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 2022年第8卷第12期Vol.8, No.12,2022
老年人养老需求及照护模式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段欣1,黄金2,仇铁英2
(1.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13;
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护理学教研室,湖南长沙, 410011)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态势的迅速发展,如何精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成为亟待
解决的民生问题。本文重点总结了我国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和问题、国内外典型的养
老模式以及现阶段国内养老模式的发展状况,以期为构建更加符合我国老年人多元
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居家护理;健康;慢性病;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 59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709-1961(2022)12-0084-07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 on care needs
and related service models among the elderly
DUAN Xin1,HUANG Jin2,QIU Tieying2
(1. Xiang Ya Nursing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410013;
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410011)ABSTRACT: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the population aging,how to precise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lderly care in China, typical elderly care service model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lderly care models, with a view to lay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ng a better service model that meets the diversified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KEY WORDS:elderly care model;aging of population;home-based care;health;chronic disease; community care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1]。调查显示,截至
2018年底,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龄人口占比高达75%[2]。《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中显示,全国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中提出,未来残障老年人数也将显著增加,预计2050年将增至2470万人[3]。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疾病、残障失能老年人的医疗养老保障是国家、社会及家庭关注的重点。国家先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文件,强调了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4]。建立健全完善的养老照护模式,提供多元、便捷化的养老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本研究就国内外现有养老模式及我国养老现状与发展进行综述,为构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DOI:10.55111/j.issn2709-1961.202211060·老年护理专栏·
收稿日期:2022-11-02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J40825)
第一作者简介:段欣,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糖尿病教育及管理。通信作者:仇铁英,Email:270230554@qq.
com 第一作者:段欣
··84
Vol.8, No.12,2022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
1 我国老年人养老现状及影响因素1.1 家庭结构改变
由于人口老龄化、人均寿命延长、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及二胎政策的开放,我国现已普遍形成了“421”、“422”的倒金字塔式家庭结构[5],家庭呈现规模小型化、结构核心化、功能虚弱化的趋势,子女数量减少将难以胜任老年人的居家照料任务,部分老人还需要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或偿还贷款,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此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发生一些改变,青壮年人口的大范围流动和家庭居住模式的分散化导致城乡空巢老人比例持续上升[6]。目前,老年人获得的家庭支持明显不足,社交网络小,精神状态容易受到较大影响[7]。因此家庭结构的改变是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冲击着传统的养老模式受,老年人居家养老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难。
1.2 社会服务供不应求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推动国内养老服务发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
律规范,逐步完善老年人维护相关权益的政策。目前,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完全匹配,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或养老机构在实际运行前未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调研,服务内容简单、服务形式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在慢病管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服务设施方面,虽然大多数镇街社区中均有一定数量的养老院、护理院等养老设施,但功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且由于缺乏康复辅助设施和专业护理人员,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8-9]。此外,在养老服务实施过程中,缺少科学有效的服务质量监管评价体系,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10]。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在内容、设施和过程中不能切实满足老年人养老过程中的需求,阻碍了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发展。
