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021
学术论坛
ACADEMIC FORUM
1 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研究背景
2018年,根据北京市老龄办发布的《北京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2017)》显示,近年来北京老年人口数量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2020年10月北京市老龄办及老龄协会联合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9)》,主要就北京当下养老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由该报告可知,2019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的常住数量约为371.3万人,占据北京市常住人口的比例约为17.24%,户籍老龄人口总量为367.7万人,占北京户籍人口的28.28%。而其中老年人数量最多的地区为朝阳区、海淀区。正是由于北京市不断加大的老年人口养老压力,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等问题,该市也逐渐进行了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具体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保障为主。截至2020年,北京市建立了1000家社区养老驿站,将社区驿站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享受到贴心的服务,完善养老保障体系[1]。
社区养老驿站建设是北京市积极应对老龄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老年人口基本权益的体现。当下,政府部门为了进一步解决
社区养老问题,为养老驿站方面提供了运营支持,涵盖了服务流量补贴、托养流量补贴、连锁运营补贴以及运营维修支持等。但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社区养老驿站难以持续经营[2]。
2 北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现存问题
2.1 利润低,可持续运营是难题
截至2020年,北京市社区养老驿站已有1000多家,但实际盈利的却寥寥无几。目前,北京社区养老驿站基本是靠政府一次性补贴、房租补贴、流量补贴来盈利的。根据调研发现,北京市朝阳区的驿站盈利方式比较单一,对于有床位的驿站,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对于没有床位,仅靠政府补贴的驿站,生存状况相对恶劣,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单一的盈利模式大大削弱了社区驿站的抗风险能力,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北京近半数驿站难以支撑。2.2 服务半径小,服务项目种类少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试行)》(京民福发〔2016〕392号)中就对社区养老设施有过明确规定,每个社区养老驿站的服务半径都应该不
浅析北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办法
王 冕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北京 100024机构养老
摘要: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兴起于北京市朝阳区,深化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综合治理机制。由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性质是由政府和私人之间一起进行协作的,政府部门提供了相应的补贴措施,运营商也进行了一定的资金投入,为周围缺乏有效看护的老人提供一些日常的照料,包括用餐、娱乐、心理健康等方面。由于北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供给与需求信息错位、养老行业人才紧缺、老年人支付能力弱等问题。本文利用实地调研法、归纳总结法等方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养老驿站;存在问题中图分类号:F719.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冕(1994-),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传媒与公共文化管理。
022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1年第2期
大于1000米,而且在养老驿站内部需要设立公共活动用房。根据调研发现,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占地面积大多在300~400平方米之间,提供服务的场地较小,老人休息区及公共活动区域面积狭小。有限的场地难以容纳众多服务项目,与此同时,驿站辐射范围仅限于所在的小区,服务半径较小,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区驿站的发展壮大[3]。另外,老年人的需求多样、多变,不仅局限驿站提供的固有项目,然而驿站因为资金、场地、人力成本等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老人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2.3 老人消费观念亟待改变,支付能力较弱
老年人支付能力相对较弱,有效需求不足。养老服务产业老人的支付能力与收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按照国家要求达标的服务水平来看,养老机构所需的投入是平均退休养老金的2倍左右时,运营商才有可观的盈利收入,否则就难以持续运营。通过北京市的老年人退休养老金来看,2017年底,他们的平均金额就达到了3633元每月,那么相应的对于他们的养老服务收费标准应该达到7266元每月,据专业人员的调查,北京市的中低端养老机构的平均收费为7251元每月,这和我们预测的情况是大体吻合的。而依照这一收费标准来看的话,北京市老年人的退休养老金仅仅能够支付服务费的一半,另一半则无法通过老年人自己进行支付。老年人大多已经形成了成熟稳定的消费观念,是很难在短期内进行改变的,大多数老年人属于习惯性消费者[4],就当下新兴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属于老年人消费习惯之外的产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发展受到了限制。2.4 一线护工、理论研究人才紧缺
社区养老驿站人才紧缺,包括基层服务人员和理论研究人才都十分紧缺。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
励大学生入职养老机构,但其作用效果还有待观察。通过对北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调研发现,一线护理人员大多是靠私企培养的,其专业性和能力千差万别。近些年,我们国家也会对口培养一些学习养老服务和社工专业的中专、职高学生,但他们基本都是在管理岗和行政岗,很难到一线去做护理工作。
由于基层性的理论研究人才缺乏,近年来,国家主要相对培养了一批专科、硕博研究生类的老年知识
人才,对于本科的老年学培养也较为短缺,有专家在第十五届老年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提出了将老年学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中的建议,还对大学方面开设老年学专业进行了倡导呼吁,就当下养老事业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养老型人才短缺问题,该建议的提出可以很好地为市场需求提供更多的人才,但显然该专业仍存在师资力量短缺以及生源不足等问题,需要院校在开设老年学本科时加以注意并克服[5]。2.5 供给和需求信息不通畅
