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湖心亭看雪》和《金山夜戏》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金山夜戏
张岱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①。日晡②,至北固,舣③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④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⑤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⑥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⑦,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注:①[兖]兖州,位于山东省。 ②[日晡bū]傍晚时分。 ③[舣yǐ] 停船。 ④[噀xùn] 喷。 ⑤[傒xī]奴仆。 ⑥[韩蕲王]南宋名将。 ⑦[喧阗tián]哄闹声。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已二鼓矣 转转不已
B.余呼小傒携戏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以何事何时至 卷石底以出
D.徐定睛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张岱在文中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出了雪后奇景。
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约为晚上八时。
C.“强饮三大白”中的“白”,“觥筹交错”中的“觥”,“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古代的一种酒器。
D.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4.张岱写景善用__________手法,用最简练的笔墨几笔勾勒,景物特征就呈现在眼前。如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就是使用了该手法。
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张岱的率性之举,并从两文中出描绘舟子、山僧不解之态的词句。
【答案】
江南三大名楼是1.D
2.①大雪连续下了三天,湖中的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
②戏演完了,将要天亮了,解开缆绳,划船过江。
3.D
4.白描;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5.甲文中,张岱雪夜,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景。乙文中,张岱二更天带着奴仆道具,突然到金山寺演戏,惊到寺里众人。
甲文: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文:“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已经/停止;
B.用具/详细;
C.因为/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D.都解释为“慢慢地、缓缓地”;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俱:都。绝:消失。
(2)将曙:将要天亮。解:解开。
3.D.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所以本项表述有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乙文“万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运用了白描手法,描写了月光下树林的美景。甲文“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白描手法,文字简练朴素,清新淡雅,不追求局部的细腻而注重全局的生动与传神,精练形象地写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的状貌,表现了景的奇丽以及游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筛选语句。
结合甲文“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理解,张岱在雪夜,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景。这是率性之举;乙文中“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张岱二更天带着奴仆道具,突然到金山寺演戏,惊到寺里众人。这也是率性之举。第二问,出描绘舟子、山僧不解之态的词句。阅读甲文,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
似相公者”作答;乙文中描写山僧的语句:“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点睛】
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崇祯二年,中秋的第二天,我由镇江前往兖州。日暮时分到达北固山,将船停靠在江口。月光如同流水从囊中倾泻而出,江中波涛汹涌,露气吸收着月光,喷薄至天空都成了白
。我感到极大的惊喜。划动小舟去拜访金山寺,已经是二更时分了。经过龙王堂,进入大殿,十分寂静。树林下洒漏的月光,稀稀疏疏如同残雪一般。我呼唤小奴携带演戏的用具,在大殿中大张灯火,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等几出戏。锣鼓喧哗,全寺的人都起来观看。有一个老年僧人,用手背擦着眼翳,突然张嘴,呵欠和笑、喷嚏一起出来。慢慢地定睛看,是什么人,因为什么事情什么时候来到的,都不敢去问。戏演完了,将要天亮了,解开缆绳,划船过江。山僧送到山脚,久久地目送我们,弄不清楚我们到底是人、是怪、还是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