1.3 医疗资源不均衡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健康水平下降,慢性病发病率、失能率以及失智率呈现上升趋势,需要长期照料和护理的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国内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和不均衡性制约了老年人生活照料、疾病、康复保健等养老服务的发展[11]。服务设施方面,中小型养老机构难以负担引入医疗设施与专业照护团队的成本,大型养老机构虽能投入运营,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较大。养老机构内的慢性病、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机构甚至出现拒收现象[12]。服务人员方面,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分配不均衡,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稳定,面临人员数量短缺、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流动性强、结构不合理、行业标准欠缺等诸多问题[13]。短时期内老年人难以享受全面优质的养护服务。国内养老服务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在不同层面上仍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
多元化、专业化的养老需求。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养老观念改变、市场发育不健全、服务效率低、养老服务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准确评估和科学合理的养老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关键举措。
2 养老照护模式
2.1 国外养老照护模式
国外老龄化进程早、程度深,因此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养老服务。典型的养老模式有如下几种。
2.1.1长期护理保险模式(LTCI):LTCI模式是指通过社会化的筹资方式,帮助因患慢性疾病或身心残疾而无法自理的人分担护理费用的制度安排[14]。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自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逐渐推行。日本政府于2000年引入LTCI 模式,其目的是建立长期的护理服务制度,通过使用保险费转移分摊费用、将长期医疗与福利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减轻家庭照护及医疗系统的负担。每一个65岁以上获认证有长期护理需要的老年人都可接受长期护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家庭服务和设施服务,家庭服务例如家庭访视、日间照护和短期护理,设施服务包括特殊养老院、老年保健服务设施、长期医疗护理疗养院,老年人可根据自身健康需求选择相应的服务。引入长期护理系统后,体弱的老年人,特别是高收入人使用正式服务的比例急剧增加[15]。该模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将有长期照护需求的老年人从医院转移到长期护理系统,有效降低了护理费用、减轻了家庭照顾者的负担。
2.1.2老年人全包式护理模式(PACE):PACE是美国主流的社区养老模式。该模式的雏形最早形成于1973年,旨在帮助美国旧金山的华人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16]。PACE模式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年龄55岁以上,身体虚弱、有长期护理需求的
·
·85
2022年第8卷第12期中西医结合护理
老年人。根据PACE参与者条件和需求的变化,每一个PACE项目由包括医生、护士、师、营养师、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完成,整合医疗与养老服务,融合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资金,为老年人建立全面评估体系、完善健康管理方案,协助老年人与医务人员沟通、增加老年人在疾病自我管理中的参与度,形成多方位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提升了服务的效率与效益[17]。研究[18]表明,PACE模式可减少患者的就诊及住院次数,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提高,与未参加PACE的失能老人相比,参加PACE的失能老人生存周期更长,充分发挥了健全的医疗保险体系优势。
2.1.3其他养老照护模式:国际上比较突出的养老照护模式还包括美国的持续护理退休社区(CCRC)、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及加拿大老年人综合护理系统(SIPA)等[19-21]。综合以上各种
养老照护模式分析,养老照护模式各有优缺点。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灵活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养老照护需求,有效整合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并能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监管体系和资金管理体系,实现多部门主体间的协同治理,但是养老照护模式的运用和推广与国情和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需求关系密切。养老照护模式推广和实施,需要与当地的文化和国情匹配,国内养老模式的发展可以此为借鉴,最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和老年人需求的全新模式。
2.2 国内养老照护模式
国内的养老照护模式大多按照养老地点和养老服务主体进行分类,可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
2.2.1居家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指老人居住在家中并由家庭成员提供经济保障和照护。受传统孝道文化和社会背景影响,居家养老不仅是老年人向社会养老过渡的重要一环,更是我国老年人普遍期望的养老生活[22]。据调查,我国接受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6
3.97%,90%的老年人希望能在家中养老[23]。老年人在家养老可以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交流,维持和谐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人的孤独感、降低养老成本,改善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24]。但居家养老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家属的工作会受到影响、照护缺乏专业性等[25],并且养老费用主要由自己和亲属承担,社会发挥作用较少,限制了我国居家养老的服务功能。
2.2.2社区养老模式:我国社区养老模式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照顾”所提出的,它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运用正规照顾和非照顾网络整合全部社会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在内的养老服务[26-27]。社区养老模式下的服务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老年人在社区服务中心接受照顾,二是由专业医护人员或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结合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符合老年人在家养老的传统意愿,又利用社会资源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社区全科医生可以提供家庭签约服务,更能满足慢性病、失能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此外,鼓励社区中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老人参与志愿活动,调动了社区的闲置资源[28]。相对于机构养老,老人居住在家,缓解了养老机构的床位压力,并有效减少了养老成本。
