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册》:苦难背后的无意识暴政
《生命册》:苦难背后的无意识暴政
作者:王雅娴
来源:《南腔北调》2018年第02
        在乡土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对于乡土文化,有的小说批判,有的小说讴歌,有的小说怀念。在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创作已经走向独立与成熟,乡土作家们对乡土的呈现也逐渐摆脱单一化,对问题的思考也愈发深刻。李佩甫本人,既创作过《红蚂蚱,绿蚂蚱》这样带着浓烈的抒情和感伤彩的乡村文明赞美乐章,也写过挖掘乡村的丑恶、表现对乡村的憎恶和绝望感情的作品,《生命册》中的乡村书写部分就属于这一类。
        《生命册》是河南作家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相较于《羊的门》中表现乡村头人的权力运作与村民的隐忍屈服的奴性;《城的灯》中表现农民逃离乡村在城市中隐忍压抑的变异;《生命册》的书写可以说是一种纯正乡土的回归。《生命册》大笔墨地呈现了无梁村村民的自然生活状态,具有更加浓厚的土气息,泥滋味。同时,这部作品也暗含了沉痛的乡土批判,并且,我们要指出的是:作家李佩甫的思考,已不仅仅停留在国民性上,而是深入到了人性的本恶,即人与生俱来的劣根性,但劣根性汇于体,便带来体的暴政。
        在小说《生命册》中,梁五方坚持大半生的上访,杜秋月精神的堕落,虫嫂苟且生活沦为草芥,春才下河坡割掉生殖器……这些都是个人悲剧,但是,造成悲剧发生的,却是无梁村的村民,即使他们并不自知。他们对体的认同和对弱者的攻击是无意识地出于本能。这种本能,即为劣根性。人的劣根性与生俱来,需要依靠后天的教育来克服。而乡土中的人们,他们缺乏克己复礼的教育条件,所以人性的弱点、人的劣根性在这些村民的身上,暴露得更加明显深刻。
        路西弗.从众性批判——路西法效应到合心理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具体阐述了体心理:在体中,人们会削弱个性,降低智力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并极易传染一种感性的本能的情绪。在乡村中,人们居于一处,有着共同的生活模式和关注圈子,因而,一个乡村实际上就是一个体。在体驱使的情况下,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模式,久而久之会从属于体心理。体心理不仅带来从众行为,还会表现为去个性化。当体中出现个性鲜明的个人时,体打压个人的行为和个体去个性化的行为都极易出现,形成体的暴政。
        我们看《生命册》中描写平原上的风和树:这里常刮的风是西北风。西北风冬哨秋尘,且钻旋凌厉,所以这里生长的树没有特别直的。在书中,平原上的风不烈而透,常年无声地侵袭树木,所以这里不长栋梁之才。偶有挺拔突出者,会受到来自风的更加猛烈的侵袭,最终非弯即折。李佩甫喜欢将人比作植物,形成他独特的写作风格。无梁村的村民即是平原上的树。无梁村的体心理就是那不烈而透的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世,众必毁之。梁五方就是这样被毁灭的,因为他卓越的才能和骄傲的性格在村民中极其突出。人都是有嫉妒心理的,所以在运动中他成为了村人的打击对象。平时温顺的村人,甚至是他的亲人,在打击梁五方时,都露出了最为凶狠丑恶的嘴脸。恶是具有传染性的,当村民被感性
的恶情绪感染时,就会做出无意识的出格暴行,暴行之后是宣泄的快感。同时,因为法不責众的缘故,每个人的暴行是不必承担责任的,匿名信和秘密会掩盖罪行,会成为去人性化的温床,而去人性化之后的人,会成为霸凌者。这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恶的感染力,被菲利普·津巴多归纳为路西法效应。在村人的打压下,梁五方开始了持续半生的上访,也许他只是为寻一个答案。那一颗心中应不只包含了不平和冤屈,还带有对村人暴行的激烈反抗与心理阴霾。
        《生命册》体现了李佩甫苦涩的时代关怀,其中,不只是打压梁五方的运动,还有关于的黑暗记忆,都引人深省:学生往老师的头上泼浆糊,踢老师的屁股,对老师进行人格的侮辱,在现在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可是,在的时代,人们无意识从众心理渐渐演变为无意识的暴行,使得人类的理性被野蛮主宰。特别是乡村中无权无势地位甚卑的村中小民,在被赋予权力后,便开始不受控地宣泄长时间的压抑。在真理被践踏的大环境下,非正义与暴力被赋予合法性,每个人都可以顺应时代成为欺压别人的霸凌者。杜秋月在村人的攻击与自身的卑微感中,走向了去个性化的过程,这让他丢失了最宝贵的东西。我的老师,曾经能通篇背诵《离骚》的老师,现在却完全是一副乡下人的做派了。《离骚》是屈原高洁人格的观照。杜秋月的改变,恰如他对《离骚》的忘却,是精神上的褪与陨落。
        梁五方和杜秋月都是在村人强制去个性化的体暴政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看客心理批判——村人的冷漠与自私
        麻木的看客,被鲁迅斥为庸众,对看客人格的批判,是鲁迅国民性批判的重要方面。早在鲁迅之前,梁启超就已经意识到: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沉溺,而睹其凫浴以为欢。以别人的灾祸为乐,是看客们的一种心理宣泄, 长期被压抑的情感, 通过变态残忍的方式释放出来。看客心理来源于人性深处的冷漠与私心,在人类社会中,虽然物质在不断发展,冷漠与私心并未消减过。
        小说《生命册》不露声地暗讽了看客心理。虫嫂的苦难,在村人看来,也许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消遣。家境的艰难,逼迫一个母亲去偷,为了养活三个孩子,虫嫂已经放弃了作为女人的尊严,可没有一个村人伸出援手。他们已经乐于去看治保主任对虫嫂的搜身,村人对此非但没有同情与帮助,反而参与了一场苟且的性交易。村中的男人带着自家的粮食肉油,换取性的快感;村中的女人,对虫嫂起而攻之;她的丈夫唾弃她;她的孩子厌恶她。一个村子,仿佛变成了最可怕的地狱。这与电影《狗镇》中的情境极为相似。无梁村也是一个狗镇。在狗镇中,人性尚不如家畜。
        还有一种看客,是加以评论地看他人的苦难。《诗经·将仲子》反复吟唱的,便是人言可畏。在无梁村,春才是出了名的腼腆,在青春期的性诱惑和村中女人的戏弄、调笑、性暗
示中,他选择了自宫。鲁迅曾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可春才的毁灭,并未在村人心中形成多大的冲击,相反,女人们却开始疏远他,男人们好奇他上厕所的方式,幽默的村人还为他编了歇后语春才下河坡——去球。从逗弄到嘲笑,村人的闲言碎语足以摧毁一个健全的人。看客们的评论谈笑,以自己为出发点,将别人的困窘与悲剧当作笑料,以此来寻生活的乐趣。《祝福》中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 便是对于看客冷漠心态的形象描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