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课后习题练习小卷+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琵琶行》并序课后习题练习小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弦嘈嘈如急雨(比喻)    B.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鸣(夸张)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D.是比喻。这是形容琵琶声在沉咽、停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如“铁骑突出”,如“刀”鸣响。
故选D。
2.下列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类型的一项是(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用制作乐器的“丝竹”代指乐器,“丝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B.借“管弦”来代指音乐,“管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C.“青衫”是官服代称,此处代指白居易,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D.“冰下”是视觉感受,此处用来形容听觉,“冰下”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故选D。
评卷人
得分
二、小阅读-课内
3.《琵琶行》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下面四句分别表现了乐声的不同特点,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弦嘈嘈如急雨        ②小弦切切如私语
③间关莺语花底滑        ④幽咽泉流冰下难
A.轻细  流畅  冷涩  粗重    B.流畅  冷涩  轻细  粗重
C.流畅  轻细  粗重  冷涩    D.粗重  轻细  流畅  冷涩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①“急雨”体现的是声音的粗重;
②“私语”写声音的轻细;
③“滑”字描摹声音的流畅;
④“幽咽”“冰下难”写出声音的冷涩。
故选D。
4.对下列诗句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主旨句。两句诗既表示出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又表达出对自身处境的无限感慨。
B.“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C.“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内容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朝夜两时,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中“反问”说法错误,有问有答,应是设问。
故选D。
5.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夜静和月惨淡烘托琵琶女身世凄凉。
B.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
C.与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
D.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A.“烘托琵琶女身世凄凉”错误。此句出现时琵琶女尚未叙述身世。这两句是用景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故选A。
6.下列对《琵琶行》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走”两句,一写亲人离散,一写容颜渐衰,写出了琵琶女生活遭遇的变化。
B.“门前冷落鞍马稀”描述了琵琶女的境况:衰后,再也没有人来听其弹奏。
C.“重利轻别离”揭示了商人的价值观念,这决定了琵琶女必定时常独守空船。
D.琵琶女梦见“少年事”,不禁联想到当今的情况,今昔的对比让她伤心落泪。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再也没有人来听其弹奏”错,“门前冷落鞍马稀”只能说来听她弹奏的人少了。
故选B。
7.“瑟瑟”这个形容词,唐朝诗人很少使用,而白居易一人就使用了15次,形成了独特的“瑟瑟体”。《国语词典》为此词列出了三种义项:
A.碧绿的宝石    B.形容风声    C.形容寒冷瑟缩的样子
(1)你认为“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的“瑟瑟”应属于哪种义项?(      )
(2)下列白居易诗句中的“瑟瑟”又分别属于哪种义项?
①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太湖石》)(      )
②烟月苍苍风瑟瑟,更无杂树对山松。(《题清头陀》)(      )
【答案】    B    C    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1)“枫叶荻花秋瑟瑟”是描写秋风吹动着枫叶和芦荻的情景,故此句中“瑟瑟”是形容风声。
故选B。
大珠小珠落玉盘是什么乐器(2)①“未秋已瑟瑟”意思是还未进入到深秋就已经感觉到寒冷,这是写人的感觉,故此句中“瑟瑟”是形容寒冷瑟缩的样子。
故选C。
②“烟月苍苍风瑟瑟”是一个并列结构的诗句,“苍苍”形容“烟月”,“瑟瑟”形容“风”,故此句中“瑟瑟”是形容风声。
故选B。
8.下列对《琵琶行》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轴拨弦三两声……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音乐的开始,琵琶女通过自己的演奏替诗人诉说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
B.“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成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
C.“幽咽泉流冰下难……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暂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D.“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公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A.“替诗人诉说”错误。琵琶女是在诉说她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
故选A。
9.从“转轴拨弦”开始,琵琶女弹奏的曲子富于变化,其变化顺序是(   
A.悠扬流畅——高亢激越——低沉冷涩——凄凉抑郁
B.凄凉抑郁——悠扬流畅——低沉冷涩——高亢激越
C.高亢激越——低沉冷涩——凄凉抑郁——悠扬流畅
D.低沉冷涩——悠扬流畅——凄凉抑郁——高亢激越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把握琵琶曲变化顺序的能力。
根据“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从“掩抑”“诉”“平生不得志”“心中无限事”推断出此时琵琶曲为凄凉抑郁。
根据“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以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来比喻描摹大弦和小弦声音,急切而愉快。“间关莺语花底滑”再以花敌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缀上一个“滑”字,突出了乐曲的轻快流畅。所以此时的乐曲是悠扬流畅。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写乐曲逐渐慢下来,进入了半终止状态,最后直至停滞——“无声”的音乐引导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此时乐曲是低沉冷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写暂停后的乐曲先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乐曲高潮到来的信号;乐曲发展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轰鸣”的热烈、高亢激越,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此时的乐曲是高亢激越的。
根据以上分析,乐曲变化顺序依次为:凄凉抑郁——悠扬流畅——低沉冷涩——高亢激越。
故选B。
10.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C.“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D.“银瓶乍破”“刀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
B.“别有”句表达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之情,而不是听众内心的愁思和怨恨。
故选B。
11.下列对《琵琶行》选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间关”“幽咽”两句,以视觉强化听觉,写出了琵琶声由婉转流利转向滞塞难通的过程。
B.“别有”“此时”形象描绘琵琶声暂停时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C.“银瓶”“铁骑”运用比喻,描绘琵琶声在暂歇后突然变得激越而雄壮,音乐走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写乐曲终了时拨子小心地划过四弦,音乐在高潮后戛然而止,余韵悠长。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
D.“写乐曲终了时拨子小心地划过四弦”说法有误。“当心”指“对着琵琶的中心”。
故选D。
12.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做铺垫。
D.“醉不成欢惨将别”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悲惨的心情,“别时茫茫江浸月”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反衬”错。“别时茫茫江浸月”用茫茫的江面和惨淡的月光烘托离别的悲伤,是正衬。
故选D。
13.下列选项中,对《琵琶行》描写乐曲演奏的诗句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慢捻抹复挑”通过对琵琶女手指动作的描写,包括扣弦、揉弦、下拨、回拨,表现出她弹奏动作的娴熟自然。
B.“嘈嘈切切错杂弹”两句描写出大弦小弦一起奏响,听上去杂乱无章,却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两句写的是当乐曲短暂停止时,也能传出深藏心底的愁思,但有声之乐的感染力还是强于无声之乐。
D.“曲终收拨当心画”两句描写曲末琵琶女缓慢地完成最后一个动作时,观众仍然沉浸在音乐声中,感到意犹未尽。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
B.“听上去杂乱无章”错误。应是“错落有致”。
C.“但有声之乐的感染力还是强于无声之乐”错误。文中写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乐的感染力强于有声之乐。
D.“观众仍然沉浸在音乐声中,感到意犹未尽”错误。本处是从正面对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描写,并没有没写观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