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五言古诗大全
一、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寂静的空山中,因为山林茂密,看不到一个人,只听见人的声音。所谓“蝉噪林宜静,鸟鸣山更幽”。这是以声,在闹市之中,人的声音没什么特别的,但在寂静深山之中,人的声音就会特别突出。王维通过写人语,反衬出空山的深幽寂静。
空山之中,偶尔响起的人语渐渐消失,只有一抹夕阳返照,穿过深林,照在幽暗的青苔之上。
大多数的诗,都是情感的附庸,要么用来表达爱情,要么用来表达理想,要么用来表达志趣。而王维的《鹿柴》,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也不宣示什么高洁情趣。它是一首纯粹的诗,它仅仅是白描黄昏时鹿砦的幽景,但用寥寥二十字,将我们带入一种幽深寂静的境界之中,让我们的心灵沉浸在一种美的享受之中。
二、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故乡是我们心灵的栖息之地,王维的这首诗,用最朴素简洁的语言,将乡思之情写到了极致。
王维在他乡遇到故人,但想询问故乡的状况。前两句连用两个“故乡”,传达出诗人的急切之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王维急切地拉着故人询问的样子。
然而王维的问题却出人意料,他没有问关于故乡那些最值得关切的人和事,却突然问故乡窗前的梅花,开花了没有。当我们仔细品味,会发现这一问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大有深意。
故乡值得问的人和事太多了,当诗人想问的时候,却不知从何问起。那窗前的梅花,却是一个见证,它见证了诗人在故乡的人和事,让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有了依托。
那盛开的梅花,是诗人曾经在故乡的美好生活,洒在梅花上温暖的阳光,是诗人逝去的美好时光,花间拂过的微风,是诗人对故乡温情脉脉的思念。
三、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是古代诗人中最具有风流气度的诗人,别人面对孤独寂寞,多是痛苦的,你看王维,他是多么的自在潇洒。
他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中,在那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自由自在。他弹琴需要人来听吗?他长啸需要有人来赞吗?不需要?深深的竹林中,没有人知道,也不担心扰民,只有天上一轮明月,照映着王维。
这是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超拔精神。
复照青苔上的上一句人生在世,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总希望得到世界的赞许,于是活着成了一种表演,在表
演中也就失去了自我。而王维给我们展现了一种真正自在潇洒的风流气度。
四、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小孩子都能背的唐诗,但恐怕大多数人都未必能体会到这首诗中潜藏的细微的心灵感受。
春天的早晨,孟浩然睡得深沉,没觉察到天已经亮了,直到听到了满耳的鸟叫,才醒来。刚醒的孟浩然,关心起园子里的花,昨天夜里风雨交加,不知园里的花落了多少?
第一句中的“不觉”二字,便已暗含深意,诗人没觉察到天亮,说明醒得很晚,醒得很晚往往是因为睡不着,第三句“夜来风雨声”,就点明了。因为睡不着,会注意到风声雨声。诗人躺在床上,被风雨声所触动的是一种情绪,并没有具体的的对象,而只有大概的指向,所以,诗人用“落花”来隐喻这种情绪。落花,可以指青春的逝去,可以指一切美好事物的消逝。
然而你回头前面两句,却又是众鸟啼鸣的勃勃生机,诗人在春睡醒来之时,昨夜的情思未过,今朝的新绪又来,两种情思交织,形成独特的诗境。
花落成尘,忧思掩埋心底,处处啼鸟,开启了新的一天。
五、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静夜思》,我们太熟了,熟到让人觉得这写的就是口水话,熟到我们很多人已经觉察不到它的诗意。
要品味《静夜思》的美,必须进入诗所营造的意境中,体会诗人的心理活动。
诗人看到月光,引起了他的乡思之情,这本是极简单的情感活动,但李白却写的情思跌宕。首句床前明月光,已经点出是明月了,可以直接下接第三句举头望明月,但是这样写,诗就太直,诗怕直至,所以第二句翻而疑是地上霜,使得诗的文思有了曲折变化。
身处异乡的异客,内心孤独寂寞,对寒冷最是敏感,霜带来的寒意,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
诗人举着一看,看到了天上的明月,才知道不是霜,而是明月,明月勾起了李白的乡思之情,他低下头来,思念起了故乡。举头低头这两个动作,看似不经意,却暗含了诗人踌躇踯躅之意。特别是低头二字,它让我们看到了李白黯然神伤的情态。
这二十字中,有丰富的心理活动,有真实可感的动作情态,读起来简单易懂,品味起来感情内敛而丰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