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句九首[修改版]
第一篇:五言诗句九首
01. 02.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03. 白日依山尽
04. 苍苍竹林寺
05. 千山鸟飞绝
06. 锄禾日当午
07. 墙角数枝梅
08. 床前明月光
09. 远看山有
黄河入海流杳杳钟声晚万径人踪灭汗滴禾下土淩寒独自开疑是地上霜近听水无声欲穷千里目荷笠带斜阳
孤舟蓑笠翁
谁知盘中餐
遥知不是雪
举头望明月
春去花还在
更上一层楼
青山独归远
独钓寒江雪
粒粒皆辛苦
为有暗香来
低头思故乡
人来鸟不惊
10. 11. 窗户迎新燕
阶除巢乳鸦
欲知春已暮
地上亦无花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复照青苔上的上一句
花落知多少
第二篇:五言诗句
篇一:诗词
说起诗词,自然是先说到诗,毕竟词是根据是发展而来的。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像乐府诗诗经等等,都算是古体诗。而重点和难点是在近体诗,近体诗需要讲究格律。诗词最有特也是最难的地方就是格律
了,它赋予诗词音乐美的同时也将诗词推向了新的难点。但从总体来看仍然是诗词发展的一个优秀成果。我想大家读起唐诗宋词大都会觉得比诗经乐府诗舒服吧,原因就在这里了。格律大致上是平仄和韵脚的问题,平仄都比较好理解,现在的第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但是古韵(平水韵)中存在着入声字,古时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对应的就是现在的一二三四声了,其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但是入声现在就没有了说到入声字,古时的五音被合并成现在的四声。入声字也被分到各个声部里了。但是无论入声字是第几声它都为仄,这就是有些人把第二声当成仄声的原因。
第二声中入声字数量非常多,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必须将入声字分辨出来,归到仄里边。最好的办法是按读法分
一)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声字,都是古入声字
二)凡d、t、l、z、c、s等六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三)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四)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五)凡d、g、h、z、s五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六)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
七)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只有「嗟」jue,「瘸」queˊ,「靴除外
八)一字有两读,读音为开尾韵?,语音读i或u韵尾的,也是古入声字。也有口诀法,比较麻烦。不做介绍了
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声字,都是古入声字。比如白急之类都是入声字属仄,这是平仄字的分辨方法。
下面说到韵的问题
平水韵是诗必备的, 也就是古韵。相对于新韵(词林正韵)来说的是中华新韵. 古韵诗古人一直用的一种韵法, 108平水韵不能错, 要求很严格, 而新韵中把几个邻韵合在了一起, 这就大大增加了字数。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不认可新韵, 一些正规的比赛中也是必须用平水韵的。什么是平水韵?是古人制定的一个韵表。
这是平水韵的韵表:
上平:一东、二冬、叁江、四支、四支、五微、六鱼、七虞、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叁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一先、二萧、叁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叁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一董、二肿、叁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雨、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叁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叁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槛去声:一送、二宋、叁绛、四置、四邃、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叁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
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贺、二十叁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叁十陷入声:一屋、二沃、叁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叁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押韵说起来简单,其实上也是有几个难点的。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1,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2。草烟光残照里3,无言谁会凭栏意4。拟把疏狂图一醉5,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6。衣带渐宽终不悔7,为伊消得人憔悴8。就这首词来看,很多熟悉蝶恋花这个词牌的人都知道.蝶恋花应该是一韵到底,不可换韵的。细际里意醉味悔悴。看这几个字,
细际里意是押韵的吧。醉味悔悴是押韵的吧
但放到一起很容易让人误解怎么误解?一是:有些看似押韵的可能是不押韵,如雨,里. 二是:看似不押韵的可能是押韵.如细,悔. 对于熟悉韵律的人来说自然常见,对于新人来说就麻烦了。归根结题是因为古时读音和现在读音的差异。
诗词是要单压一体入声韵的,入声字放在句中算仄放在韵脚就是入声韵
平水韵中特意把入声韵归出来了。
入声:一屋、二沃、叁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叁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那也是现在读音是近代定出来的【弱弱的问一句,,韵脚和句末有区别么】韵脚一定在句末,句末不一定是韵脚吧。押韵的脚字叫韵脚。
iu和ou 表面看韵母不同,其实,二者的韵身是一致的iu=iou,i是韵头,ou是韵身,只是拼写是省略了韵腹o时,所以,liu和tou,就是押韵的。liu=liou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方法
用现在读法解释古人定的韵确实很难
gui=guei 不看韵头u 不看韵头u jin和chun、jin=jien、chun=chuen、也都是省略了韵腹e ,不看韵头i 和u,二者韵身都是en,所以肯定是押韵的。最具争议的问题是这个?eng、ing、ong押韵吗?
