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课改试验,推进学校发展
深化课改试验,促进学生发展
——上海市朱泾中学二期课改试验工作回顾
一、学校基本概况
上海市朱泾中学位于上海市南翼滨海新城——金山区,创建于19722月,原是一所公办普通完全中学,20058月因规划调整,撤一建二,独立为一所公办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地处上海远郊,无论规模、设施或教学质量,在区内高中学校中处于中下水平。进入我校的学生,在区内4所重点高中的选拔中失利,有较明显的自卑倾向。立足较为薄弱的校情与生情,我校提出“自信、自强”的校训,并以创建“科学与人文并举、智慧与品行并重、人本与规范并存”的和谐校园为目标,积极投入课改试验,以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主动、自由的发展。
二、课改实施策略
(一)、加强领导,精心规划,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课改实施的组织与保障在学校。1999年秋被确立为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阶段试验基地后,学校组成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校长室、教导处、德育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等构成了相互协作、分工负责的课改管理网络。
课改的实施,是通过影响并促进教师的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以教师体和个体的发展为宗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精心设计并实施促进教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既着眼于解决二期课改试验中的实际问题,更着眼于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和未来发展目标的构建。由教导处负责教师课程标准的学习、教法学法的研究、新教材的评价与反馈、教研组内外的沟通与交流、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与提高等。由教科室负责课改理论的学习、课改科研的推广、课改案例的剖析、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课改专题讲座的管理等。
(二)、理论引导,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课改实施的关键在教师。由于我校学生在学习习惯、知识技能上与二期课改对学生能力的假设间存在较大距离(二期课改对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假设很高,但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知识技能却相对滞后),如何进一步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能力提高,
使教师对课改工作的认识由被动到自觉,由负担到责任,成为我校课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座与自学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先期试验的教师与后期试验的教师协同合作等培训策略的引导下,通过二期课改的通识培训、课程标准的通读与研修、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的讨论与交流、课改案例的剖析与解读等途径,全体教师对二期课改的整体框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了较为深入的把握。
(三)、以校为本,着力研修,增强教研组、备课组的核心引导能力
课改实施的途径在教学研究。作为试验基地,必须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研究功能与引领作用,通过总结、反思、实践、提高,吸取教训,推广经验
1、教研组结合课改要求,提出试验的中短期和长期规划,建立教研组组长及备课组长的职责制,使每个教师明确自身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与任务要求。通过“时间落实(二周一次)、内容落实(每次有主题)、主讲教师落实(每次有主讲人)”,立足教材、学生、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单元、各知识点进行分解研究。
2、备课组强调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过程与方法的集体研讨。教师按研究目标广泛搜集资料,分类整理,通过组内集体研讨,筛选精炼,汇编统一的备课资料,在实施教学后,再进行方案与资料的进一步优化。如通过实施案分别上课、相互听课、共同分析、修改完善的方法,就使备课组的研究更深入。
(四)、聚集课堂,优化策略,在实践反思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改实施的主战场与落脚点在课堂。聚焦课堂,决胜课堂,已成为课改工作中大家一致的共识,课堂的教学策略,是课改的核心技术,是提高效益的根本。
我校在聚焦课堂,优化策略方面,一是强化以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说课、评课与反思,并强调过程本身比结果更重要;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相关的研究课全程录相,对研究课录象进行分主题、分结构的深入讨论与交流,使教研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三使请专家对课堂教学进行严谨的理性观察和面对面的分析评议,提出改进策略;四是在课堂中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体验,强调师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互助与合作。此外,以二期课改为主题的每学期骨干教师“示范课”与每学年全体教师“研究课”相结合,以点带面,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主题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对教材的理解把握。
(五)、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课改试验的推进创造条件
课改实施的技术平台在教育信息化。尽管我校硬件不尽如人意,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全校教职工的积极努力下,我校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通过电脑进办公室、进教室、建立教学资源库、启动校内网络平台等措施积极构建一个信息化时代的教学环境。学校各类活动通知、成绩处理、作业要求都通过网络传输,教师在环境的触动与推动下,自觉学习、钻研并主动应用、开发教学资源。
在构建校园网络平台的同时,我校着力推进:(1)以计算机操作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基本技术培训;(2)以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使用为核心的课堂技术实战培训;(3)以学校网站建设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实务培训;(4)以Intel未来教育为核心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培训等。总之,学校创造一切条件,强化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观念的转变,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六)、强化多元,依托社团,构建学校特课程体系
课改实施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注重学生多方面特长与不同兴趣爱好的培养,研究型、拓展型课程与学生社团的结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校在高一、高二开设研究型课程,通过传授方法、自主选题、实施研究、小组交流、过程指导、成果展示等小课题研究的各环节,使学生既学会了研究的方法,又体验到了研究的过程;既补充了学科教学,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拓展型课程不仅能给予学生巨大的发展空间,也能给予教师施展才华的自由舞台,更能促进学校办学特的逐步形成。按照全面动员——自主选题——上报方案——着手编著——试点实施——反思提高的课程推进程序,经过精心设计,我校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包括主题教育类、德育常规类、社团活动类、学科拓展类、人文欣赏类、文体活动类、社会实践类等丰富多彩的学校特课程体系。
课程实施有期限,而学生的个性发展却没有疆界,为此,我校积极倡导将研究型、拓展型课程与学生社团相结合,使课程成果在学生社团中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深化,使学生社团的内容更多元化、程序更规范化、指导更专业化。
什么是公办学校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的实施与学生社团的不断壮大,一方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共事、专业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开发;另一方面,教师们也利用这些拓展的空间,将研究与指导紧密结合,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其旧有的课堂行为。我们欣喜地看到,给教师和学生一
个支点,真的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
三、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一轮课改实施后,我们发现,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课改理念与教学行为对照课改要求还存在较大差异,有些教师是尚未改变,有些教师是无法胜任,讲观念容易做起来难的现象比比皆是,先进的理念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动中还有相当的困难,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行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较注重学科教学,忽视培养学生个性与特长,尽管通过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有所改善,但离课改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特别是在基础型课程与常规课堂教学中,如何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我们必须重视而且要在今后试验中着力解决的问题。只有学生活起来,课堂才会有生命。
(三)、特课程的规范化、品牌化有待进一步重视
校本课程是课改中的亮点,最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如何进一步将特课程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在内容上保证高质量、多数量,在师资上保证专业化、品牌化,需要进一步挖掘校内外资源与潜力加以落实。我们也呼吁上级业务部门,开发出更多数量的选修教材,以利基层学校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四)、课改的基本设施与硬件保障有待进一步落实
地处远郊,区域内特定的经济基础与校际差异,使我校在实施课改的硬件投入方面捉襟见肘。图书资料与环境、实验器材与设备、体育设施与场馆、文化艺术与氛围……除了客观的条件限制,全市课改推进中教材编写、资料配套、设施配备等方面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课改试验的实效。
上海市朱泾中学
20061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