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团结协作,锻炼提升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点讲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相关知识点学习。通过拓展,让学生阅读水平进一步提高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全班分6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将讨论结果写在大卡上。
    一。学习《幽州台歌》
    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1.诗句研读:诗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绪万千。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诗句中的“独”该怎么理解?
    2.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3.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大卡,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结果点讲以上问题,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二。学习《望岳》
    (1)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这显然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
    (2)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小结:
    是的,诗人是不幸的,报国无门,独上高台,知音难觅,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诗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留下了这样一首足以万古不朽的诗作,我们也是幸运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赏到这样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让我们拿起自己的笔,把诗人的情怀也流淌在我们的纸上吧。
    2.拓展:课外阅读陈子昂和杜甫的诗歌,并作赏析。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会泰山雄奇壮丽的景。
    3、讨论诗歌,体会诗句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4、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风格。
    二、教学过程:
    (一)以问置疑,导入新课
    1、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景优美,名山大川不计其数。要说山,最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那么,请问,“五岳”分别指那几座山?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
    2、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赞美泰山的诗句,其中唐代的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被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如何描绘和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
    3、板书课题,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
    (二)讲授新课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知识。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当时,他的父亲在山东做官,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觉得他是一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在这首诗中,你能看出科举失败后消极、颓废的情绪吗?如果没有,那么,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
    (1)学生默读诗歌,老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岱”、“夫”、“眦”等。
中国的五岳是哪五座山    (2)学生划分诗歌停顿的节奏,同桌互读,指名读,老师总结并评价后,集体朗读诗歌。
    (3)老师指导学生明确诗歌体裁:五言古诗。
    3、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基本掌握诗句含义。老师逐句朗读诗歌,学生集体复述句义,再读诗歌。
    4、细读诗歌,理解前六句诗描写泰山景的特点。
    (1)诗题是《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实有虚。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区别。
    (2)试以两句为一组,学生分组讨论哪些诗句是写景?前六句诗具体描写了泰山景的什么特点?老师指导点拨,学生发言。
    5、讨论诗歌最后两句,体会诗句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1)讨论作者从想象登山的过程和登顶俯视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豪迈之情)
    (2)由情入理,引导学生讨论诗歌蕴含的哲理。学生独立思考,老师适时点拨。(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3)感悟诗歌气势磅礴、雄放健拨的风格。
    6、品味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总结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1)学生讨论回答: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那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
    (明确:写景抒情;虚实相生;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课堂小结:如何学习古诗?(解题读诗——释义悟情——明理诵诗)
    7、背诵古诗。
    8、当堂检测,布置作业。
    (1)当堂检测。
    (2)布置作业:比较这首诗与杜甫的另一首诗《春望》的不同风格。
    三、教学反思:
    这首诗的教学环节井然有序,体现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师生学习中的平等对话。既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逐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本人能力所限,还存在如下需要改进之处:
    1、明显存在单一性。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自主合作探究千篇一律,不能体现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还有,设计问题的程序化,为保证教学任务按时按量完成,所有问题都是老师预设,学生讨论回答。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
    2、课堂结构上的缺陷。一节课前松后紧,教学过程时间多,检测时间所剩无几,显得虎头蛇尾。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学生字词,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理解诗意,升华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体会 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
    教学难点:由诗句感悟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祖国的“五岳”名山吗?五岳之首是那座名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
代大诗人杜甫一起去领略泰山的风姿。
    (一)朗读诗歌。
    1、观看多媒体课件,边听边在文中划出节奏,不认识的字要标音。
    2、自由读文,读出古诗的韵律。
    3、点名读文,师生点评。(教师适机指导朗读,大体上每句诗的前两个字读缓,第三个字重读,后两个字上扬。)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小组研读,理解诗意。
    1、重点理解“夫”的作用,夫在这里是虚词,表示感情强烈。并让学生对比朗读,“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2、自由汇报对诗的理解,师生共同参与。
    3、整理诗意。(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样的景象呢?她的峰峦在齐鲁大地绵延,青翠的山
无穷无尽望不到边际。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汇聚在这里,山南山北虽在同一时刻,但一边明亮如清晨;一边却阴暗似黄昏。看着山间升腾的层层云雾,真是令人胸怀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的景象映入眼帘。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山!)
    (三)深入品读。
    1、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诗的第一句什么意思?(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样的景象呢?)作者又是怎样回答这一疑问的呢?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笔下的泰山有何特点?
    2、诗虽以《望岳》为题,但文中却无一个望字,但又处处不离望,请同学们再读此诗,感受作者都是从哪些角度去望泰山的?(前两句远看,三四句近看,五六句细看。)
    3、正因为作者看到了如此美景,才有了怎样的愿望呢?(引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胸怀?
    (四)再读悟情。
    这首诗是诗人科举落榜后游历齐、赵时,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落榜的消极情绪吗?整首诗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知识延伸。
    泰山自古一来就被文人墨客所青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赞泰山。(课件出示泰山图片)学生结合课下收集的内容汇报描写泰山的语句。其他人可以有选择的记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