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爬天都峰
课题 | 麻雀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教学 重点 | 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
教学 难点 | 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 |||||||
第一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 | |||||||
教具 准备 | 投影片、图片。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分钟 | 一 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天都峰。】 | ||||||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件出示3)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 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4)
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课件出示5) 假(jià)日 似(sì)乎 白发(fà)苍苍 照相(xiàng) 应(yīng)该 4.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生字、新词。 5.推选读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读员。 四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口头组词。(课件出示6) 哩 级 链 颤 攀 猴 鲫 念 辫 呵 2.识记字形。(课件出示7) 辫—辩、辨:左右均相同,关键是分析中间。 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 “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 “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纟”。 3.书写提示。 教师示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 4.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 五 词语理解(课件出示8) 石级:石头台阶。 抬头望:仰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发颤:颤动,发抖。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设计意图:多种方法识学习生字,便于学生记忆。】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
一、多音字组词。 dū( ) xiāng ( ) yīng( ) 都 相 应 dōu( ) xiàng ( ) yìng( ) 二、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石级 鲫鱼 铁链 攀登 三、我会选。 居然 果然 忽然 虽然 1.张小红同学( )学习成绩很好,但身体却非常弱。 2.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 )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 3.中华健儿( )不负重望,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了金牌大丰收。 4.天这么热,家里( )停电了。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 问 老爷爷 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 笑着说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 ||||||||
【答案】 一、首都 相互 应该 都有 相面 应答 二、jí jì liàn pān 三、1.虽然 2.忽然 3.果然 4.居然 四、1.我仰起脸, 问:“老爷爷, 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 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 ||||||||
第二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战胜困难的过程。 2.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分钟 |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0) tiě liàn pān dēng biàn zi chàn dòng 铁链 攀登 辫子 颤动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一 紧扣课文题目,承前启后 1.黄山四绝是什么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课件出示11) 学生讨论后,使同学们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12)边读边想“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3.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 教师引领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读后,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出天都峰的高,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4.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 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及令人生畏的气势。 5.读了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积累优美的词语。 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二 深入学习,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的情形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13)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 边读边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指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是看到了什么才下定决心要爬上峰顶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出示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 (2)“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们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您)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课件出示14)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朗读。 (3)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圈画描写爬山的词语。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是“拼尽全身的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3)引读第七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及上山后的喜悦。 (4)让学生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三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见了“我”,心里又怎么想呢? (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互相鼓舞,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的鼓舞才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四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五 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请你把这一周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 【设计意图:勾画圈点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来引导学生体会爬山的艰难,体会到相互鼓舞带来的力量。】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 | 【设计意图:小练笔使学生在写中加深理解,激发情思,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
板书 内容 | 又高又陡 一会儿……一会儿…… 爬天都峰 奋力向上 手脚并用 互相鼓励 终于 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
一、选词填空。 发颤 颤抖 1.看到阿迪力在高空表演走钢丝,真叫人( )。 2.枝条在寒风中( )。 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 2.坚定不移的意志。( ) 3.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 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2.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 四、假如没有老爷爷的出现,“我”能不能爬上天都峰?谈谈你的看法。 | ||
【答案】 一、1.发颤 2.颤抖 3.居然 4.突然 二、终于 决心 鼓舞 三、我觉得能,因为爸爸带“我”去黄山就是要爬天都峰,即使没有老爷爷,“我”也会靠着自己的“勇气”“奋力”爬上峰顶。即使老爷爷不出现,爸爸也会帮助“我”渡过难关,爬上峰顶。 | ||
教学反思 | ||
1.《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准确、形象、巧妙地将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描写了出来,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教这两句话时,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及时地进行积累。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假设他们是文中的主人公,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心理,体会爬天都峰的不易,感受主人公勇于攀登的精神。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3.课文中一老一少的对话是重点,采用默读、引读、分角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 学生在读中体会他们复杂的心情。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