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学业测评总结
       
学科      语  文     
日期       

语文“四季行”2
——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学业测评总结
一、测评活动开展情况: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在交替的轮换中,一个个小生命从懵懂走向丰盈。6月23日和6月28日,我校一年级进行了主题为“语文四季行”的学业测评活动。本次测评方案沿用上学期 “语文四季行”的形式,因此定名为“语文四季行”2,其中的“行”蕴含“旅行,行走,我能行”的意思,希望孩子们继续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学习语文,收获知识和快乐。题型仍然分为“听”(听—春之声)、“说”(说—夏之乐)、“读”(读—秋之韵)、“写”(写—冬之美)四个版块。在立足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从本校孩子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力求检测的内容更加丰富,要求更加合理,以期能客观真实地反馈出孩子一学期来的学习收获和不足,在今后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以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一)听——春之声:检测学生倾听的能力。
认真听三遍故事,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答题。以导语“春雨沙沙沙,小河哗哗哗,青蛙呱呱呱!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倾听春的交响曲吧!”创设“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用心作答。在上学期只有“选择题”的基础上,本学期增加了“填空题 ”和“判断题”,题量由原来的5题增加为10题。作这样的变化和调整,意在更加全面地检测学生的倾听能力,也在引导教师应注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二)说——夏之乐:检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导语:“夏天的公园多热闹呀!人们乘着凉,吃着瓜,聊着天,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吧!”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与生活链接,激发学生说话、交流的兴趣。所设计的说话题目贴近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让孩子想说,有话可说。同时,将“能自然大方地与人交流”纳入说话的要求中,意在培养孩子说话的礼仪。根据说话的内容、条理性和礼仪,分为三个等级,以此反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可塑性极强,进入校园学习才一年,在检测过程中,面对检测老师可能会羞涩不敢表达,因此本题不设“不合格”等级,以期待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三)读——秋之味:评价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本题设计的情境是“校园里书声朗朗”的场景, 导语“我们也一起有韵味地背背诗歌吧!”把学生带入朗读背诵的氛围。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一学期来的背诵积累情况,题目为本册教材中要求背诵积累的诗歌。将每篇诗歌做成朗读卡片,学生随机抽选2篇进行背诵,根据学生背诵的情况定等级。
(四)写——冬之美:评价学生的书写和综合答题能力。
写,即写字词、写句子、写话……这里的“写”涵盖的内容很广,检测的不单是学生书写的能力、习惯,也是学生书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本次多元评价将中心校的“期末检测卷”纳入这一版块中。
本题以导语“寒冷的冬天里,让我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书写一年的收获吧!”带领学生走进考室。因为是第一次进行试卷的作答,所以在导语中又增加了温馨提示:记得把题目听清楚,把字写工整哦!意在提醒学生认真听题,用心作答。
此次的测评活动,将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链接,寓教于乐,多元自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检测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愿孩子们在语文学习的“四季”中继续前行,茁壮成长!
二、测评内容质量分析:
(一)测评内容总体分析: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次一年级下册语文检测方案沿用上学期 “语文四季行”的形式,因此定名为“语文四季行”2,其中的“行”蕴含“旅行,行走,我能行”的意思,希望孩子们继续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学习语文,收获知识和快乐。此次的题型仍然分为“听”(听—春之声)、“说”(说—夏之乐)、“读”(读—秋之韵)、“写”(写—冬之美)四个版块。在立足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从本校孩子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力求检测的内容
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要求更加合理,以期能客观真实地反馈出孩子一学期来的学习收获和不足,在今后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以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生测评情况分析:
1.听——春之声:评价学生倾听的能力。
在上学期只有“选择题”的基础上,本学期增加了“填空题 ”和“判断题”,题量由原来的5题增加为10题,每题2分,合计20分。作这样的变化和调整,意在更加全面地检测学生的倾听能力,也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学生能听懂故事内容,正确理解题意,对问题的答案做出正确选择。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一题或是几题的错误,如选择错误、填空错误,或是判断错误,甚至是一半的题目回答错误,究其原因:(1)专注力不够,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2)听完故事不懂思考,缺乏从故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3)本次选择的听力故事相对较长,文本故事信息量力较大,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4)题目中所涉及的答案与课文《燕子妈妈笑了》有相同的选项,导致负迁移,信息混淆;(5)像此题这样的听力练习在平时训练得少。
但总体来说,本题的答题情况较为理想,说明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养成较为良好的倾听习惯,具有一定的学习专注力。今后仍需加强引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2.说——夏之乐: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现场口语交际能力,事先设计了十个测试题,这些题目都是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而精心设计,例如“六一儿童节,你过得快乐吗?哪件事让你觉得最快乐?”“你喜欢咱们学校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原本的预设是学生对这些题目很感兴趣,并能够对答如流,但到了实际操作,发现学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测试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1)回答局限于简单的字词。比如“你喜欢咱们学校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这题,学生的回答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喜欢”,当老师要求让他简述喜欢的原因,很多学生都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大部分题目都有出现这种情况。
(2)回答不流畅,断断续续,声音偏小,仪表不够自然大方,有的甚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尽管监测教师在一旁多次引导,个别学生还是沉默不语,显得很被动。
(3)表达不清晰,反应比较慢。不少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没办法及时作出反应,在思考过后,回答依然不够完整。
当然在测试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他们有的在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时,讲得绘声绘,讲到精彩的地方甚至还情不自禁地加上了动作。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经过分析,做出如下总结:首先,高估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的临场发挥能力,以为学生对这些身边的问题会比较有话可说,可是结果发现他们对话题感兴趣,但不懂得怎么表达。其次,这种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还是比较欠缺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最后,由于孩子的年龄限制,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暂时还是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有待提高,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口语训练。
3.读——秋之韵:评价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一学期来的背诵积累情况,题目为本册教材中要求背诵的16篇诗歌和课文。测试时,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诗歌,甚至一部分学生还能加上动作有感情地诵读,充满韵味。看到个别学生读得如此之好,监测教师都被感染到了,情不自禁地为学生鼓掌。但在测试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一部分学生将几首古诗中诗名与内容张冠李戴。特别是当古诗的诗人是同一人时,更容易混淆。例如:学生会将李白的《静夜思》接着《赠汪伦》的内容,《绝句》和《春晓》、《绝句》和《春夜喜雨》的内容混淆。
(2)现代诗篇幅长一点,学生诵读有困难。特别是当学生抽到《问银河》和《美丽的彩虹》时,学生不能流利地背诵出来,还出现个别学生不会背诵的情况。
(3)《插秧》这篇诗歌许多学生容易把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的顺序弄混了。在《水乡歌》这篇诗歌中“水乡什么多?”也出现顺序混乱的情况。
(4)背诵时,添字漏字的现象也较普遍。
(5)出现读音上的问题,如,个加学生会把“床前”读成“从前”;有的是多音字的读音分辨不清,比如在朗诵《元宵节》时,会把“正月”的“正”念成是第四声。
在测试过程中会出现以上的问题,我们也从分析中到了问题所在的因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