一方面,社区养老驿站市场供给对接难,审批烦琐、信息不透明、政策衔接不顺畅等制约社区养老驿站的发展,成为养老服务市场不断壮大的阻碍。另一方面,有需求的老人与可提供服务的社区驿站之间存在很大的信息屏障。通过调查走访发现,老人有需求但不知道从哪里获取服务,养老驿站有服务却不知从哪里寻有需求的老人,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老驿站的发展。2.6 难以平衡公益性与营利性
2019年12月28日至29日,民政部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民政部将着眼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行动。但由于养老服务本身是具有公益
性的准公共产品,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去运作。一方面,公益性与市场化在养老行业发展中相互矛盾,如果没有界限分别,二者之间会产生相互斗争的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公益性与市场化又是可以相互协调、相互转化的,如果处理得好,则可以促进养老行业的发展。所以公益性与营利性的界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社区养老驿站持续运营的建议
3.1 坚持完善“养联体”养老服务体系
从2019年开始,“养联体”的想法被提出来,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养联体”的服务不是靠某个机构就能做起来,而需要政府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但目前“养联体”平台的搭建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强化以政府为主导的体系搭建,服务商提供服务,联结上下游的服务业,构成功能完备、服务多样、标准统一、供求信息透明的养老服务平台。在政府的引导下,覆盖一定范围的社区居民,形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另外,也要加强政府对“养联体”平台服务商的监管,
023
学术论坛
ACADEMIC FORUM
对其服务质量、配套设施、产品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管[6]。
目前,北京市政府已在朝阳区5个街道做“养联体”的搭建,这种模式已在推广,仍需完善。
3.2 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加强养老行业职业技能培训
现阶段养老行业技能培训大多是由私企完成,培训内容和质量都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导致一线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培养、职业发展体系,保障其上升渠道不受阻碍。要完善体制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福利保障,加强政府对社区养老驿站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政府对个人的补助力度,制定更加精准的扶持政策,让补助金能下发到个人手中。保障发放更要注重公平,不能将京籍人员和非京籍作区分,减少歧视性政策。
增加本科类的专业养老人才培养,借助其丰富的理论知识进行养老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推动高校进行老年专业的开展,借助社会力量提供更多的教师资源、就业机会,让学生进一步通过实践行为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老年服务事业当中。3.3 引导老人改变消费观,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老人支付能力弱的根本原因是养老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坚持完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体系,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是保障退休人员和老年生活的关键。稳步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向高龄老人倾斜;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保障范围;完善社会救济体系、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实现医疗救助城乡统筹。进一步助推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使得养老服务业逐渐完善,实现高龄老人津贴制度、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落实与完善,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相互衔接和共同发展[7]。
养老产业应更加细分,针对“新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力争精准服务。发展老年娱乐、老年旅游、老年体育、老年教育培训等新业态,创新老年康养模
式,让他们花钱更开心、顺心;企业应以需求为导向,开发设计个性化老龄用品、提供人性化服务,才能真正提振老年消费热情、拓展银发消费市场;不仅要优化消费市场供给,还要通过完善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进一步减轻老年人口的消费顾虑,解放老年人口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促使其消费习惯的转变,从整体上树立理性消费、正确消费的消费观念。
4 结 语
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正处于探索阶段,其影响力较小,老年人的接受程度也不高,需要北京市政府加大对社区养老驿站的宣传与扶持力度,让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缓解严峻的老龄化形势,让老年人安享晚年[8]。参考文献
[1] 周悦,崔炜.北京市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研究——以养
老服务驿站为例[J].新视野,2019(4):90-96.
[2] 何清湖,叶培汉.构建“养联体”打造养生保健服务新
格局[N].中国中医药报,2018-07-11(3).
[3] 侯惠荣,高丽华,王峥.北京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相
关问题研究[J].社会政策研究,2017(5):31-45.[4] 韩宇航.北京地区社区养老驿站建筑设计研究[D].北京
建筑大学,2020.
[5] 赵阳.养老驿站进社区[J].今日中国,2017,66(3):40-42.[6] 周佳佳,康越.北京养老驿站政策演变历程及展望[N].
中国人口报,2020-07-23(3).
[7] 杜婷,胡雪松,王泽通.北京市嵌入式养老设施的现状
与探索——北京市西城区养老驿站初步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4):98-101.
[8] 胡尔治.新型以房养老模式探索——以北京市家庭式社
区养老服务驿站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20,8(3):10-1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