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历年)汇总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历年)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英舰“汉华丽”号)
中英《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
4.取消旧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
5.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丧失了关
税自主权
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通称《五口通商章程》)
内容:
1.压低关税,进口货物的税率定为5%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低税率的国家之一,
海关从此也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领事裁判权,英国侨民在中国犯刑事罪时,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
中国的司法权遭到破坏,外国人可在中国为非作歹
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简称《虎门条约》《中英善后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今后中国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新的权益时,亦
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2.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
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八)
中美《望厦条约》
美获得了扩大的领事裁判权,规定不但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华发生的一切诉讼,“中国官员不得过问”。并扩大了关税协定权,规定中国要变更关税税则,必须取得美国的同意
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法国专使刺萼尼,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持号)
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
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1846年2月(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清政府被迫宣布解除1724年(雍正二年)公布的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的禁令。
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
中俄《瑷珲条约》
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1858年6月13(咸丰八年五月三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共十二款
1.俄国得以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
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
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
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
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
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1858年6月18日(咸丰八年五月初八)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
《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第二次战争期间美国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共三十款。
1.清政府倘准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
2.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3.耶稣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4.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
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5.确定领事裁判权。
1858年6月26日(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
《中英天津条约》第二次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共五十六款,附有专条。
1.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
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牛庄口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3.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
6.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
7.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1858年6月27日(咸丰八年)(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
《中法天津条约》(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共四十二款,另订《和约章程补遗》六款。
1.法国公使得住北京
2.增开琼州、潮州、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后来开
埠时,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并在各口设领事官
3.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
4.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
都可“均沾”
5.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
6.中国给法国赔款银200万两。
1858年11月8日(咸丰八年十月初三)(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上海签订)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又称《中英通商章程》)《中英天津条约》的补充条款。共十款,附有《海关税则》。
1.海关聘用英人
2.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
3.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
4.允许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从此,公开输入,外货充斥中国
市场
《天津条约》总结起来为: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为营口)、登州(后为烟台)、台湾(后选定台南)、淡水(后为汕头)、潮州、琼州、南京、
镇江、九江、汉口10处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赔款。《天津条约》及其附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被迫进一步开放,除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的主要城市几乎全部被迫开埠通商外,外国为和传教士还可以到内地游历、传教和通商
1860年10月6日(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法军进占圆明园
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10月7日(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三)英军进占圆明园
1860年10月24日、10月25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一、十二日)
中英、中法《续增条约》(又称《北京条约》)
1.增开天津为商埠
2.允许华工出国做工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把天津条约中对英法的赔款各增加为800万两
法国还擅自在条约中文本上加上“任法国教士在各省买田地,建造自便”的条文,为扩大宗教侵略制造依据,但法文中并无此项内容
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十月二日)
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借口调停有功逼迫中国签订
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强行划归俄国
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九月七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俄强行侵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公里二地
1879年10月2日(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
《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基亚条约》)
中国付沙俄“代收代守伊犁兵费”500万卢布,合银280万两,割霍尔果斯河以西及伊犁南境的大片领土给俄国等等清政府未承认该条约,于1880年1月光绪五年十二月将崇厚革职查问,并正式照会俄国政府称崇厚所议条约“违训越权”“窒碍难行”。并派清新任驻俄公使曾纪泽于1880年7月(光绪六年六月)赴彼得堡谈判
1881年2月24日(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曾纪泽与俄国签订)
中俄《伊犁条约》
收回伊犁九城,取消崇厚所签非法条约中割占伊犁南部大片领土的内容,但是沙俄仍割占霍尔河以西的中国领土俄占领了伊犁河北岸一片土地,使伊犁无险可守,失去战略意义。
19世纪80年代,中俄根据中俄《伊犁条约》签订了几个边界议定书,沙俄总共割占中国斋桑湖附近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884年5月11日(光绪十年四月十七)(李鸿章、福禄诺在天津签定)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又称《天津简明条款》《李福协定》)
规定法国“保护”越南、允许法国在中越边境通商、中国退兵等。
1885年4月4日(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九)(英国人金登干以清政府名义签订)《中法停战条件》
承认《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有效;双方停战,法国允将台湾封港事宜撤除,中国从越南撤兵;法国派使来华商议所订条约之细目,再由两国订立撤兵日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