。然后紧接着“渡我回家看亲娘,看亲娘”,这一句应把情绪稍微收一下,淡定一点的去演唱,注意千万不要滑音,第二个“看亲娘”应适当把音乐拉宽,给观众制造一种经历了极度悲伤难过后又冷静下来的复杂情节。最后一段整体可做一个稍自由的演唱形式,把音乐整体都拉宽,在保持声音位置的基础上,慢慢的最后用诉说的感觉演唱给观众。总结就是一定要投入自身的情感,用恰当的肢体带动情绪,把握好歌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认真的将这首思念母亲和家乡的作品带给观众。
(3)有画面感的钢琴伴奏
《想亲娘》是由钢琴伴奏,汲取了西方艺术歌曲伴奏的技巧,本曲忽强忽弱,层次丰富情绪迭起都是由钢琴演奏出来。为乐曲创造了丰富细腻的形象和场景。这是极具描绘性的一首作品,前奏和第一段、第二段要给出画面感:在平静的江面上泛着一叶小舟,两面是高高
的青山,而“我”正急切地盼望回到岸边的家,看望许久未见的亲娘。第二段到第三段的过渡,此时仿佛钢琴又成了主角,钢琴声音的力度加强和越来越紧密的16分音符仿佛是水流由平静变得越来越急,河水越来越上涨,小船不能靠岸,给观众制造出一种压迫感,带动歌者高潮段落的爆发。到了高潮部分的钢琴则是运用了和弦衬托的伴奏织体,通过踏板的合理运用和突出右手的旋律音来协助歌者达到歌曲的高潮,表现出主人公渴望回家而因水流过急不能靠岸的急迫和对故乡与母亲的无比思念。紧接着到了高潮之后,钢琴采用了带回音的华彩性的经过音伴奏音型,速度稍缓,情绪变得郁闷,描绘出了一种主人公船到江心而不能靠岸的无奈、郁闷的低沉情绪。最后一段尾声则是与前奏首尾呼应,伴奏音型又与前奏相同,但点睛之笔是在尾奏的尾处运用了倚音的节奏音型,仿佛表达了主人公的失落、无奈惆怅之情。同时力度变得非常的弱,音逐渐变淡,表达出一种意犹未尽、余音绕梁的意境。
结语
本文通过对于丁善德先生的生平简介、艺术歌曲的由来、作品创作背景、演唱要点、钢琴伴奏等方面做了具体的探究与分析。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他作为我国一代大家,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丁善德先生对艺术歌
曲的认真与细致是值得我们这些音乐学者的追随和发扬的。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韵味与西方作曲技法于一体,既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又表现出精炼的作曲技巧,与中国民族精神相辅相成。可敬!最后探索民族音乐,发展与传承中国艺术歌曲是我们光荣的使命,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让中国艺术歌曲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 ;赵小平.丁善德和歌曲《想亲娘》[J].理论与创作,2001(03):65-66.
[2] ;吴佳.艺术歌曲《想亲娘》的钢琴伴奏演奏[J].美与时代(下),2012(11):87-89.
[3] ;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程少鹏,男,汉族,河北邯郸,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