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读后感12篇
《亲密关系》读后感1
曾思索一个问题:恋爱、乃至婚姻,之于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从常理来看,交友恋爱、结婚育子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必走的过场,似乎经历过这些才得以圆满。然而,它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吗?经历与否给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何影响?
一个人若能在生活中强大勇敢、内心足以坚强应对任何风雨波澜,且更加向往独立与自由,真切享受独自行走的状态。那独自一人或许便已足够,是否有人同行,已然不是非常重要。不得不说,这十分令人钦佩赞赏。
你和他之间是否有了真感情 然于我恐怕没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独自“走在冷风中”。
于我而言,恋爱或是婚姻,是寻同行人,寻一半、一伴,寻生活路途中有幸相互契合、相互扶持的人。至于恋爱还是婚姻,不过是形式、是状态、是过程。
那又不得不问,为什么还要另寻他人呢?自始相伴的父母、妹兄弟不可以吗?血缘至亲难道
还不够吗?亲情的陪伴非常重要,它占据了我们人生的前半程,如果非常幸运的话,会一直延续到我们生命的尽头。但是受到人生长规律的限制,从年龄和身体机能上来看,原生亲情的陪伴便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相送。另外原生家庭本就是同一的环境,我们之间或许就有同样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缺陷,手里拿着相同的拼图,拼来拼去可能更多是重叠、冲突,而难以相互补充、扩展。
所以我们“手里拿着拼图”,开始寻可以满足自我需求的碎片。有一天偶然发现一个人,手中握着我们需要的碎片,拼凑在一起竟还是一副不错的画面。既然这样,何不同路而行,互相取暖?
所以我觉得,恋爱、婚姻于我而言,是一种自我和他我的补充、满足和实现。就像那段话说的“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他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他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她,爱着你,其实只不过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的欲望”。
《亲密关系》读后感2
“我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她),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了。”
“责怪他人、批评他人行为、指责他人不愿改变,其实是一种轻而易举的手段,能够简单地利用道德批判,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不安。”
克里斯多福将亲密关系(主要是爱情)分为四个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和启示。在这方面,他的观点和《少有人走的路》中爱这一章有些相似,爱情在起初是热情狂喜与极乐,一切那么美好不存在任何缺点,这个阶段的爱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进入到第二阶段后,矛盾争吵开始产生,你甚至会觉得在对方身上不到任何吸引你的地方。一直到第三阶段,亲密关系能够让你到机会直视自己的内心,由此可以发现多数争吵的源点是人在逃避内心的痛苦,而那个痛苦多半是你幼时或者曾经的求而不得。如果你有勇气正视过去的痛苦,那么就有机会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看到自己的本质得到启示。“寻亲密关系,寻真挚的伴侣,其实是在寻自我。”
如果要衡量从这本书里学会了什么,还很难,时至今日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人际交往,从书里到实际运用还是一个磕磕绊绊的过程,时常感觉挫败在于读过的书听过的道理看过的经验不少,却还是碰到那么多焦头烂额挫败愤怒的事,直到看到这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亲密关系》读后感3
亲密关系不仅仅局限于爱人,也包括家人,闺蜜。当我们和我们在乎的、在乎我们的、我爱的、爱我的人发生冲突时,要学会站在爱的角度解决问题。你愤怒,走不出来跟你儿时的记忆有关,你会想起之前相似的情况,而我们往往会将这种情绪转化给亲密关系,以求得一时解脱。只要是感情都是需要经营,何况不同于普通的亲密关系之间的感情。所以,如果你在乎他,就用爱去解决问题,不要冷战,用一颗真诚的心互诉衷肠,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面对事情,不要以家庭惯常的方式解决。循规蹈矩不会给你带来快乐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要过分在乎自己的感受。你难过不代表别人会好过。如果想要一份长久的感情,多一点体谅,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架子。不要在乎自己付出多少。如果你爱这个人,那就无私一点,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就是这个道理吧。亲密关系中,少一点竞争心理,关系才会更亲近。以上是读完之后此时所能想到的感想。大概就是这样了,完
《亲密关系》读后感4
读《亲密关系》这本书是源于自己一直在苦恼怎么与人相处,不仅仅是怎么跟陌生人相处,还有怎么跟认识的并有一定了解的人相处,如孩子与父母,同学,朋友、同事等。
本书主要分析的是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其实还适用于任何的关系中,都可以从中到相似的问题,情形。对本书中以下几个章节感触颇深。
1、我们儿时绝大多数的行为,都以归属感和被重视的需求为出发点。
行为不端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而只不过是沮丧的孩子。当确认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沮丧,然后导致他们做出某种偏差行为:引起注意,权利斗争,报复心理,自我放逐。这点可以联系到叛逆的孩子身上,也指表面乖张,内心叛逆的孩子,我属于后者。当我特别想要一样东西时,而且这个东西绝对是父母能力范围内的,我没有得到时我就会觉得我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没那么重要或者说是父母不够爱我。
2、期望=愤恨的前身。
我们对朋友不满或者愤恨的根源就是对他们抱有的期望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值。人们恋爱,交朋友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他们自己所想的那回事。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
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3、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
这应该就是出自人本能的自我保护吧。不愿正视自己的内心,伤疤,宁愿埋着一颗定时也不愿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一直觉得亲密关系中可以不需要维护,不需要技巧,但是亲密关系中偶尔出现的矛盾表明关系亲密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并不是永恒的,当然也是需要维护的。
不要企图让别人带给自己快乐,无论是父母还是朋友,并没有带给你快乐的义务。
《亲密关系》读后感5
1、如胶似漆
小丽依偎在小捷肩头,新做的头发如瀑般美丽,散发着淡雅的清香,吃着棉花糖。小捷搂着小丽,用手指擦去她嘴角的糖沫:“宝贝,慢点吃,瞧你,吃得像白胡子老头......”
2、新婚燕尔
小丽学做小捷爱吃的红烧鸡,小捷从身后抱着她,小丽撒娇:“讨厌,让人家怎么做饭嘛!”不小心,鸡烧糊了,小捷勇敢地吃了一块,“没事,就当今天买了只乌鸡,味道真不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