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税政策下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优缴费率测算研究
新财税政策下的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优缴费率测算研究
孙玮 赖锦柏 吴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性要素,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企业缴费率高、缴费压力大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综合运用灰关联、因子分析与回归、动态调整和模拟预测的方法,构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适度水平的因子测算模型,以上海市2008—2019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测算与预测。结果显示:缴费率的适度水平处于19%~23%;增加国有资产划转10%补充社保基金以及中央调剂金制度等参数后,模拟预测2018—2025年的缴费率适度水平在14.8%~18.6%之间,说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关键词] 养老保险缴费率;因子测算模型;动态调整;模拟预测;灰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42.0;F8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11(2022)01-0096-15
一、引言
2000年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引致的高财政压力与经济发展带来的高保障诉求之间的矛盾,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趋向应运而生并被认同,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建设愿景又进而迫切从体系框架细化为具体制度。缴费率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要素,在建设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规定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定下了“统账结合”的主基调,规定统筹比例20%,个人账户8%。在制度运行过程中,总体运行良好,但企业缴费率偏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在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与责任履行上,各地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为企业的降费动机突出,由此各地的实际缴费率和实际缴费基数低于名义缴费率和名义缴费基数的现象普遍(方,2019)。郑秉文(2018)认为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典型的“交易型”制度,它导致出现了严重偏离“统一缴费率”的“实际缴费率”和严重偏离“目标替代率”的“实际替代率”,这些实际运行的参数使社会保[收稿日期] 2021-04-15
[基金项目]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2021-A-023)。
[作者简介]孙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服务经济、企业管理;赖锦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吴忠,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管理科学与工程。
096
险制度形成了一个“法外”的生态平衡。与OECD国家相比,中国的缴费率也处于较高水平(见图1),捷克、立陶宛的缴费率依然处于20%以上,立陶宛的费率甚至高达22.3%,这与2015年之前上海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率相当,荷兰与中国的费率水平相近,分别为17.9%和16%,英国的费率处于中等水平为13.8%,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的缴费率均处于10%以下,最低的是韩国,缴费率为4.5%。中国的缴费率在OECD国家中已超过平均水平,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图1 中国与部分OECD国家养老保险缴费率比较
为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国家相继出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阶段性降
上海社保基数标准2022
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36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继续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人社部发〔2018〕25号)规定将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9%。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13号)再一次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至16%。短短5年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一降再降,降费幅度由20%降至16%,可见政府为企业降低成本、着力发展经济的决心。但降费并不意味着养老待遇受到影响,要求在降费的同时要保证待遇不受影响和维持基金平衡,这就意味着政府要有新的基金来源补充养老金缺口。为应对基金缺口,一方面,国有资本划转政策基于此而设立(景鹏,2020)。通过构建包含国有资本划转机制的世代交叠模型,发现建立与养老保险缴费率下降相联动的国有资本划转调整机制,并适当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国有资本划转破解降费率“不可能三角”(“不可能三角”: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很难同时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确保养老待遇水平不降和维持基金收支平衡三个目标);另一方面,税务部门征缴社会保险费可以实现增收与降费的“对冲”(郑秉文,2018)。国有资本划转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降费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划转的国有资本通过分红效益甚微,无法使基金在当前的缴费率水平下实现可持续。董克用、郑垚(2020)提出若进一步提高划转比例至30%,缴费率下降幅度达到5.7个百分点,且能够在16%的单位费率下进一步提供下调空间。征缴体制改革可以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降费与扩大个人账户带来“额外收获”:一是养老保险费增收部分可用于提高替代率;二是用于投资基金的建设;三是用于降低“统一缴费率”的必要举措。曾益(2020)通过精算模型分析得出,征收体制改革可使我国养老保险征缴率提高13.5个百分点,征缴率提升使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加,在确保基金收支
平衡和养老金待遇不变的同时,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在 2019—2025 年间可降至 21.82%;与征收体制不变和未降低政策缴费率
的情况相比,征收体制改革与降低政策缴费率可使企业缴费负担下降16.79%。
而目前,对于国有资本划转比例、征缴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并没有统一的定论,对于缴费率的测算,专家学者们也是各抒己见,从不同的维度来测算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适度水平,现有相关研究涉及的测算方法主要有生产函数模型(方,2019)、基于福利最大化理论的世代交叠模型(彭浩然、陈斌开,2012;
