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教案第3章建筑景观美
第三章建筑景观美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的本质与功能,理解建筑在旅游中的意义及其主要形式特征,掌握古建筑景观的审美特征,能应用建筑美的讲解和观赏方法。
同时,结合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中《全国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相关考点的要求,通过小知识、小资料和案例拓展的形式,补充宫殿建筑、陵寝建筑、宗教建筑、古城建筑、礼制建筑、民居等建筑景观的鉴赏常识,和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体系(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斗拱)以及屋顶形式、吻兽、台基、面阔间数、装饰彩、门钉、彩画与等级的基础知识,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考点要求和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建筑景观的审美展开,介绍了建筑的本质与功能,建筑景观的主要形式,建筑景观的审美特征,以及建筑景观的观赏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中国古建筑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外观特征。
[教学重点]
中国古建筑景观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中西方古建筑的对比欣赏。
[教学方法]连城耽美
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
[实训环节]
探访中国五大特民居
[教学过程]
第一节建筑景观美的形式
建筑作为人类灵感的凝结,历史的注脚,文化在地平线上的侧影,承载了社会文化的变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得天独厚的珍贵旅游资源。地标性的建筑景观也往往成为旅游目的地(国)最好的代言人。如,金字塔与埃及、长城与中国、埃菲尔塔与法国巴黎、圣彼得大教堂与梵蒂冈、悉尼歌剧院与悉尼,等等。建筑景观多样的形式特征更是赋予建筑景观各种各样的、独特的审美观赏价值,使其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一、建筑的本质与功能
建筑是以居住为基本目的,以技术为基本要素,同时兼具艺术因子的一种特
殊的空间物体。
1.建筑的功能
从建筑的发展起源来看,它的最初功能是要提供人们遮风挡雨的居住空间,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又逐渐超出了实用性的功能需要,用形象和空间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容,成为一门综合性的造型艺术。因此,实用性和欣赏性是建筑的两大功能。
建筑的欣赏性,其实是自然与人为的产物。所谓自然,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加雕饰的建筑美感的流露。所谓人为,则是人们对建筑外观美感的刻意追求。在现实旅游活动中,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往往是建筑的欣赏性,即其装饰性或艺术性。尤其是中国古建筑自成一体、一脉相承,又造型各异、内涵丰富,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2.建筑的本质
就建筑而言,技术是为功能服务的,艺术是因为满足功能而诞生的。建筑的本质是人文关怀,即满足人的需求。dnf力法刷图加点
建筑是为人而建的,所以,建筑从一开始就落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烙印。建筑从来都不只是单纯为了居住、使用,而是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秩序、权力、礼仪、道德的体现。建筑的空间划分、功能使用、外形特征、文化内涵,无不有着时代的印记,体现着人类的意志。
【案例分享】
2013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曾说过:“建筑不是一个箱子,而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交流的地方。”他所设计的日本东京多摩艺术大学图书馆,没有像一般的图书馆中,总是规定了读者看书的位置,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特意营造一种轻松的开放氛围,让人们惬意地蜗居在各个角落阅读、交流。
【议一议】
网上查各种“世界最丑建筑物”或“中国最丑建筑物”的排名名单,并关注它们上榜的理由。请学生讨论,你认为吸引游客的建筑景观一般应具有怎样的审美属性?这与建筑的本质与功能又具有怎样的关系?
