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原文、译文及注释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
先秦-孟子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对照翻译: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
  孟子离开齐国,有位名叫尹士的齐国人对别人说:“
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
如果不知道大王不能成为像商汤或周武王那样的圣王,那就是不明智;
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
如果知道大王不可能成为圣王却还要来游说,那就是在追求利禄。
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
从千里之遥的地方来谒见大王,不被大王赏识就离去;
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
在齐国境内住宿了三天谈夜之后才离开昼城,这样的行动太迟缓了!
士则兹不悦。”
我尹士因此对孟子的做法不满。”
  高子以告。
  孟子的弟子高子把尹士的话转告给了孟子。
  曰:“
  孟子说:“
夫尹士恶知予哉?
那尹士怎能了解我的想法呢?
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
从千里之遥的地方前来谒见齐王,这是出于我的心愿。
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
不被齐王接纳就离去,哪里是我所期望的呢?
予不得已也。
只是我没有办法改变。
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
我在齐国境内住了三天三夜才离开昼城,在我的心中还认为走得太快了。
王庶几改之!
齐王或许还有可能改变主张。
悻悻然的意思王如改诸,则必反予。
齐王如果改变了主张,就一定会来使我返回都城。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等到我离开了昼城,齐王却没有来把我追赶回去,然后我才逐渐坚定了离去的主意。
予虽然,岂舍王哉?
虽然我坚定了离去的主意,却何尝要舍弃齐王呢?
王由足用为善;
齐王尚且足以施行善政。
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
齐王如果任用我,那么,岂止是齐国百姓能够安宁,天下的黎民都可以得到安宁。
王庶几改之!
齐王或许还有可能改变主张。
予日望之!
我天天都在期望着这个结果。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
有一种小男人。
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劝谏自己的君主而不被接受,就勃然大怒,满脸怒气,离去的时候就竭尽一整天的力气(尽可能走得远远的),然后才停下来住宿。
  尹士闻之,曰:“
  尹士听到孟子所说的话,说:“
士诚小人也。”
我尹士确实是个小人啊。”
注释:
〔去〕离开。
〔尹士〕人名,齐国人。
〔语〕告诉。
〔识〕知道。
〔为〕成为。汤武〕像商汤和周武王那样的君主。
〔然〕然而。
〔至〕来到齐国。
〔干泽〕追求恩泽,即追求利禄。
〔不遇〕不被君主接纳。
〔故去〕就离开。
〔三宿〕三天三夜。
〔昼〕齐国城镇名。
〔是〕这样的做法。
〔何〕何等,多么。
〔濡滞〕做事迟缓,逗留而不赶快离开。
〔士〕此指尹士。则〕就。兹〕此。
〔高子〕孟子弟子,齐国人。
〔以告〕把(此话)告诉(孟子)。
〔夫〕那。
〔恶〕怎么,哪里。
〔予〕我。
〔是〕这。
〔欲〕心愿。
〔不得已〕没有办法改变。
〔于〕在。犹〕仍然。
〔以为〕认为。
〔速〕太快。
〔王庶几改之〕齐王还有可能改变主张。
〔如〕如果。诸〕之。
〔必〕一定。
〔反予〕使我返回。
〔夫〕发语词。
〔不予追〕不想追赶我回去。
〔浩然〕像水流不止一样,在此有“逐渐”和“不断”的意思。
〔然〕如此。
〔舍〕舍弃。
〔由〕通“犹”,仍然。
〔足用为善〕足以行善政。
〔如〕如果。
〔徒〕只。齐民〕齐国百姓。
〔举〕全。
〔日〕天天。望〕期望。
〔若〕像。是〕这样的。
〔小丈夫然〕小男人的样子。
〔悻悻然〕怒气冲冲的样子。
〔见〕同“现”,显现。
〔于〕在。
〔面〕表情。
〔穷〕竭尽。
〔宿〕住宿。
〔诚〕确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