柳清瑞,2013;李培,2018;景鹏,2020)、区间最低缴费率函数(董克用、郑垚,2020)、参数匹配模型(郭秀云,2020)、“膨胀系数”模型(穆怀中等,2015)、年金计算方法(钟子亮,2006)。其中,世代交叠模型(OLG)以及福利最大化理论被广泛使用。
从现有研究来看,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研究主要关注基本养老保险费率的确定、制度的完善与养老基金的补充等,很多研究停留在制度本身,缺乏对于养老保险缴纳主体的规范性、坐实社会保险制度的各项参数以及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测算的研究。尽管方、彭浩然、董克用、郭秀云等人对于适度水平的测算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且已经提出了多种测算方法,然而也没有达成一致共识,尤其在国有资本划转政策以及征缴体制改革等参数的加入后应该有进一步的完善。基于此,本研
究在综合梳理国内外现有测算方法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文献政策分析和灰关联法定性与定量相组合的方式筛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标准影响因子,进而运用因子分析和因子回归法综合构建最低工资因子测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主要影响因子作为参考依据进行动态调整,并加入国有资产划转补充社保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相关参数进行模拟预测2018—2025年的缴费率适度水平,尝试构建一种中国特情境下更为科学合理而又简便易行的测算方法。
相较于既有文献,本研究的贡献在于借鉴了吴忠(2018)在对最低工资标准因子测算模型的基础上,将该模型应用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适度水平研究中,在缴费率测算的指标选取、数据处理以及动态调整等方面提供借鉴。此外,本研究的贡献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有的缴费率测算方法进行综合性的梳理,通过对缴费率测算方法的回顾与述评来为本研究奠定重要基础,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去筛选影响指标,加入中央调剂金制度与政府补贴等政策参数指标,使影响因子的选择更加合理完备。(3)使用因子分析与回归的方法对缴费率进行初步测算,并根据关联度分析结果,以主要因子为依据对结果进行动态调整,使最终结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4)对2018—2025年的缴费率进行模拟预测,探索未来缴费率的适度水平以及第二层次企业年金的发展空间。本文旨在构建一种方便直观、简便易行、数据易得,更为客观的费率测算模型,测算上海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适度水平,进而为全国范围内的费率测算提供借鉴。
二、文献回顾
纵观国内关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测算研究,福利最大化理论和世代交叠模型(OLG)被广泛使用。其中,彭浩然、陈斌开(2012)构建了世代交叠模型研究现收现付制情境下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待遇水平的影响,通过对关键变量的取值和数值模拟,综合个人行为、厂商行为、人力资本生产和政府部门四个方面的因素,得到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缴费率的阈值为15.6%。高于或低于这个阈值都将导致待遇水平的下降。柳清瑞(2013)
098
通过修正后的两期世代交叠模型测算得到同时满足在职者生命周期效用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优缴费率为15%。李培(2018)运用跨期的异质性世代交叠模型对参保体的福利最大化出发,测算得到不同的参保体均有费率下调空间,其中城镇企业职工福利分配最大化时的最优费率为17%。于新亮(2019)结合全要素生产率与技能互补,测得缴费率应在14%~18%才能保持现有的全要素生产率,否则会阻碍其发展。景鹏(2020)构建了一个包含国有资本划转机制的世代交叠模型,测算了不同缴费率下国有资本划转比例,试图到两者的最优组合,破解降费率的“不可能三角”,经过测算得到国有资本划转最多可支撑缴费率降至14%。在当前的缴费率为16%的水平下,国有资本划转率需维持在16.9%~17.4%方可破解降费率“不可能三角”。除此之外,方(2019)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分别在考虑企业利润分配是否包含其他社会缴费、扩大生产、企业分红等要素的情况下,测算缴费率的适度水平上限在20%~24%之间,与2019年5月之前的缴费率水平相比,留给第二层次企业年金发展的空间由1%~5%,增加到了5%~
10%,而下限在12%~16%之间。马广博(2015)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探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计量分析得出缴费人数增长率、领取养老金人数增长率和基金率对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有显著性影响。董克用、郑垚(2020)构建区间最低缴费率函数模拟测算国有资本划转对缴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的划转比例下最低缴费率可下降1.1到2个百分点,划转比例达到30%可下降5.7个百分点。郭秀云(2020)通过参数匹配模型,将扩大覆盖面、提高遵缴率、夯实缴费基数等参数优化后得到缴费率可以降到15.65%。穆怀中(2015)运用膨胀系数模型对覆盖面、遵缴率、提前退休三因素的膨胀系数进行计算,综合结果提出,到2020年现实缴费率应降到16.32%,这与现实相符。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共计得到10多种,其各自优缺点梳理对比如图2所示。
基于上述缴费率测算方法的回顾可知,现有理论模型各有其优缺点,测算过程相关指标的选取也不尽相同,且一些含有主观成分,进而导致最终的测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性以及经济意义也难以判定。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测算尚存在不足之处,相关指标和测算方法也没有达成统一的规范,各地的缴费率也存在差异,因此费率的全国统一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为尽可能地减少测算结果的主观性,本研究基于定性与定量的方法,通过文献政策梳理筛选影响因子,并结合灰关联法对影响因子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构建因子分析、回归以及动态调整来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进行测算。相比较之下,该方法通过降维将较高精度转换为低维的变量系统,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行,数据资料便于搜集与整理,计算结果也较为客观。其次,模拟预测方法可根据政策的变化调整相关因子的参数,为后续的研究和测算提供基础。
图2 缴费率测算方法比较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
对于以上测算方法的回顾,本文将采用灰关联分析、因子分析、动态调整与模拟预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因子测算模型,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进行测算,研究的具体步骤为:(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文献梳理与相关政策、精算标准筛选影响因子,并对相关因子进行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2)利用因子分析得到主因子,并计算其得分,通过因子旋转进一步分析每个因子的实际意义,构建因子回归模型,初步测算缴费率的理论值。(3)通过灰关联分析结果对因子关联度进行排序,以此为动态调整依据对缴费率的理论值作进一步调整。(4)参考国有资产划转比例补充社保基金政策和中央调剂金
制度,模拟预测2018—2025年缴费率的适度水平区间。
10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