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全国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1卷(4页)和第II卷(8页)全卷共12页 第I卷(60分)
考生注意:第I卷(第1至30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做在答题纸上,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考生     应将代表该答案的小格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上的题号一一对应。答案需要更改时,只要     将原选择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即可。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下列各项中,生活在不同石器时代的人是................( )
  A.元谋人与蓝田人 B.蓝田人与北京人 C.北京人与山顶洞人 D,山顶洞人与半坡人
2. 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3.史学家认为,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 )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野人的地位
4.“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    国时期的.....................(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5. “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田地,这两个地区竟没人敢认真执行。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连年战争实无良田可言 B.比豪强地主多为功臣皇亲
  C.地方官吏大都贪污腐败 D.检核制度早巳形同虚设
6. 与秦汉史学相比,唐代史学的特点是........................( )
竞选团支书发言稿
  (1)产生了第一部史论专著 (2)出现了典章制度的专史 (3)确立了官修正史的制度 (4)首创了纪传体通史巨编
  A.(1)(2)(3) B.(1)(2)(4) C.(1)(3)(4) D.(2)(3)(4)
7.元朝时,住在中原地区的契丹族人被划分为
  A.第一等人 B.第二等人 C.第三等人 D.第四等人
8.明太祖时,曾隽铁牌于宫门:“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然而,正是明朝,宦官专政曾几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直接原因是 (1)皇帝昏聩腐败少问政事 (2)宦官利欲熏心权力膨胀 (3)朝臣阿议奉承治国无方 (4)藩王势力太大亟需监察
  A.(1)(2) B.(1)(4) C.(2)(3) D.(2)(4)
9.中国皇帝最早知道世界五大洲地理位置的时期在
  A.宋末元初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清末时期
结婚风俗10.导致17世纪40年代英国内战的矛盾双方是
  A.英格兰与苏格兰 B.议会与王权 C.新贵族与旧贵族 D.农民与国王
11.在我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定都于今天的
  A.西安地区 B.洛阳地区 C. 北京地区 D.南京地区
12.下列发生在欧、亚、美三大洲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1)巴黎人民攻克专制象征巴土底狱 (2)乾隆帝封闭除广州外的通商口岸 (3)第一个三权分立的共和政府成立 (4)彼得一世考察荷英等国引进人才
  A.(4)(2)(3)(1) B.(3)(2)(4)(1) C.(1)(3)(4)(2) D.(4)(2)(1)(3)
13.下列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吉伦特派掌权是革命的深入时期 B.雅各宾派专政是革命的高潮时期
  C.热月党人执政是革命的调整时期 D.拿破仑的统治是革命的倒退时期
14.“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个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杆《资政新篇》
15.第二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A.使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16. 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 (1)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2)都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 (3)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 (4)都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A.(1)(2)(3)(4) B.(2)(3)(4) C.(3)(4) D.(1)(2)
17.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 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之实质是  .......................( )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高考全国一卷哪几个省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18.19世纪末,湖南成为京、津、沪以外维新运动最活跃的省区。当时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 )
  A.万木草堂、万国公报、强学会 B.时务学堂、时务报、湘报
  C. 大同学堂、译书公会、国闻报 D.时务学堂、湘报、南学会
19.本世纪初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在中国的.............................( )
  A.东北地区 B.山东半岛 C.东南沿海 D.长江流域
20.在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 )
  (1)地理位置 (2)民族矛盾 (3)资源丰富 (4)大国于预
  A.(1)(3) B.(1)(2)(3)(4) C.(1)(2)(4) D.(2)(3)(4)
21.1922年lO月,意大利法西斯党夺取政权的社会背景是......................( )
  A.共产党力量对垄断资本家的威胁 B.英、法对意的领土许诺未完全兑现
无线电视台  C.意大利缺乏民主共和政治的传统 D.经济危机、政治混乱和社会的动荡
22.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分期买车
23.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1)淞沪会战 (2)《论持久战》发表 (3)七.七事变 (4)台儿庄战役
  A.(4)(3)(2)(1) B.(4)(3)(1)(2) C. (3)(1)(4)(2) D.(1)(3)(2)(4)
24.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小前提:“二战"期间日本和美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因此,当时日美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这个三段论式的推理 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日出日落查询
  C.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25.在本世纪的军事史上,曾经有过多次空袭战,其中第一次大规模空袭战且发动空袭的一方遭到失败的是  发生在“二战”中的
  A.苏德战场 B.西欧战场 C.北非战场 D.亚太战场
26.1943年提出战后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即后来的联合国)。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家是   (1)美国 (2)苏联 (3)中国 (4)英国 (5)法国
  A.(1)(2)(3)(4)(5) B.(1)(2)(4) C.(1)(2)(4)(5) D.(1)(2)(3)(4)
27.1950年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入侵朝鲜,其后果有 (1)阻挠中国解放台湾 (2)使日本军国主义回潮    (3)美苏战略重点东移 (4)加剧东西方冷战对峙
  A.(1)(2)(3)(4) B.(1)(2)(4) C.(1)(2) D..(1)(3)(4)
28.当代非洲的命运完全掌握在非洲人民自己手中的标志是
  A.津巴布韦独立 B.埃及独立 C.阿尔及利亚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29.“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 B.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 C. 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30.1999年12月20日中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此之前,葡萄牙已占据澳门
  A.150多年 B.近400年 C.400多年 D.500多年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历史试卷 第Ⅱ卷(90分)
 
二、简释题(共37分)
31.长江流域是中华文化发祥和繁荣的地区之一。请你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在今湖南、
湖北范围内任选一  个值得开发或加强建设的人文景观,并简要说明理由。(应包括该人文景观的时代、内容和意义)(4分)
32.左团是南北朝对峙时期的形势图之地处南方的朝代称谓是否有错误?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判断。(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填空并回答问题。(5分)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引自《新唐书》卷145 文中的“客”是指,这一赋税制度史称。一位史学家评论说: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其客观的需要,也是我国赋税制度上的一次重要转折。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4.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请列举4个发生在19世纪60、70年代涉及这个内容的中、外重大历史事件。(4分)
35.1840至1911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请列举4个发生在上海经济方面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具体事件。(4分)
36. 左团是1914年8月被德国媒介广泛宣 传的照片之一。(4分)
  (1)火车上的士兵将去参加什么战争?
  (2)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什么战争?
  (3)德国当局广泛传播这一类照片的目的是什么? 宣战消息发表后,德国士兵热烈欢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