二、建筑景观的主要形式
如何更改开机密码建筑景观按其使用功能分,可以分为宫殿建筑、陵寝建筑、宗教建筑、古城建筑、民居建筑、商业建
筑(尤其是当代,很多地标性建筑都是商业建筑),等等。按其风格类型分,可以分为官式建筑、文人建筑和民间建筑。其中官式建筑对文人建筑和民间建筑有很大的制约和影响。详见表3-1《不同功能建筑景观的审美特征》,表3-2 《不同风格类型建筑景观的审美特征》。
办幼儿园需要哪6个证【小知识】不一样的宗教建筑
【小知识】我国陵寝建筑的发展演变
【趣味阅读】我国清真寺建筑的脊兽
【案例分享】诸葛八卦村
第二节建筑景观美的特征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极其灿烂辉煌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以其独特而又富于变化的造型,均衡对称的组布局和多姿多彩的装饰风格享誉海内外。除了形式美以外,中国古建筑还蕴藏着极其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形成极具民族特、独树一帜的建筑文化,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建筑与意大利的罗马建筑、法国的哥特式建筑并称世界著名的三大古代建筑体系。
一、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一)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1.尚大之风
古人认识到宇宙具有其大无比的属性,故总是愿意将建筑物造的尽可能地高大,以象征宇宙之大,天子地位之高。
2.融于自然
重视建筑与宇宙的同构关系,以小象征大的设计手法,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一些价值取向协同作用,逐步形成了中国古建筑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深层意识。中国古建筑不强调突出自己,避免造成与自然的对立。同时,非常重视室外空间,通过虚实相生的建筑空间将自然纳入建筑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空灵俊秀、妙趣横生的风格。
3.以中为尊
在国都选址上,要“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在都城规划上要“择国之中而立宫”。建筑的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两侧。民间建筑的开间绝大多数是单数,以此来做到对称和谐。
4.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在我国传统思想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也必然会渗透到我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之中。在北京城和明清故宫的设计中就极其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小知识】古人对北极星和北斗星的认识
【小知识】阴阳对应表
【案例分享】道教宫观的“天人对应”
小学家长会教师发言稿【想一想】为什么道教大的丛林道众住房多在宫观的东部,西跨院才是作为云游道众和香客们的临时客房?
(二)淡于宗教的人本思想
儒家的清醒理性,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精神。即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而非神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样一个差异在建筑上的体现或者说对建筑的影响是相当清楚的。中国传统建筑大体可以说属于人文主义的建筑,弥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欧洲近代以前的建筑则是神本建筑,充满了神的气息。
1.世俗化倾向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宗教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一直未能占据主流地位。二是中国古建筑无论设计还是装饰都体现了浓郁的功利性。
2.理性审美
中国传统建筑,包括宗教建筑,从来没有过分地陷入神学的激动,接受过超人的迷妄和狂热,而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理性,具有温柔敦厚、绘画式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国人偏于平和、宁静、含蓄、内向的心理气质。
【小资料】马头墙
3.非永恒性
由于认为建筑是为人的而非为神的,中国传统建筑不像西方那样追求永恒,而是有着不断求新的观念。缺乏永恒的观念,是中国古建筑木构架体系得以长期维持发展的一大原因,所以中国没有很老的建筑。
(三)浓于忠孝的礼乐精神
中国传统建筑基本上是人文主义建筑,它反映的不是神的秩序,而是人的秩序,这种人的秩序又是由传统的礼乐伦理思想所规定的。
1.以礼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观
关于礼教伦理的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恢复周制,实现“贵贱有等,长幼有序”。体现在建筑上,就是要求建筑的体量、用材、彩、布局乃至细部的装饰都要服从封建礼制的束缚,以“正君臣,笃父子,睦兄弟,齐上下,夫妇有所”。
【案例分享】北京四合院的平面布局
【议一议】古话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什么意思?请在上图中分别指出大门和二门的位置。
2.由礼及乐的艺术性
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在坚持礼教原则的前提下也讲究建筑的美学性、艺术性。中国古建筑有一种气韵生动的美感。不仅表现在单体建筑的曲线美上,如屋顶流畅的曲线、飞檐翘角,还体现在建筑组的曲折多变、虚实相生以及建筑丰富多彩的装饰,彩画、木雕等等。
(四)兼容并蓄的包容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本土生成的文化,但这种文化是开放的,从汉代以来,它就不断吸纳各种外来文化。宋代以后,中国文化的折衷和包容表现得非常成熟,儒、道、佛有一统的趋势。与之相应,中国
古建筑有着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古建筑在兼容并蓄中,将各种客体文化进行同化,为己所用,丰富了建筑的艺术性。
1.多种建筑文化的融合
2.宗教建筑多主题的体现
雨的诗词【案例分享】“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佛、道、儒“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