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2020Vol. 47 No. 5
2020年10月
第47卷第5期
西伯利亚研究SIBERIAN STUDIES •汉学研究•俄罗斯版《中国通史》(第二卷)
的翻译与评价
彭山山
[内容提要]十卷本俄罗斯版《中国通史》是由俄罗斯160多位现当代汉学 家历经数年倾力编撰而成的巨著,被视为当今俄罗斯汉学界又一里程碑式的成 果。该套丛书介绍了从远古时期到21世纪初中国的完整历史,有助于俄罗斯人 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其最终出版发行也是中俄两国人文合作领域 的一大盛事。丛书第二卷讲述了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3世纪的中国历史,横跨 战国、秦、汉三个时期。选取第二卷本进行翻译有助于中国史学界了解俄罗斯汉 学界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情况,而分析本套丛书在俄罗斯汉学和世界汉学发展史 上的影响、价值、贡献和地位亦具有重要的学术史研究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 中国通史 俄罗斯汉学 海外汉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1K20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 0961(2020)05 - 0102-13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182)
[作者简介]彭岫,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历史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忠实地记录着人类 文明的轨迹,亦是我们了解现实世界、探求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工具。从古至今, 要深入了解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首先必须研究其历史。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的历史不仅 被国人视为珍宝,也是众多海外史学家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 过程中形成的文化、风俗、思想以及史籍资料吸引着无数异域学者的目光。将中国 历史作为一门学问来进行研究的传统古已有之,从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开 始,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和刘向编订的第一部国 别体史籍《战国策》,再到后世诸多的断代体史书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见证。 “通史”由于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即不间断地记载从古至今的历史事件,自近代以来 • 102 •
俄罗斯版《中国通史》(第二卷)的翻译与评价
颇受学者们重视。至于“中国通史”,除吕思勉、范文澜、白寿彝、傅乐成和段昌国等国内史学大家编订过不同版本的读本外,众多研究中国历史的海外汉学家亦有丰硕的成果产出。
一、俄罗斯版《中国通史》的出版背景
早在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便岀版了美国汉学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和英国汉学家崔瑞德(Denis Twitchett)主编的十五卷本《剑桥中国史》(中文版)中的部分卷本;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发行了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读者的中国通史读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文版),此书为讲谈社(株式会社讲谈社)成立百年之际的献礼。此后,中信岀版社亦于2016年出版了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教授主编的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中文版)。以上三种由海外汉学家执笔的中国通史读本不仅在国际上备受瞩目,被很多欧美高校列为学习中国历史的教材和参考书,而且也引起中国史学界的高度关注,不少当代历史学者都对其中一些卷本赞誉有加。与欧美汉学、东亚汉学共同形成世界汉学三足鼎立局面的俄罗斯汉学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可圈可点。18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始终是俄罗斯汉学研究的重点,相关学术传统悠久,积淀深厚,人才辈出o 作为世界传统汉学大国,早在《中国通史》出版之前,俄国内就已经发行过不同版本的与中国历史有关的专著。2017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HUB PAH)在莫斯科隆重推出了十卷本俄罗斯版《中国通史》的最后一卷。
十卷本俄版《中国通史》(以下亦作此简称)共计700余万字,与俄国内介绍中国历史的其他图书相比,这
部综合性著作的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详实,涵盖了从远古旧石器时代至21世纪初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历程。这部巨著背后凝结了俄罗斯众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的学术智慧,其中包括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手稿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等。时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卢贾宁(aHHHH)指出,十卷本俄版《中国通史》全面且客观地展现了恢弘的华夏文明历史,将成为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石。丛书第九卷主编维诺格拉多夫(A. B. BuHorpanoB)①认为,这部巨著代表了俄罗斯汉学黄金时代的杰出成就,是当代汉学家为后代留下的宝贵财富;同时,也为俄罗斯培养新一代本土汉学家以及俄罗斯
(D安徳烈•维诺格拉多夫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hcaa Mry)社会经讲系.后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获得历史学副博士学位和政治学博士学位,是俄罗斯著名的中国当代问题研究者之一,发表著作和论文200余种.参与过《中国精神文化大典}(JlyxoBHaa KynbTypa KuTas)的编写工作。
・103・
西伯利亚研究2020年第5期
汉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18年8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与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共同举办了十卷本俄版《中国通史》(俄文版)的翻译和出版授权签约仪式。2019年4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版《中国通史》翻译与研究”在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开题,这也意味着十卷本俄版《中国通史》汉译本翻译项目正式启动。
二、第二卷的内容与结构
书名为《战国、秦、汉(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3世纪)》的俄版《中国通史》(第二卷)受俄罗斯人文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于2016年在莫斯科出版。主编嵇辽拉(JI.
