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三
中国文化中的“三”
三坟:古书名,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为“三坟”。
三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说法不一,通常指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或者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三辅: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地区,辖京都及附近地区。
三公:周:司马、司徒、司空。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明清:太师、太傅、太保。
三军:古代指中军、前军、后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代指海军、陆军、空军。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分孟春、仲春、季春。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从:古代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三牲:祭祀用的猪、牛、羊。
三教:儒教、释教(佛教)、道教。
三甲:始于宋代,殿试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二、三甲第一名叫传胪。明清时期沿用,一甲限三人,二甲称“赐进士出身”,三甲称“赐同进士出身”。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占卦的)。
三代:夏、商、周。
三国:魏、蜀、吴。
三节:端午、中秋、春节合称三节。
三星:民间指福、禄、寿三神为三星。
三宝:佛教指佛、法、僧。
三灾:佛教指水灾、火灾、风灾为大三灾;刀兵、饥馑、疫疠为小三灾。
三藏: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总称三藏。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
三吏:指唐代诗人杜甫的三首诗:《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指唐代诗人杜甫的三首诗:《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戒:指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三篇寓言:《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
三言:指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三个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明代“三大传奇”:《浣纱记》《鸣凤记》《宝剑记》。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苏洵称老苏,苏轼称大苏,苏辙称小苏。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公安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因他们三人都是湖北公安人,所以并称“公安三袁”。
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清初词坛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
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乾隆三大家:蒋士铨、袁枚、赵翼。
嘉靖三大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
桐城三杰:方苞、姚鼐、刘大櫆。
近世诗家三杰:夏曾佑、蒋智由、黄遵宪。
京剧三杰:清代中叶三庆班的程长庚、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都是著名的老生演员,被誉为“京剧三杰”。
汉初三杰:蕭何、韩信、张良。
黄埔三杰:陈赓、贺衷寒、蒋先云。
汉园三诗人:李广田、何其芳、卞之琳。
当代散文三大家:杨朔、秦牧、刘白羽。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一、二、三部。
巴金的“革命三部曲”:《灭亡》《死去的太阳》《新生》。
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江南三大名楼是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州岳阳楼、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因三国时岳州曾设郡为建昌郡,故又有“三昌古楼”之称。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园林三宝:树中银杏、花中牡丹、草中兰。
下面是经典古文名句赏析!!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经典古文名篇(一);1.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马说韩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策之不以其道,食(s 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3.师说韩愈(唐);古之学者必有师;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圣人无常师;李氏子蟠,年十七
经典古文名篇(一)
1. 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马说韩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3.师说韩愈(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à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