可以肯定地说,都是押韵的,这都是改写和省写造成的假象篇二:曹植对五言诗发展的贡献曹植对五言诗发展的贡献文学院1202班曾晓瑜121040064 摘要:曹植(公元192年-232年)是我国魏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他的诗、赋、散文成就均高于同时代人,其中对五言诗的发展贡献更是卓有成就。他的五言诗不但继承了乐府民清新流丽的特点,而且将其改造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钟嵘在《诗品》中评价其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刘勰曾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本文将从数量上,形式上,表现上具体分析曹植对五言诗的发展贡献。
关键词:曹植五言诗发展历程艺术特
一、五言诗的发展历程1.1五言诗发展的阶段
五言诗的成立期——东汉,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当数东汉班固的《咏史》。五言诗自班固开始成立起,作家们便不断吸收汉东府民歌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的营养,用他们自己的努力,写现实的生活,抒
发真实是感情,至东汉末年,把这种新型的诗歌形式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五言诗的成熟期——东汉末年。五言诗的兴起,为叙事诗的崛起奠定了基础,随着五言体式的成熟,叙事诗在这一时期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另外,这个时期,真正称得上普遍意义上的成熟的作品是《古诗十九首》。
五言诗的发展巩固期——魏晋。建安这一时期,以“三曹”“七子”和蔡琰为代表的作家打破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掀起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次文人诗歌高潮。他们的创作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表现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另一方面突破《古诗十九首》的局限,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悲凉慷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正如《文心雕龙》时序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保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建安诗歌这种杰出成就形成了后来的“建安风骨”。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从此以后,五言诗成为占领诗坛的文学形式。
1.2五言诗在建安时期数量跃居第一钟嵘《诗品?序》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历史上的诗作总量,以五言诗为最多。唐人写有大量的五言古风及五言律绝,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五言诗的出现最早源于民间歌谣。大约在春秋未、战国初,民歌中就已经有了较之“文繁而意少”的四言体更便于容纳双音词,以表现愈来愈丰富的社会现实生活和人们内心世界的五言体雏形。在建安时代,“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曹植《与杨德祖书》)出现诗人众多,作品繁盛,特别是五言诗数量比例跃居第一的局面。这是中国诗坛前所未有的。1.3曹植对五言诗的影响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现存诗歌九十余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
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不是曹植一人的功劳,建安时期是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诗人们不再拘守于儒学,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反映了**的时代。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其中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曹操改造了五言乐府,首开慷慨悲壮的五言诗风,曹丕增强了五言诗的抒情性,促进了五言诗华丽风格的
形成,曹植巩固了五言诗的地位,创造了诸多五言诗的体类,对后世专类诗的出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曹植对五言诗形式上的影响1.1语言形象性增强
曹植善用比兴,但又不拘泥于比兴的一般形式,而是将比兴与诗歌深厚的历史理性和强烈的情感评价融
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象征意象,创造出情景交融、韵味深长的艺术境界,借此寄寓自己的遭遇感慨和困顿愁情、以及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其中,最善以女性、动物、植物和典故来寓象征于比兴之中。曹植继承了自屈宋以来以香草美人比喻和象征贤能达士的文学传统,但又比前者蕴含更深刻丰富的情思意蕴。其中,《美女篇》最富代表性。《美女篇》全诗十五句,一百五十字,在当时可谓长诗。诗人调动各种艺术手法,精细刻画了一个“荣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的光彩照人、貌若天仙、但又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的美女怨妇形象。但立意却不在此,而在借美女求贤不得、盛年未嫁幽愤情怀的抒发,倾吐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相悖的矛盾心理与愤懑。从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