由于中国先秦、秦汉时期历史在俄罗斯汉学界属于冷门研究,因此与介绍其他朝代历史的卷本相比,参与第二卷编撰工作的汉学家体相对较小,仅有12位学者,但他们都是俄罗斯汉学界研究中国历史的杰岀专家。除丛书总主编齐赫文和季塔连科外,第二卷大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均由主编嵇辽拉承担,其他编者还有阿列克萨尼扬(A.r.AjieKcaHHH)、刘克甫(M. B.KpioxoB)、马约罗夫(B.M. MaiiopoB)、马良文(B.B.Ma;uiBHH)、苏敏(M.B.Co巾pohob)、斯捷任斯卡娅(几B.CTOKeHCKaa)、费德林(H.T.①e jjopeHKO)和切博克萨罗夫(H.H. He6oKcapoB),原著中亦收录了利谢维奇(H.C.JI hccbhh)等人生前的研究成果。
有必要指出,该卷主编嵇辽拉拥有二分之一的汉族血统,父亲为中国人嵇直,母亲则是地道的俄罗斯人。受血缘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嵇辽拉一生都致力于中国传统思想和政治关系研究,被誉为“莫斯科的孔夫子”①。他1951年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学院,1954年以论文《公元前209年首次农民起义》通过副博士学位答辩,之后全文翻译了《商君书>□1970年他以《法家学说与中国第一个集权国家之形成问题(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前3世纪)》一文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并于1973年进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工作。嵇辽拉一生著有150多篇作品,主要有《中国政治史上的儒家与法家)(1981)、《孔子的〈论语>)(1992)、《孔子:生平、学说与命运》(1993)和《论语译解》(1998)等。依靠汉语方面的优势,加上对儒、法学说的多年研究,嵇辽拉在编写该卷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内容。因此,有俄罗斯学者表示,俄版《中国通史》(第二卷)在一些历史细节上挖掘得更深入。该卷不仅详细梳理了战国、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及对外
①嵇辽拉:《俄罗斯的儒学大师》.http://www.chinawriter,com/bk/2006-02-10/5156.html
-104・
俄罗斯版《中国通史》(第二卷)的翻译与评价
关系史,而且重点研究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并指岀儒、法两家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和国家制度的重要流派。此外,该卷亦重点分析了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后来的楚汉战争,得出法家
思想在历史上具有局限性的结论。在汉朝部分,除叙述当时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历史外,作者还全面分析了汉代儒学的地位和作用①。
第二卷全书共687页,分为导言、正文、结语和附录,其中依据描述的主题正文分为六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包含若干章节(见表1)。
表1俄罗斯版《中国通史》(第二卷)主要结构内容
导言
第一部分雄之战第一章战国
第二章孔子及其《论语》:儒家学说第三章法家
第四章墨家
第五章道家
第二部分第一个帝国第一章秦帝国的建立与繁荣
第二章人民战争与秦帝国的覆灭
第三部分汉朝第一章政治大事记
第二章权力与社会
第三章奄奄一息的帝国第四章士人思想的兴起第五章汉朝的疆域与人口
第四部分古代汉人及其近邻第一章民族与种族特征第二章人类学分析
第三章中原王朝与近邻
第五部分物质与精神文化第一章疆域与经济第二章民间文化
中国历史学家第六部分语言与文学第一章语言、文字及语言研究第二章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学
结语第一节战国、秦、汉时期古代中华民族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经济关系与民族特点
第三节国家对民族形成进程的影响
第四节古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本内涵与发展阶段
附录
后记
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3世纪大事记
历史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本卷作者名录
除讲述“古代汉人及其近邻”的第四部分外,该卷其余部分在全书中所占的比
①阎国栋:《俄罗斯科学社版十卷〈中国通史〉介评》.载《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年第5期
•105•
西伯利亚研究2020年第5期
重差别不大。然而,如果对各部分的章节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和对比,我们就能发现,每个部分所讨论的问题侧重点并不一致,特别是第一部分与其他部分在体例上存在显著差异。
三、第二卷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平而论,虽然俄版《中国通史》(第二卷)——《战国、秦、汉(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3世纪)》对以往俄罗斯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且内容更注重史实、更客观,但该卷的缺点亦十分突出,特别是与《剑桥中国史》和《哈佛中国史》讲述秦汉史的卷本相比,颇显逊。笔者作为第二卷的译者之一,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发现原著存在诸多不足。
(一)篇章结构失衡
虽然该卷对于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深入研究值得称赞,但其部分章节的内容结构失衡。首先,该卷书名《战国、秦、汉(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3世纪)》表明,书中内容应为三个时期的历史,但全书讲述战国历史的内容仅有14页,是第一部分“雄之战”中最短的一个章节。众所周知,战国时代的中国,“天下共主”的大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列国纷争的混战局面,诸侯相互攻伐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然而该卷却只用了约占全书11%的篇幅简单地带过了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战国历史。第一部分
的其余内容论述的都是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其中关于法家、墨家、道家思想的章节在篇幅上相差不大,唯独叙述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第二章篇幅多达52页,约占第一部分的41%,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喧宾夺主”的框架结构。俄罗斯汉学家对此亦持批评态度。首先,很多人认为,作者编写第二卷时缺少较为科学的总体指导思想,不应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割裂开并置于不同的卷本中叙述;其次,该卷用大量篇幅讲述儒家思想的安排也引起争议。从历史分期看,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尽管作为诸子百家中最为重要的学派,儒学在战国时期仍有所发展,但将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的社会活动置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框架下论述显然不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六部分“语言与文学”中,第二章“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学”是该卷的亮点,同时也是俄版《中国通史》的一大特。在历史著作中将文学作为单独的主题进行叙述的确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在肯定其创新性的同时也须注意到它的不足。本章包括“历史文学”“民间文学”“民间谚语”“从民间文学到诗歌创作”“屈原及其《离骚》”“民歌与说书”和“文学与时代”七个小节,共75页,约占第二卷内容的11%,这对于研究中国战国、秦、汉文学史的俄罗斯汉学家而言无疑是很好的文献资料,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俄语读者来说却显得过于专业、冗长,而且文学史内容的篇幅过大,严重挤压了政治史、科技史等其他主题的叙述空间。
•10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