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要讲求四个维度
课堂教学要讲求四个维度
作者:张素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40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效益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有效教学需要做到四个维度:定准教学高度、注意变换角度、拓展教学广度、提高教学效度。
        关键词:教学高度;变换角度;教学广度;教学效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57-03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四个维度入手:
        一、定准教学高度
        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定准教学高度,即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应该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到。否则,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学得很乏味;另一种是内容过于繁难,学生学起来很吃力,难以领
悟,以致失去学习信心。为防止以上两种情况发生,教师务必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纵横之间的内在联系,准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智水平,面向大多数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组织编排,定准教学高度,既不盲目拔高,也不随意降低,精心设计教学梯度和教学层次,优化教学方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有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时,必须定准每节课的教学高度和教学梯度,教学程序一定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进行,这一点通过教学的例题能充分体现出来:
        本节第一课时的例题可这样设计:
        1.课本162页的例题,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克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6克水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常温下把400升氯化氢气体溶解在1升水中,所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常温下氯化氢气体的密度约为1.63/升,水的密度为1/毫升)
        3.四个火怎么念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食盐水2千克,需称取 克食盐。
        由于本节课学生刚刚接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这一概念及公式,所以设计的例题必须简单,当然以上三个例题的安排也是有梯度的:第一题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第二题稍微增加一点难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没有直接给出,要根据物质的质量=密度×体积公式先算出来;第三题是公式的变形练习,已知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本题其实也不难,可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直接求得。这三个例题的解决过程,学生应该能接受,因为它们都可看成是简单地运用公式(或其变形)进行计算,并且教学层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逐步变换、加深和提高。
        本节第二课时的例题可这样安排:
        1.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立方厘米)与水按体积比为15配制硫酸溶液,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加水 克。
        3.把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0%10%的两种盐酸溶液混合,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则应取这两种盐酸溶液的质量之比为多少?
        4.有一块生锈的铁片重3克,加入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0.1克氢气(铁锈成分为Fe2O3)。求:(1)铁片上铁锈的质量为多少克?(2)除去这些铁锈至少需要浓度为20%的盐酸(密度为1.1/毫升)多少毫升?
        由于本课是本节第二课时,所以设计的例题与本节第一课时的例题相比,有一定的难度,不过这四个例题的设计也是由简到繁、逐步加深的。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要特别注意引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点点地启发和诱导,让他们逐渐领悟,并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力求学生尽可能地自行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前只有定准合适的教学高度和教学梯度,并且在课堂上灵活地把握好教学层次,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二、注意变换角度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
新思维。
        比如对燃烧所需条件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质疑:物质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吗?与氧气接触就一定能燃烧吗?可燃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就会燃烧吗?讲到灭火方法时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领悟:为什么常用水来灭火?电器着火还能用水来灭吗?图书馆失火怎么办?森林大火是怎样灭火的?你有好的灭火方法吗?你知道几种灭火方法,灭火原理和适用对象是什么?让学生大胆联想,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在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时,也要鼓励学生注意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学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时,可让学生练习以下习题:
        1.“10%的食盐溶液理解错误的是(
        A.100克该食盐溶液中含有10克氯化钠
        B.10克食盐溶解在90克水中所得的溶液
        C.100克水中溶解了10克氯化钠
        D.将氯化钠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成的溶液
        2.小刚倒了一杯浓糖水,后来他妈妈在恒温下把糖水给加水稀释了,此过程中不变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3.相同温度下,下列四种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20克食盐溶于80克水中
        B.80克食盐溶液中含食盐20
        C.18克水中溶解了2克食盐
        D.10克食盐溶液中含水8
        4.配制好9010%的硝酸钠溶液后,再向其中加入10克硫酸钾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A.19% B.10% C.9% D.无法计算
        5.如要将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KNO3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KNO3溶液,需加入水( )克。
        A.50 B.90 C.100 D.200
        6.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0%10%的两种氯化钠溶液混合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则这两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A.32 B.11 C.13 D.12
        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习题训练,可使学生精准地认识概念,避免产生理解上的错误,进而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问题,所以对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思维训练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三、拓展教学广度
        1.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当然与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密不可分。所以在教学时应尽量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以达到使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
        比如在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就可以跟物理学和生物学联系起来,要让学生明确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因为它没有新物质生成;而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化学变化。
        再如在学习催化剂概念时,可与生物学中的酶相联系,指出酶就是一种催化剂;讲到缓慢氧化时可指出生物的呼吸作用就是一种缓慢氧化。
        又如教授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指出它是化学变化的一个特征,类似于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当然物理学中的好多物理量在化学学习中也会用到,如质量、密度、体积、压强及物质的结构等,有些实验现象还要借助于物理知识才能解释。
        有时也可以把化学与语文、政治、历史等社会科学与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相联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
        2.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所以化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
        教材中有大量的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相联系的内容,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时机,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让他们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有效地掌握书本知识,并灵活应用于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解决:热水瓶中的水垢如何用化学方法除去?如何鉴别不同水质的好坏?如何鉴别厨房中的纯碱、食盐和蔗糖(不能品尝)?如何检验奶粉的真假?如何鉴定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各种化肥的成分和肥效?如何检验塑料是否有毒?如何鉴别棉、毛和化纤制品?如何鉴别皮料的真假及好坏?如何鉴别金银饰品的真伪?如何鉴定各种金属制品的成分和质量的好坏?如何防止金属生锈及如何除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拓展教学广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提高教学效度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完成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达到这三项目标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才能称为一节好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传授,还要有精神方面的引领和方法上的指导。
        课堂教学效度又可由下面几个维度来衡量: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兴奋度、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度、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顺畅度和学生的发展度。只有全体学生都能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并能主动地进行互动交流,从而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帮助,他们才可能很顺畅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才可能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这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