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期末考试重点体育教育专业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期末考试重点体育教育专业
一、名词解释:
1.终身体育: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2.现代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3.学习水平:神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所划分的水平等级。
4.体育课程目标:是指期望学生通过整个体育课程的学习达到的最终目标。
5身体素质敏感期:是指人在青少年时期,身体素质有一个发育的最高时机。
6.体育教学设计:是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的优化设计,是为体育教学活动描绘蓝图的过程,它规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
7.体育课时计划:是根据学期计划的安排和要求,参照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并结合学生、场地
器材、组织教法、学法等实际情况制定的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反映出教师对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全部构思和设想,是教师备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终形式。
8.体育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并在总结大量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规范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9.自主学习: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方法。
10.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1.发现学习:是依据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再发现的一种学习方法。
12.探究式学习: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动过程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等探究活动,使得他们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学习
方式。
13.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习获得的完整环节。
14.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视觉、听觉、触觉、肌肉的本体感觉器官来感知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完成方法以及时空间特征等,从而建立动作表象的方法。
15.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各种类型体育教学活动的范例,它以简化的形式稳定地表现出来,具有完整性、简明性、操作性、稳定性、优效性的特点,对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
16、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环节,是对体育教学工作及其效果实施的价值判断。
17.体育学习评价:就是以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依据,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处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给予价值判断,以
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18.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19.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指身体素质发育的最佳时期。(特定的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
二、填空:
1、小学健康教育的范围:健康服务、健康的学校环境、健康教育的内容
2、体育课程目标特征:一定的阶级性、不同价值取向的方向性、与时俱进的前瞻性、一定的曲折性
3、体育课程目标的功能:为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提供依据、为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为体育课程和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4、学习领域目标的构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
5.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分析教学问题,规划教学构建教学方案,并对教学方案进行假设、评价的优化过程
6、水平计划制定应注意的事项:以目标统领内燃、整体设计、结合实际、精选内容
7、学年教学计划特征:实践、灵活、综合性
8、体育课堂教学包括: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体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9.在选择自主学习方法教学时应注意:自定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活动与学习方法、自主评价、自我调控10.选择体育教学方法要考虑:体育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教师的素养11、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评价主体、客体、方法和标准。功能:反馈、调控、鉴定、激励和发展。原则:客观、全面、一致、可行、发展性原则
12、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多质、潜在性
13、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原则:主体性、实效性、可接受性、全面性、选择性、教育性、趣味性、安全性原则
14、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的组织形式:体育大课间、下午课外时间、节假日
15.耐力素质:按器官系统分肌肉耐力和心肺耐力,按能量供应分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16.速度素质分:反应、动作、移动速度
▲走:重点:体直、头直、迈步直。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跑:要点:上肢与下肢的协调配合。难点:快速反应能力。韵律体操和舞蹈:重点:身体基本姿势。难点:身体的协调性。体操:支撑跳跃——山羊分腿腾跃,重点:挑起提臀分腿。难点:顶肩推手。小篮球熟悉球性:重点:控制球的能力与方法。难点:球感。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重点:伸、翻、拨的动作。难点:全身协调,动作连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重点:偷懒的手法。难点:投篮的协调用力。行进间运球:重点:手控球能力。难点:身体协调配合。小排球正面双手垫球:重点:垫球手法,用力顺序。难点:控球能力发球。发球:重点:击球手法。难点:抛球稳、击球准、手法正。小足球熟悉球性练习:重点:控制球的能力。难点:动作协调。脚内侧传、接球:重点:踢球:大腿带动小腿摆动用力,接球,迎球缓冲。难点:控球能力。脚背正面运球:重点:脚背正面推拨球技术。难点:行进间控制球能力。脚背内侧踢球:重点:大腿带动小腿前摆积极,脚法正确。难点:动作用力顺序连贯,小腿加速明显,
体育的功能包括踢球部位准确。乒乓球熟悉球性练习:重点:握拍方法,击球时机。难点:击球力量,控球能力。推挡球:重点:球拍半横,前臂外旋前伸迎击球,出手迅速。难点:准确判断落点和击球时机。平击发球:重点:击球动作方法。难点:击球动作连贯。正手攻球:重点:挥臂击球的动作方法。难点:挥臂击球路线及击球时间。武术正压腿:重点:直腿、勾脚。难点:上体靠近大腿。侧压腿:重点:两腿伸直,立腰,立髋,上体侧压幅度,难点:压腿时侧身要保持正位。后压腿:重点:挺胸、展髋、腰后屈,难点:被压腿挺膝后伸。压肩:重点:两臂、两腿伸直,压点集中于肩部,难点:肩部拉开。冲拳:重点:出拳路线正确,快速有力,难点:拧腰、顺肩、急旋前臂动作协调。踢腿:重点:大腿带动小腿弹踢,难点:动作协调,弹踢。
三、简答:
1.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⑴更新观念⑵加强体育课程理论研究⑶不断调整课程目标⑷加强家庭、社会的联系⑸加强体育教学改革⑹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2.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概况?
⑴明确了学校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⑵建设了健康教育教材,落实了健康教育课课时⑶开展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实验工作⑷积极开展了师资培训工作⑸加强了学校健康教育的检查评估工作
3.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内容的两大主线、五个领域?两大主线:运动主线、健康主线。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4.体育教育课程的本质功能?
⑴全面提高学生卫生保健知识水平⑵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⑷培养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⑸以预防为主,降低常见病在学校的发病率⑹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观和健康的行为
5.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应注意那几个方面?
⑴以全体学生增进健康为主线,创新课程内容⑵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创新教学方式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⑷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⑸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6.体育教学设计原则?
⑴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2)最佳化原则3)可行性原则⑷双向式原则⑸结构化原则7.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分析学习者②确定教学目标③分析学习内容④制定
教学策略⑤选用教学方法⑥开展教学评价
8.体育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1 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重点和难点(2确定课的类
型和教学结构(3分析教材的意义(4选则适当的教学方
法⑸语言的运用⑹拟定辅助性教学措施,进行信息资
源设计⑺学习效果的评价设计
9.中小学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
⑴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⑵以直观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⑶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⑷纠正错误动作法
10.当前我国常用的教学模式?
⑴运动技能教学模式⑵启发式体育教学模式⑶领会式
体育教学模式⑷小体教学模式⑸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⑹情景式教学模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