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市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有关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市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有关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表示想的词语有【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11.12
【字 号】京政发[2012]38号
【施行日期】2012.11.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
正文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市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有关意见的通知
(京政发[2012]3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遥远的反义词是什么  现将《关于做好本市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12日
  关于做好本市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适应建设中国特世界城市要求,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现就做好我市旅游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是符合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支柱产业。据测算,旅游业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
的相关行业多达110个。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际交往的重要引擎。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北京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1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200亿元,国内旅游人数突破2亿人次,入境游人数突破500万人次。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4%,新增增加值对当年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10%。旅游购物与餐饮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24.7%,对当年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贡献率达37.5%。旅游特征产业投资占当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达9.1%。旅游服务贸易占全国比重超过9%。目前,全市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约37.66万人,加上间接从业人员,总量约占全市就业总数的18.5%。
  但是,当前本市旅游业的服务能力与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以及与巨大的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资源基本处在满足于一般观光游需求的服务能力状态,与观光和休闲度假相结合的社会需求相比存在明显的不适应。二是单体旅游项目多、旅游要素聚集区、服务区少,旅游服务在“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缺乏
必要的整合,重点景区周边“一公里”从环境、设施到服务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不协调等问题。三是缺乏有整体带动力的旅游大项目。四是围绕着旅游者“必购、必吃、必住、必看、必玩”的旅游消费服务能力亟待提升。五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和拓展新区正在成为开放性旅游景区,但旅游资源服务潜力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六是京郊旅游资源作为本市旅游增量开发的重点区域,尚未充分显现出在环境保护、农民致富、农业增收、农村发展上应有的带动效应等。上述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的新问题,既要通过体制、机制、政策创新来引导,也要针对当前在旅游资源整合、要素合理聚集、服务有效衔接、发挥旅游项目带动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立足于北京发展实际,当前要重点抓好旅游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旅游功能区是以旅游大项目为引领、旅游资源要素和服务要素综合配套的聚集地,是为有效发挥特旅游功能、形成产业综合竞争力而设置的地域空间,具备产业集聚功能、资源整合功能、产业协作功能和辐射扩散功能。通过旅游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必将有利于促进北京旅游资源由观光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深度体验游转型;有利于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构建旅游综合服务要素的聚集区,进一步提升全市旅游业服务接待能力,扩大旅游消费服务能力。
  二、工作思路、目标及实施途径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处理好盘活存量和做好增量的关系。以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为抓手,以建立北京特的旅游产业为目标,提升景点的吸引力、影响力,培育晚间北京城市演艺、餐饮、娱乐等旅游消费资源;根据阶段性旅游需求特点,坚持高起点、统筹规划,结合“沟域经济”建设,运用市场的力量培育和发展符合北京特点的旅游项目,实现旅游发展和城市建设相融合。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政策保障、切实发挥好旅游大项目的带动作用,整合聚集各种旅游要素,挖掘传统旅游资源,促进产业融合,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力争达到“一、十、百、千、亿”的发展目标,即创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达到10%,年入境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入境游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2亿人次以上。
  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0%,旅游特征产业投资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10%,旅游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超过20%,旅游服务贸易占全国比重超过10%。
  全市建成3个以上综合收入超百亿元的旅游功能区,每个郊区至少建设一个具有带动作用的旅游服务综合体、一个民俗旅游示范乡镇,开发一种主打旅游特商品,打造一批生态保护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特沟域,使京郊旅游人均消费水平增长一倍,一成以上的农民依靠旅游产业实现纯收入增长。
  (三)实施途径。
  1.聚集要素。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促进各种要素向功能区聚集,通过引进开发建设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要素聚集的服务综合体和新的旅游目的地。
  2.项目带动。在功能区内加快落实具有国际影响力和重大引领作用的旅游品牌项目,推动郊区大项目建设和要素聚集。
  3.完善配套。加强功能区水、电、气、热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标识系统、集散系统、休憩服务、旅游咨询、商业服务、交通服务等综合配套建设,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
能。
  4.优化环境。综合整治景区(景点)辐射范围内景观环境、人居环境、交通环境等,尤其对重点景区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环境、设施等进行整体改造优化,提升旅游公共环境质量。
  5.政策扶持。探索推进功能区建设以及保障重大项目落地的配套支持政策。
  三、旅游功能区建设重点
  按照城市功能定位,针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大功能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和规划建设目标,创建各具特的旅游功能区。
  (一)首都功能核心区。
  1.中轴线文化旅游体验区。
  按照“保护为基、文旅融合、创新示范、点轴联动”的工作思路,以展示故宫、钟鼓楼、天安门等皇城文化为特,整合优化中轴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中轴文化旅游产品,着力
完善中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中轴旅游环境品质,完善区域内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打造开放式景区。
  2.前门-大栅栏文化商业旅游体验区。
  以展示前门历史文化、宣南文化、会馆文化、综合演艺、特美食、老字号体验为特,以建设世界城市街区为目标,恢复老字号生存土壤,激活前门大街、大栅栏老字号商业街、琉璃厂文化街区等重点街区,培育一大批“新字号”,形成生机勃勃的旅游休闲区域,在立足传统资源保护、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产业。挖掘首都核心区演艺资源,促进旅游与演艺文化的融合发展,推动首都核心演艺区建设。
  3.什刹海-南锣鼓巷休闲旅游体验区。
  以展示故居、四合院文化等为特,依托地外大街、烟袋斜街和南锣鼓巷,逐步恢复、引进、新建一批商业老字号,盘活传统街区老字号商业经济。挖掘开放一批四合院式的旅游接待服务场所,提升北京胡同游、四合院游品质。打造旅游要素聚集、民俗风情浓郁、接待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市民休闲游憩空间、古都文化旅游精品地带。世界上最快的跑车
  (二)城市功能拓展区。
  4.海淀“三山五园”文化旅游景区。
  按照文物古迹保护与恢复古都风貌并重、旅游项目开发与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并重的思路,以恢复古都风貌、展示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为特,推动“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规划建设,完善景区内及周边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5.海淀科教文化旅游体验区。
  优化整合中关村科技、教育、研发等资源,实现科教旅游的创新发展。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科教旅游示范区,加快高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完善科教旅游接待单位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科教旅游产品创新,促进科教旅游常态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
  6.朝阳商务旅游体验区。经典gl小说推荐
  以建设商务旅游服务体系为中心,全面整合商务旅游资源,提升商务旅游服务功能和服务
品质,推进商务、会议、会展、会奖旅游的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形成完备的商务旅游产业供应链和服务体系。
  7.丰台宛平城文化旅游区。
  积极恢复宛平古城旧貌,重现“卢沟晓月”美景、打造“卢沟晓月”文化旅游品牌。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会馆经济、文化展示、高端休闲等重点业态,坚持特化定位,大力发展红文化旅游和滨水文化旅游,形成突出区域文化形象,融历史体验、文化休闲、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旅游品牌。主题背景
>2022年中秋高速免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