2.2.3机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是指以专业的养老机构为载体,经专业人员组织、管理、运营,通过有偿的方式提供生活照料和心理慰藉等服务,从而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29]。养老机构服务专业、居住环境良好,不仅能够减轻家庭养老压力,还降低了老年人的孤独感,提高了安全感[30-31]。我国养老机构主要划分为由政府举办的公立养老机构以及民办的私立养老机构两类。早期的养老机构公办居多,收费经济且服务质量高,但主要针对“三无”或“五保”老年人,入住门槛较高。在传统家庭养老弊端凸显的背景下,我国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增大,机构养老成为老年人养老的重要选择之一[32]。随着市场准入机制的放宽,养老机构及其床位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养老机构4.0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1
3.5万张[33]。机构养老虽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矛盾,如供需矛盾以及养老机构的市场化与大部分失能、慢性病老年人无力负担的矛盾等[34]。居家养老是最基本的养老模式,相比之下,社区养老能够调动社区各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随着老年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机构养老市场也在逐步扩大。不同的养老模式有各自的优势,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3 国内养老照护模式的发展方向
3.1 医养结合养老照护
在当前我国养老需求难以满足、医疗资源分
··86
Vol.8, No.12,2022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
配不均的现实情况下,整合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成为我国养老发展的新方向。医养结合是一种通过有机结合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同时满足老年人照护和疾病护理康复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35]。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意见》[36]肯定了医养结合在我国取得的良好成效。从表现形式看,当前我国常见的医养结合运营模式包括养老机构内增设
医疗服务点,医疗机构内嵌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双主体协作或医疗机构深入社区提供养老服务[37]。马丽丽等[38]指出医养结合符合目前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趋势,可以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汪雄等[39]深入分析了养老机构植入公立医院项目,剖析公立医院内嵌式发展医养结合的优势与困境,并从政府和社会角度探讨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出路。
3.2 互联网+养老照护
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探索基于养老需求的“互联网+养老”模式成为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养老”即互联网与养老相关行业相结合,依托互联网骨干和终端网络、智能技术和设备、信息系统实现老年人养老意愿与多样化资源的汇聚融合[40]。在养老行业中引入“互联网+”技术能够解决我国养老行业中信息沟通不畅、服务管理效率低、社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41]。截至2020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0.4%,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比例占网民比例的11.2%[42]。老年人可以掌握一些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如阅读推送消息,且特别关注饮食运动及养生保健内容。另一方面,脉搏监测手环、家庭监控等电子设备通过上传数据至互联网平台,从而实现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监测与管理。另外,利用互联网平台全面收集老年人的健康信息、慢病状况、养老需求,有利于老年人养老需求与相关供给领域高效对接,并为养老服务业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因此,“互联网+养老”的融合发展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智慧养老照护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养老模式成为传统养老的更新和补充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了新的选择。智慧养老是以互联网及物联网为载体,通过数字技术建立多渠道的立体化服务平台,联通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实现个人、家庭与社区养老资源的无缝对
接和优化配给的养老模式[43]。智慧养老照护在层次上分为物联网阶段和人工智能阶段,目前发展正处于物联网阶段,体现了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特点,人工智能阶段的智慧养老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44]。我国研究者一方面聚焦在智慧养老模式的框架搭建与逻辑分析,如廖喜生等[45]基于产业链整合理论,提出了“企业-价值-技术-产品-空间”的智慧养老五维整合模式;另一方面侧重于养老服务系统与产品的设计,如魏雨枫等[46]研发了能够追踪老年人位置信息的智慧服饰,利用射频识别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智慧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实时、多方位、便捷化、高效化、低成本的服务,可以有有效满足居家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智能手机、智能系统或设备掌握老年人的特定健康信息,老年人的安全生活更有保障。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与科学技术的革新,老年人对非传统养老服务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我国正通过融合各行各业的技术与既有养老服务模式整合,逐渐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互联网+、智慧养老等模式一方面丰富了养老护理服务的内容,另一方面减少了老年人因医疗需求而产生的频繁流动。这不仅是顺应时代背景的创新,也提高了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小结
我国养老事业面临着传统家庭功能减弱、老年人家庭支持量减少、相关法律规范不够具体、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服务设施功能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养老机构无法合理利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在我国养老模式的成熟完善过程中,可借鉴国际典型护理模式的发展经验,在巩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发展新模式,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EB/OL].
