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最好能够背诵下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课时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望洞庭的意思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古诗,能默写.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过程
一、单元课文学习导入:
1.学生默读单元课文导读.让学生从中出本组课文所要学习的课文的内容和怎样学习的方法.
2.指名学生回答.同时直接导入第一课:让我们一起来乘坐时光机,回到过去,一起与古人欣赏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二、揭题导入:古诗词三首,我们先来看第一首.
1、质题:"独坐敬亭山〞什么意思?"独〞?"坐?〞谁"独坐〞?
2、师生共同释题,揭题.
3、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可谈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诗人的相关的资料等〕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
4、教师有感情X读古诗,引起学生朗读、学习的兴趣.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课后注释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学生自由朗读后,思考后可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抓住关键字词相机进行指导,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四、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认识诗人的写法.
1、教师示X吟读.
2、学生结合诗意自由吟读.
3、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说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处境,点出作者有如此心情的原
因〕
五、背诵古诗.
六、学生交流学习古诗心得:如诗人用上了拟人的手法等.
第二课时望洞庭
课时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古诗,能默写.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直接导入.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交流收集资料情况,教师相机进行补充.
2、学生朗诵和背诵情况.
三、学生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边渎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四、全班交流,指名朗读,学生逐句说说意思,教师抓重点词句相机指导.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举从一只##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五、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与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六、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3、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第三课时忆江南
课时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古诗,能默写.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与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的,白居易曾经当过##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4、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师生共同总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人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补充学生对"词〞的认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词与诗既有共同点又相互区别.牢记"词牌名〞的说法.
七、生字学习与巩固.
教学小记
这三首古诗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图意和注释进行大概的理解,但由于对于诗人的感情的理解,恐怕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生活经验少,对于诗人的感受有朦胧的感受但印象并不深刻.特别是《望洞庭》这首古诗,尽管这首古诗体现了诗人的广阔心胸,但是学生对于诗人的心胸的理解似乎都存在一定的疑问,他们只知道,洞庭湖很大,不过在诗人笔下似乎又很小.至于最后古诗所表现的诗人广阔的心胸,就理解的有些勉强了.而第三首"词〞的理解学生并不存在很大的困难,主要有些词,如"江花〞不是很明白什么,只要教师加以点拨,理解就自然而然地通了.不过直到学习结束,学生对"词牌名〞的说法依然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因此教师不得不最后再来一个小小的补充说明.尽管不能说的很明白,但起码学生对"词牌名〞的认识还是更进了一步.
2##山水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
1、上次我们坐了一趟时光穿梭机,这次我们再次坐旅游巴士,一起去"##山水〞游一遍.
2、提问学生谁曾去过##,并谈对##的印象.
二、学习生字.
过渡教学语言:看来同学们印象中的##都很美,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在看课文之前,当然是我们先来看看生字的学习.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2、学生自己解说哪些容易写错的字或者容易跟其他字混淆的生字.
3、学生进行生字竞赛读.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过渡:学完生字,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看看我们作者笔下的##山水,又是一番如何的景象?
1、教师有感情X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山水?
全文分多少个自然段.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师生共同总结:
全文分三大段写.作者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作者先总写##山水,再分写##水和山,最后再小结##山水.
四、品赏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默读,圈画出重点句.
〔2〕全班交流.
〔3〕理解"##山水甲天下〞.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抓住了##的水的哪方面的特点来展开写的?作者的描写##水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采用了什么特别的句式等?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5〕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X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6〕学生用"真……啊,……得……〞句式造句.
五、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方.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的水,这次课我们继续来欣赏##的山.
二、品赏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抓住了##的水的哪方面的特点来展开写的?作者的描写##水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采用了什么特别的句式等?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特点之一"奇〞."##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
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学生用"像……像……像……〞造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让学生自由想象,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习朗读,读出##山的奇、秀、险,读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a、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b.教师介绍:"从##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