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保卫战进洞什么意思
一、保卫长安,一场战争。
1。人物:李世民2。地点:古都长安3。时间:贞观九年4。经过:先是玄武门之变,后是渭水之盟,然后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相继伏诛,太子李承乾等人被废为庶人5。结果:李世民登基6。性质:一场流血7。意义:是唐代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8。影响:对唐朝统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9。评价:“自此以后,太宗不复有欲将兵以取天下之志矣”,虽然经过“甘露之变”和“长孙无忌谋反案”,但李世民依然打消了杀戮功臣的念头,这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
每天晚上,他都要对大臣们的行为举止进行批判教育,如果表现良好,就会得到精美的锦缎奖励,还可以向皇上申请住宅等;若表现不好,就会受到处罚,甚至丢掉官职,失去财产。二、因祸得福
每天早上的第一声鸡鸣,他都要站在门口等候,他认为只有一个人值日打扫才能显示君主的威严。他经常手拿一根铁棍,一有空闲,就用它敲打宫殿的铜柱,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有一
次,一个叫房玄龄的老臣私下对别人说:“陛下只知道早起勤政,但是没想到自己也喜欢早起。”于是又有人告诉李世民,说他不应该扰民。李世民很恼火,于是把他贬到外地当官。过了几天,李世民发现自己错怪了房玄龄,就把他召回来当了宰相。唐初著名大臣魏征,原本是李建成的部下,多次向李世民进谗言。李世民多次想治他的罪,都被魏征巧妙地躲开了。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李世民特意赶到床前慰问。临死时,他还嘱咐李世民说:“臣中敢于直言相劝者,非魏征莫属!”
天黑了,皇帝李世民在内殿打着灯笼批改奏章。因为明天还有许多国事要处理,李世民觉得再熬夜不值得,就让太监宣布退朝,自己也准备休息了。这时,一个小太监走上前来说:“陛下,臣有本启奏。”李世民一听就知道是魏征的奏章,就挥手让他退下。小太监走后,李世民连忙拿起桌上的蜡烛继续工作。半夜,魏征被李世民叫醒。宣武门之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