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爽口李次青(李元度)趣味轶事
平江爽口李次青(李元度)趣味轶事
1.平江至今流传着李元度的不少趣事与传说,尤以“对字”趣话,令人拍案称奇。相传一天黄昏,李元度散步遇到一位江夏刘秀才问路。李嫌其语言唐突,以白眼待之。刘秀才只好和颜低声借问姓氏,李脱口而出:
“骑青牛,过函谷,著道德五千言,老子姓李。”
秀才答道:“斩白蛇,入咸阳,兴汉家四百载,高祖是刘。”
李元度大惊,忙向前询问:“足下何处人氏?”
秀才答曰:“江夏”。
李元度问:“四水江第一,四季夏第二,先生居江夏,是第一,是第二?”
秀才沉吟片刻,答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弟本儒人,不在前,不在后。”堪称出句巧,联句妙,唱和相宜,情趣相投。自此,李刘两人结成了忘年之交。
2.有一次,李次清和一个朋友同行。途中见一位妇女生得比较丑陋,李次清便有意嘲笑她,于是对同行的朋友说:“你记得花甲子有多少个丑字吗?”那朋友说:“不记得。”李次清说:“我数给你听吧:甲子乙丑,丙子丁丑,戊子已丑,庚子辛丑,壬子癸丑,就是这么几个丑吧。”
妇女听了知道是讽刺她,便回头对李次清说:“先生,还有一丑呢?”“还有什么丑呢?”“子不嫌母丑嘛。”李次清无言以对。
3.从前,长寿街上有一姓刘的大财主,财主的儿子刘贵是一个贪杯好,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财主为了使自己的儿子升官,在大比之年,用金钱为儿子捐了一个“贡生”,这一天他大摆酒席,还特备轿子请本县才子李次青题书金匾。李次青果然来了,问明情况,便提笔饱醮浓墨一挥而就,匾额上是“晨鹅展翅”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财主父子和那些阿谀奉承之徒看了都拍手称好,着实把李次青夸奖了一番。
从此,这户人家真是蓬荜生辉,假贡生更是耀武扬威,盛气凌人。
不久后的一天,一位湖北才子游学路经此屋,望着金匾发出冷笑。财主问:“先生为何望匾发
笑,莫非有何疑问?”那位才子笑了笑说:“得此匾之人并无真才实学,只不过是平庸之辈。”刘贵听了板起脸孔,双脚一跺,破口大骂:“妈的,你知道个球!是何处野狗到处乱吠,有本事讲出这四个字的含意来!”假贡生这么一嚷,满街乡邻和过往行人都围了拢来,一双双不同神态的眼睛望着这位才子。只见湖北才子笑了笑说:“老兄莫发怒,听我讲来:晨鹅即早晨放出笼的鹅,展翅,是张开翅膀,早晨鹅从屋里放出来,一边张开翅膀,一边‘嘎’(假)贡嘎贡地叫,这就叫做晨鹅展翅,可想而知,得此匾的那个贡生不是一个假贡生吗?”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只有那财主父子脸上象涂了猪血,无地自容。
4.一天,李次青打从连云山下经过,遇一老者,那老者精通诗书,见李次青来了,上前打过招呼后,说:“久闻李大人博学多才,老生我有一边对联,烦您对对。”李次青随口答道:“你且讲来。”
老者指着面前的两座大山,一字一板地说道:
连云山翠壁山山山出大小尖峰四维罗列。
李次青听后,摸头抓脑,一时答不出来。老者见状,解围道:“大人最近不是要到武昌公干么,
回来再对吧!”
