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中心治理:化解我国医患紧张关系的新路径
双中心治理:化解我国医患紧张关系的新路径
作者:代志明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
        [摘要]我国医疗行业各类回扣事件的频频曝光,使得医生的职业形象严惩受损,医患关系日益紧张。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但效果并不显著。从路西法效应的视角来看,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设计者忽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医生所处情景的潜在影响,即在传统的公立医院治理机制下,医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去个人化的情景之中;同时,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医生甚至成为医院诱导患者需求以实现其收入最大化的工具,从而导致医生的职业形象由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逐渐蜕变为唯利是图的恶人路西弗。作为一种应对策略,双中心治理机制能够缓解由传统的公立医院单中心治理机制所带来的问题:医生参与医院的治理,可以使医生从被动的、去个人化的情景中转变为公立医院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参与者,医生出于声誉考虑,其参与治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公立医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局面,通过医生/管理者合作的治理机制,逐步将医生的职业形象还原为白衣天使。囿于特殊的国情,我国公立医院实施双中心治理还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一是政府应在公立医院治理问题上适度放权;二是应适度提高医生的工资水平;三是各种公立医院改革措施应
及时跟进。
        [关键词]路西法效应;双中心治理;医生职业形象;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3.4R197.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2.005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各类回扣事件的频频曝光,使得医生的职业形象严重受损。一项针对中国社会职业形象的调查显示,工人、农民和技术人员位列前三甲,而医生仅排在第8位。[1]为改善医生形象,政府先后实施了取消药品加成和打击医疗领域腐败行为等举措,但收效甚微,接连发生的医生被砍杀事件就是证明。据医学专业网站丁香园统计,仅2011年,全国就发生10起医患冲突血案。一项针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家属在院内摆花圈烧纸设灵堂、多人围攻威胁医生等事件。[2]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在近代,医护人员被尊称为白衣天使。到了当代,中国医生的职业形象却一落千丈,其原因在哪儿?若从路西法效应的视角来考察,我们或许可以到答案。依照路西法效应理论,人们所处的情景会对其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特定的情景和权威
的影响力可以将好人变成恶魔”[3]P4)。为了破解医疗领域的路西法效应,本文设计出一个能够激发医生做白衣天使的公立医院双中心治理机制,该机制可以改变医生所处的现实情景,并通过合作治理来提高医生在医院重大事务中参与决策的权力,以激发广大医生自觉抵制各种道德风险行为,最终力将医生的职业形象由恶人还原为白衣天使,从而为破解目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提供新路径。
        一、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有关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展开。一是环境变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4]揭示了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颠覆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第默尔·库兰[5]指出,人们的选择和欲望都不是固定的,而是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函数。二是对体行为与个体行为关系的研究。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6]认为个体行为容易受到体行为的影响,但体行为通常表现为无异议和低智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奥特·阿伦森[7]认为,当人们面对来自权威的不合理指令时,良心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法国社会学家爱米尔·涂尔干[8]
则认为若个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过于强烈,有可能作出极端的行为。三是对个体苦难根源的社会学解读。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9]将造成个体苦难的政治根源归结为社会性的丧失和国家的运作;美国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10]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分析了造成人们日常烦恼的原因;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凯博文[11]指出,抑郁症是人们为了躲避严密的社会控制系统而炮制出来的疾病的躯体化。
        2.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社会环境对人们日常行为、特别是对医疗行业的冲击已引起学界的关注,并针对以下问题展开了研究。一是经济环境变迁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阎云翔[12]对中国社会的个体化问题进行了考证,并归纳出引起个体化的五大因素;孙立平[13]提出了中国正在走向社会溃败的命题,并对由此带来的职业道德丧失问题发出了预警。二是有关公立医院趋利动因的分析。罗力[14]P43)指出公立医院走向逐利主要是环境逼迫、政府鼓励、医生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顾昕[15]认为将医疗体制改革的失败归因于市场化是一个伪命题,根本症结在于相关制度的缺失或错位。三是关于医患关系问题的研究。潘常刚[16]将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归结为声誉机制的缺失,并建议通过构建合理的医疗管理制度来修复医生的职业形象;
萧瀚[17]基于政治学的范式,论证了医疗制度官僚化所引起的医患之间信任感的缺失问题。
        3.简要评论
        现有研究给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帮助。但由于医疗保健行业的复杂性,目前关于医生职业形象问题的研究在以下2个方面仍需深化:一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外部环境变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但有关公立医院的内在环境与医生职业形象关系的文献亟待丰富;二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医生职业形象变迁及其治理的研究较为少见。鉴于此,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范式,运用路西法效应对中国医生的职业形象嬗变进行研究,并提出重塑医生职业形象的双中心治理机制。
