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技能测试题(一)
学科知识部分
一、填空题 (20分)
1、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 流域和 流域创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2、建国后我国建成的第一大油田是 ,它是根据我国科学家 提出的“中国具备生成和储藏石油的条件”的理论建成的。
4、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有能力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5、世界上人工开凿时间最早最长的运河是 。
6、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代表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7、 萨拉热窝事件是 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8、 我们的家乡河北省,在 平原的北部,又称 大地。
10、在我的家乡河北从古至今能够名垂史册的人物有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 ,近代的革命先驱 。
12、 一般来说, 季是火灾高发季节。自1993年起,每年的 ____月____日为全国消防宣传活动日。
13、我国的四大盆地有柴达木盆地、 、 和准格尔盆地。
14、不满 周岁是不可以在道路上骑自行车的。
15、地球上七大州中最大的是 ,四大洋中最小的是 。
16、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我国第一条铁路是 。
二、选择题(60分)
1、让学生明白:如果危险发生了,不要慌张,要学会自救,保护自己。乐乐的衣服着火了,他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 脱下衣服 B 用冷水浇C 迎风跑出 D 就地翻滚
2、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 )传统节日。
A 彝族 B 傣族 C 布依族 D 蒙古族
3、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是( )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D 清明节
4、在我国,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
A 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一 C 四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5、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中国的“气象名城”就因城市气候特点而得名,重庆又称( )。
A “火炉” B “北极村 C “日光城” D “春城”
6、“富饶的物产”主题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以下( )不属于东北三宝。
A 人参 B 灵芝C 鹿茸 D 貂皮
7、“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收集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化名人资料,其中有“诗仙”之称的是( )。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维
8、为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们是炎黄子孙”设置了“话说四大发明”的活动,下列( )项不属于四大发明。
A 造纸术 B 地动 C 指南针 D 活字印刷术
我国消防宣传活动日9、“学习选购商品”中设计了识别“三无”产品的内容,“三无”产品是指①无质量检查合格证②无生产日期和有效期③无发票④无产品名称及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其中正确的三项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出土文物。
A 司母戊鼎 B曾侯乙编钟 C铜奔马
11、培养学生的爱心可以让他们记住一些温馨的节日,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 )。
A母亲节 B父亲节 C护士节 D教师节
12、以资源和环境为主题的纪念日有很多,其中6月5日是( )。
A世界湿地日 B世界无烟日 C世界环境日 D世界海洋日
13、( ) 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
A.家庭 B 政府机构 C 高楼大厦
14、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南美洲的( )。
A尼罗河 B亚马逊河 C长江 D 黄河
15、我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主要通信方式是( )。
A鸿雁传书 B 信鸽传书 C邮驿 D烽火传报
16、( )是保护大自然的有力措施之一。
A围湖造田 B大量放牧 C绿化造林 D积极狩猎
17、UN和WTO分别是( )的缩写。
A 美国与联合国 B 英国和世贸组织 C联合国和世贸组织 D 联合国和中国
18、世界上至今还借用中国汉字的国家是哪个?( )
A朝鲜 B日本 C泰国
19、《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都市生活状况,是真实的市井生活照。作者和所处的时代是( )
A 吴道子 唐朝 B张择端 北宋 C明朝 唐伯虎
20、在下面关于科学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B 科学技术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C 科学技术是对付封建迷信的法宝。
21.被称为“热带植物王国”的是哪个地区?( )
A 大兴安岭 B 神农架 C 西双版纳
22、“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是( )常见的现象。
A 江南地区 B 吐鲁番盆地 C 藏族地区
23、关于传教士利玛窦,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是意大利人 B 民国时期来到中国
C. 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传入中国,还为中国绘制了世界地图。
24、李冰父子为治理岷江,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京杭运河 B 都江堰 C 郑国渠
25、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 ),被称为“国中之国”。
A 智利 B 英国 C 梵蒂冈 D 意大利
26、下列时件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是(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凡尔登战役 C 甲午海战 D 诺曼底登陆
27、( )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
A 孔子 B 墨子 C 老子
28、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位于( )大陆北部。
A 非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29、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 )。
A 马来西亚 B 印度尼西亚 C 澳大利亚 D 墨西哥
30、四大文明古国的辉煌成就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如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就是( )人创造的。
A 古中国 B 古埃及 C 古印度 D 古巴比伦
三、简答题(20)
1、请你列举20世纪30年代期间日本侵略军为侵略我国制造借口而蓄意发动的两大事变名称。现在,日本国内有一部分人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你对此有何看法?(10分)
2、 关于河北省的自然风光或名胜古迹,你都知道哪些?请你写出五个并说明它们所在的地区。(10分)
教材教法部分(40分)
一、填空题。(10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 为基础、 以学生 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 发展的综合课程。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 、 。
二、选择题。(6分)
1、哪种教学形式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 )
A、 欣赏 B、情景模拟与角扮演 C、参观访问 D、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2、教师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什么来服务的?( )
A、教学目标 B、教学重点 C、教学难点 D、教学关键
3、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
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利用星期天和同学结伴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的哪一基本特征?( )
A、实践性 B、开放性C、活动性 D、综合性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9分)
《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请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哪些?(至少再写出四种)(4分)
2、结合教学,试就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举例说明。(5分)
四、分析说明题(15)
体验是品德回归生活,避免生硬说教,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的体验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道德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习得的过程,从而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不断发展。如:通过让孩子单手穿衣服、系鞋带,蒙眼取物等活动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在学校开展“跳蚤市场”,让学生学习做聪明的消费者等。请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