不久,李次青坐船去武昌,打从武昌口经过,看到波浪滔天的武昌口和汉阳口,紧锁武汉三镇,心里一动,哦,他日夜思索的对联脱口而出:
武昌口汉阳口口口回上下卡子千里重关。
5.一天,李次青在长寿街的太平散步,走到中,见一农夫正在扯秧。那农夫边扯秧边唱道:禾秆护腰父抱子。刚唱了一句,见李次青来了,便停下来。他笑嘻嘻地请李大人对下联。李次青四下望了一眼,但见对面竹山里,只只春笋破土而出。他沉吟片刻对道:竹根报笋母生儿。
农夫点头称谢,说:大人才学果不虚传。李次青哈哈一笑,说:要不是对面有个竹林,我差点被你考住了。
6.农村有一女子,身怀六甲。一日在豆腐坊中磨豆腐,恰巧李次青也来玩耍。那女子道:“李大人,你会题诗作对,我把副对子你对,对得好,我请你吃豆腐。”李次青道你且出来。女子说:
无齿老人思嫩腐(寓意齿为耻,腐应为妇)
李次青毫不思索,随口应道:
有怀女子想先生(寓意)
悻悻然的意思
二人哈哈大笑,各人心中知道没有占到便宜。
7.一天李次清坐轿打从麻湾桥上过,时值秋末冬初,朔风阵阵,田里荞麦迎风摆动。李次清下得轿来,见桥头挂了一幅对联,这对联却也特别,只有上联没有下联。据说是当地一个有名的泥秀才写的,请过路行人答对。那上联写道:“风吹荞动桥不动。”
然而,过路行人来的千千,去的万万,却没有一个对答上来,李次清站在那里,踌躇一阵,一时也没对成。他四处一望,只见下游一只木舟随水飘动,河水绕着沙洲,潺潺流淌。忽然,他心中一动,挥笔写道:“水打舟流洲不流。”
过往行人个个翘起大拇指,连连称道:“对得好,对得好!”秀才更是感慨万千,激动地说:“我打从这里经过,少说也走百把次,可就没看到眼皮底下的‘舟’和‘洲’,大人真是眼观四面,文思敏捷。”
李次清笑了笑说:“不听不看,哪有诗对呀!
8.李次青无事闲游,来到一道河边,河岩两旁长着高大的杏树和梧桐树,杏花正开,散发着阵阵香气,微风习习,偶尔落下一、二片梧桐树叶。好一派秀美的景象。河边一位年轻女子正埋头洗衣。李次青触景生情,戏题一联:
杏树开花二片嫩皮含春
那女子听罢,知道次胡子借二瓣杏花暗喻自己,随口也对一联:
梧桐落叶一根光棍打秋风
李次青听了,大为扫兴,悻悻地走了。
9.有一天,“玄都观”内的一个老道死了。老道一生靠迷信骗人,死了以后,他的师兄师弟,徒子徒孙准备替他大做道场,当时想要把他的名声搞大一点,只有请李次青去写一副好对联,旌表他一生的业绩。李次青听了以后,就提笔给他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吃老子的饭,穿老子的衣,一生到老全靠老子。”下联是:“喊天尊不应,叫天尊不灵,两脚一伸莫怪天尊。”横联是:“演扬妙法”。过路的人看了,人人发笑,道徒们看了敢怒不敢言。
10.有一次,李元度大会宾客,因为客人来得特别多,需要各自通报姓名之后再安排入座。有一位来自安徽马鞍山的客人,喜欢自我炫耀、夸夸其谈,在通报姓名时也是嗦得不得了,生怕主人不明白他姓名的意义所在。说道:“我姓王,王羲之的王。名凤梧,凤凰的凤,梧桐的梧。”
李元度听罢,对他的炫耀和嗦极为反感,便下了个套问他:“那你的名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见到主人对他的姓名感兴趣,这王凤梧更加来劲。不厌其烦地说道:“家慈在我出生时,梦见有一只凤凰落在梧桐树上,所以为我取了这个名字,用以表示身到凤凰池的祝福和愿望,大人认为怎么样呢?”
这一番画蛇添足的解释,让李元度更加觉得厌烦。于是哈哈大笑道:“很好!很好!只是,如果令慈大人在当初做梦时,梦见一只鸡飞到芭蕉树上,那么你的名字又该如何取呢?”
顿时,满屋宾客哄堂大笑。王凤梧自知失言夸张,卖弄过头,反而讨了个没趣,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满面通红地走开了。
11.平江自古以来,“对对子”已形成民俗,因为它以最精炼的语言反映着最深广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万事万物,人间百态,嬉笑怒骂,皆可入对,妙趣横生,深受老百姓喜爱。读书人喜欢比对,节日、婚嫁、奔丧必须贴对,特别是婚嫁喜事,男女两方比对成风。哪怕是只识几个字的贩夫走卒、农夫山人,也会“对”上几句。但声名最旺、流传最广者,非李元度莫属!在湖南联坛,有“天下神对”之誉;在民间,有“怪才神对李”之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