        二、路西法效应及其适用性
        1.路西法效应
        正常人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做出恶毒的事?传统的观念是,由于社会中存在少数恶毒者,他们像一筐苹果中的坏苹果一样会危及到其他苹果的储存,常用的方法是将这些烂果子剔除出去以保持整个队伍的纯洁性。然而,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发现这种观点是错误
的,他认为环境、权威的影响力才是致使人们由天使变成恶魔的主要原因[3]P67)。为了验证上述命题,1971年夏天,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著名的试验,即在一个模拟监狱中,随机指定若干自愿参加该项试验的大学生分别扮演狱警犯人的角。研究者把学生平常的衣服都拿走,发给他们与其所扮演的角相对应的制服,并给狱警统一取监狱警官先生之类的称号。这样做的目的是扯掉这些学生个性的面具,然后观察在这种情况下事态会如何发展。这一试验原计划进行2星期,但6天后就被迫终止,因为这些原本情商和智商都正常的大学生在参与试验后,不是变成残忍暴虐的狱警,就是沦为精神崩溃的罪犯。菲利普·津巴多把这类在特定的情景下好人坏事的现象称为路西法效应。该效应指的是一种人格转变,这种转变会让正常人在特定的情景下做出恶毒的事情。菲利普·津巴多指出,尽管现实社会中的确有少数坏苹果存在,但将罪恶看作个人性情问题,认为有这类问题的人仅是一筐苹果中的几个坏苹果是不正确的。在谴责个人之前,我们先要深究造成他们犯罪的环境,因为在强有力的系统以及情景力量的支配下,即使是好人也可能会做出恶行”[3]P67)。1994年发生在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和2003年发生在伊拉克的美军虐囚事件,均证实了路西法效应的存在。为了消除路西法效应,菲利普·津巴多给出的建议是:抗拒情景影响力,赞颂英雄人物。
        2.路西法效应被用于分析医生职业形象变迁的适用性
        路西法效应是否适用于分析中国医生的职业形象变迁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第一,中国的医生大多以事业编制的干部身份隶属于某家公立医院,并且他们的工资水平以及晋升状况通常取决于所在医院的行政管理层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这就迫使他们必须服从所在公立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按管理层的意旨行事。这一点符合路西法效应试验中狱警所处的情景,即医生须听从上级的命令,执行对患者的管理与职责。第二,医生一般被要求统一着装,并佩带相应的标识,从而实现了路西法效应中所描述的去个人化、去人性化过程。同时,尽管发达国家的医学模式已完成从生物医学模式向互动医学模式的转变,但中国的许多医生在工作中仍遵循生物医学模式的理念,即仍将患者视为一种普通的生物来对待,结果导致患者在看病时通常处于恐惧、被动的地位,患者此时所处的情景与路西法效应试验中罪犯所处的情景雷同。第三,由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再加上新闻媒介的倾向性宣传,医生的职业形象的确严重受损,即由原来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逐渐蜕变为唯利是图的恶人。这一演变过程与路西法效应中好人变成恶魔的过程类似。由此可见,中国医生的职业形象嬗变与路西法效应所描述的情形极其相似,可用路西法效应来剖析医生的职业形象变迁问题。
        3.路西法效应视角下医生职业形象受损原因的解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医生职业经历了从卑微到受人尊敬的变化过程。早期的医患关系通常被比喻为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帕森斯的病人角理论对此做了描述。帕森斯认为患病是一种偏离行为的表现,社会有必要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而病人应当与医生合作以期恢复正常功能。[18]进入21世纪,医患关系已发展为互动模式。这种变化是患者不断要求平等和慢性病流行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慢性病常常需要长期和生活上的调整,这使得医生与患者成为更加密切的合作者;而未来可能出现一种个体化医学模式,即由患者决定和控制大部分其所需要的卫生服务,并且更强调医患之间的沟通与合作[19]。但近年来,由于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以及人们对健康质量的过于苛求,理想的医患关系也遭到一定的损害。尽管如此,在国外,医生职业仍是一种令人尊敬的职业,其职业形象也较好。
        与国外相比,中国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在世界范围内也较罕见,主要表现为医疗回扣等腐败案件的急剧上升以及砍杀医生事件的频发,医生的职业形象遭到前所未有的损害。若从路西法效应的视角来看,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医生的职业形象发生蜕变似乎成为必然。究其原因,乃广大医生所处的情景系统使然。因为中国的绝大部分医生从属于公
立医院系统,而公立医院的行政领导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控制着医生的晋升及工资水平等重要事务。而作为单位人的医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改革开放初期公立医院在财政资金的来源方面被界定为差额补贴的事业单位,公立医院的大部分日常经费需要自筹,结果迫使公立医院不得不采用院科两级核算制度来缓解资金紧张问题。院科两级核算制度是指以科室为核算单位,将医院总体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科室,而科室再将各自承担的指标分摊给每个医生,并对其业绩进行考核和奖惩的制度。[20]于是,中国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便成为从医院到个人的自觉行为。另外,公立医院的行政等级制度与医生着装的刻板性,也使得医生被去个人化,并易于服从上级的命令。即便是某个医生想抵制公立医院中的过度医疗行为,但迫于官僚层的压力以及高额的机会成本,也不得不将自己的白衣天使偏好予以消解,医生们的体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从而形成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患关系也日渐紧张。长此以往,医生的白衣天使形象就会慢慢蜕变。
        对于如何破解路西法效应问题,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的对策是抗拒情景影响力,赞颂英雄人物。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依靠赞颂医疗卫生行业的英雄人物来提升医生的职业形象收效甚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合作治理理论的兴起,公共部门的治理已成为合作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21]。同时,人们的公民意识也日渐觉醒,并激发了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公立医院的现有治理机制进行变革。为此,笔者提出一条重塑医生职业形象的新路径——“双中心治理机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