(2021-05-13)[2022-05-10]http://v/
guoqing/2021-05/13/content_5606149.htm
BUREAU OF STATISTICSNATIONAL.Seven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EB/OL].(2021-05-
·
·87
2022年第8卷第12期中西医结合护理
13)[2022-05-10]http://v/guoqing/
2021-05/13/content_5606149.htm.(in Chinese)[2]宣传司.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7月29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2019-07-23)
[2022-05-10]http://v/xcs/s7847/
201907/520f21e5ac234785bcc363a286866fb0.shtml。
DEPARTMENTPROPAGANDA.Transcript of
Healthy China action Promotion Committee press
conference on July 29,2019[EB/OL].(2019-07-
23)[2022-05-10].http://v/xcs/
s7847/201907/520f21e5ac234785bcc363a286866fb0.
shtml.(in Chinese)
[3]总报告起草组,李志宏.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老龄科学研究,2015,3(3):4-38.
THE DRAFTING GROUP OF GENERAL RE⁃
PORT,LI Z H.The general research report of Chi⁃
nese strategic for dealing with population aging[J].
Sci Res Aging,2015,3(3):4-38.(in Chinese)[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EB/OL].(2013-09-13)[2022-05-13]
http://v/zwgk/2013-09/13/content_
2487704.htm.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pin⁃
ions on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
vice[EB/OL].(2013-09-13)[2022-05-13].
http://v/zwgk/2013-09/13/content_
2487704.htm.(in Chinese)
[5]肖霖,王庆妍,唐四元.城乡空巢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20):2060-2061.
XIAO L,WANG Q Y,TANG S Y.Analysis on
pension status quo of empty-nest elderly in city and
countryside[J].Chin Nurs Res,2013,27(20):
2060-2061.(in Chinese)
[6]VAN ASSCHE L, LUYTEN P, BRUFFAERTS R, et al.Attachment in old age:theoretical assumptions,
empirical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J]. ClinPsychol Rev,2013,33(1):67-81.
[7]翟文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以淄博市Q街道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21.
ZHAI W J.Research of home-based care for the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Taking Block Q in Zi⁃
bo City as an example[D]. Jinan: Shandong Univer⁃
sity,2021.
[8]刘汉坤,周立志,张晓亦,等.东莞市失能老人养老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医学,2022,28(8):
182-185.
LIU H K, ZHOU L Z, ZHANG X Y, et al.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nsion
for disabled elderly in Dongguan city[J].Contemp
Med,2022,28(8):182-185.(in Chinese)
[9]张良文,曾雁冰,王丽霞,等.我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现状及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
学杂志,2018,39(11):1524-1529.
ZHANG L W, ZENG Y B, WANG L X, et al. The
status quo of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of pension in⁃
stitutions in China and research progress[J]. Chin J
Epidemiol,2018,39(11):1524-1529.(in Chinese)[10]李从容,朱世见,冯心瑶.公立医院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构建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2):24-27.
LI C R, ZHU S J, FENG X Y. Research on the con⁃
stru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wisdom and health in
public hospitals[J].Health Econ Res,2019,36
(2):24-27.(in Chinese)
[11]孙碧竹.吉林省养老机构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SUN B Z.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in Jilin Province[D].Changchun: Ji⁃
lin University,2011.(in Chinese)
[12]肖云,杨光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结构优化研究:以564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例
[J].西北人口,2013,34(6):95-99,105.
XIAO Y, YANG G H. Research of structure optimi⁃
zation of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service staff
teams in China:take 564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service staffs for example[J]. Northwest Popul
J,2013,34(6):95-99,105.(in Chinese)
[13]戴卫东.长期护理保险:中国养老保障的理性选择[J].人口学刊,2016,38(2):72-81.
DAI W D.Long term care insurance:a rational
choice of old-age security in China[J].Popul J,
2016,38(2):72-81.(in Chinese)
[14]TAMIYA N, NOGUCHI H, NISHI A, et al. Popu⁃lation ageing and wellbeing:lessons from Japan’s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policy[J].Lancet,2011,
378(9797):1183-1192.
[15]夏艳玲.完善我国特困老人救助供养制度研究:基于美国整合型照护PACE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11):49-52.
XIA Y L.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support system
for the poor elderly in China—comparison and refer⁃
ence of PACE model based on American integrated
care[J].Price Theory &Pract,2019(11):49-52.
(in Chinese)
[16]CHEN L Y, HSU T J, KE L J, et al. Care for older adults with dementia: pace day care or residential de⁃
··88
Vol.8, No.12,2022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
mentia care units?[J]. Arch GerontolGeriatr,2021,
93:104310.
[17]BOULT C, WIELAND G D. Comprehensive prima⁃ry care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multiple chronic condi⁃
tions:nobody rushes You through[J].JAMA,
2010,304(17):1936-1943.
[18]周驰,孟凡莉.美国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的健康管理模式及启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
518-519.
ZHOU C,MENG F L.Health management model
of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in America
and its enlightenment[J]. Chin J Gerontol,2017,37
(2):518-519.(in Chinese)
[19]BELAND F,BERGMAN H,LEBEL P,et al. A system of 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rsons wit
h dis⁃
abilities in Canada: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on⁃
trolled trial[J].J Gerontol A BiolSci Med Sci,
2006,61(4):367-373.
[20]高爽,杨陆,彭涛.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1,36(3):17-20.
GAO S, YANG L, PENG T.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elder care in foreign
countries[J].J NursSci,2021,36(3):17-20.(in
Chinese)
[22]王志友.家庭养老研究的国际前沿: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7,5(6):
71-80.
WANG Z Y. International frontier of family pension
research:visualization analysis based on knowledge
atlas[J].Sci Res Aging,2017,5(6):71-80.(in
Chinese)
[23]汤娟娟,王俊杰.老年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5):626-629.
TANG J J, WANG J J. Research progress on burden
of family caregivers for elderly patients[J].Chin
NursManag,2015,15(5):626-629.(in Chinese)[24]范国斌,于翠婷,鲁万波.养老模式及其不平等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18(1):84-97.
FAN G B, YU C T, LU W B. Can family pension,
social endowment and inequality affect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J]. J Agrotech Econ,2018
(1):84-97.(in Chinese)
[25]蒋月萍,王净.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3):5863-5867.
JIANG Y P, WANG J. Old-age care for only-child
families[J]. Chin J Gerontol,2019,39(23):5863-
5867.(in Chinese)[26]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全科医生小词典:社区照顾[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6):736.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A dictionary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community care[J]. Chin Gen Pract,2020,23(6):
736.(in Chinese)
[27]崔恒展.居家养老的源起演变及其内涵探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5(7):120-124.
CUI H Z.The origin,evolution and connotation of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J].Shandong SocS⁃
ci,2015(7):120-124.(in Chinese)
[28]刘飞燕.积极推广“居家养老”新型社会养老模式[J].现代经济探讨,2007(8):48-51.
LIU F Y.Actively promote the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new social care model[J].Mod Econ
Res,2007(8):48-51.(in Chinese)
机构养老[29]林雷,刘黎明.北京市机构养老需求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9(5):94-105.
LIN L, LIU L M. Demand for pension institutions in
Beijing[J].Popul& Econ,2019(5):94-105.(in
Chinese)
[30]张丰健,熊晗,刘义兰,等.老年人机构养老适应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12):
1896-1902.
ZHANG F J,XIONG H,LIU Y L,et al.The re⁃
search advances on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elderly in
institutional care facilities[J].Chin J Nurs,2020,
55(12):1896-1902.(in Chinese)
[31]SCHEIBL F, FLEMING J, BUCK J, et al. The ex⁃perience of transitions in care in very old age: impli⁃
cations for general practice[J]. FamPract,2019,36
(6):778-784.
[32]唐金成,魏倩.老龄化时代中国养老机构责任险创新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2(3):93-104.
TANG J C, WEI Q.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de⁃
velopment of China’s liability insurance of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J].
Southwest Finance,2022(3):93-104.(in Chinese)[33]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02-28)
[2022-05-17]http://v/xinwen/2022-02/
28/content_5676015.htm.
BUREAU OF STATISTICSNATIONAL. Statistical
Communiqu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2021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B/OL].(2022-02-28)[2022-05-17].http://
htm.(in Chinese)
·
·8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