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特殊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现状与策略
No.19 2019115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阐述当前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现状,并提出有效的纠正措施,力求在陶行知教育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力。通过深入了解学生、采取柔性教育、奖罚分明、以身作则、制定家规、开展多样化集体活动等方式,使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以纠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关键词:小学生 不良行为 矫正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特殊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现状与策略
王海鸿(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柏树镇党洼小学  744209)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未来发展与身心健康。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小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尤其在农村地区,此种现象更加普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正。
一、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现状调查1.调查对象
以某农村学校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特殊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将小学生划分为低年级、中年级与高年级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跨度为两个年级。
2.调查方法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行为习惯条例为依据展开问卷调查,共计发放200份问卷,对学生较为典型的行为习惯进行统计。
3.调查结果(1)不良行为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30%的农村小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在学习方面不积极主动、注意力不集中、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迟到早退等;在生活方面乱花钱、玩电子游戏、吸烟、上网吧,有些甚至欠债度日,少数学生法制观念缺失,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50%左右学生的公共习惯较差,无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奉行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社会责任感缺失、随地吐痰、不热爱劳动、诚信意识差、不善于合作、讲脏
话、打架等。
(2)不良行为习惯发展趋势调查
结果显示,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社会经验少,容易接受教师与家长的正面劝导,行为习惯相对较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到了中年级、高年级整体行为习惯开始下滑,从“优秀”降到“良好”,可见当前教育已经与学生发展需求相背离。
(3)小学生家庭结构调查
农村学生的家庭结构对其行为习惯影响较大,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9.6%的家庭父母双方或者有一方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还有4%的学生为单亲家庭或者孤儿,他们属于弱势体,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内心脆弱,教育难度较大。
二、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1.强化学校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学生如幼苗,培养得益,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小学生在学习方面不够积极主动,对教师、家长过分依赖,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帮助学生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具体措施如下:
(1)深入了解学生,对症下药
要想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首先要了解该行为产生的内因与外因,掌握特殊学生的情感特征与个性差异,
才能对症下药。例如,由于夏天天气炎热,
2019
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
116No.19 2019
一些学生会在上课时脱鞋,将脚丫放在桌腿上听讲,还有学生喜欢将整个身子趴在桌子上写字等。为了纠正学生的坏习惯,教师应细心观察到原因,并向学生讲明利害关系,让学生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主动将不良行为习惯扼杀在摇篮之中。
(2)把握教育时机,采取柔性教育
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通常已经习惯了家长、教师的训骂,因此一般的劝导和批评往往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如若教师能够抓住时机,以柔性教育的方式处理问题,则能够使其产生深刻印象,成为不良习惯改变的转折点。例如,A 学生有随便拿人东西的毛病,因此受到学生的猜忌与嘲讽。有一次,B 学生的汉语字典不到了,认为是A 学生拿走了字典,可A 学生说自己没拿,这时教师建议B 学生回家后仔细。第二天,B 学生告诉教师在家中到了,为了还A 学生清白,帮助他改变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
惯,教师在班会中建议B 学生将丢字典的整个过程进行说明,并向A 学生道歉,A 学生接受了道歉。教师借机教育,使其深有感触,检讨之前的行为。可见只要多留心,牢牢把握教育时机,就能有效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2.重视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方面,陶行知主张“追求真理做真人”的教育观,在教育中赏罚分明,在欣赏中发现、赞赏孩子的优点与长处,坚决制止错误行为。
(1)奖罚分明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针对具体的事情进行赞扬或者批评,使孩子明确父母希望保持或者改变的是什么。
但是在批评中不要随意夸大,不要使用“你真没用”“你真笨”等语言,避免对孩子人格的全盘否定;在孩子取得进步时要及时鼓励,不要总拿优秀的孩子与之对比,要看到他为改正不良习惯做出的努力,让其体会到进步的喜悦,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2)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自身的行为习惯很容易影响到孩子。一位家长反映,女儿总是随
手乱放东西,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喝饮料,一会儿上厕所,作业很晚也写不完,且字迹潦草、错误率高。据了解,孩子的情况与家长有很大关联,
父母学历较低,生活没有规律,经常邀请朋友到家里打牌喝酒,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养成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可
见,家长应以身作则,约束好自身,在孩子学习时自觉关闭电视,为孩子准备好学习用品并保持安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
集中注意力来说大有助益。
(3)制定家规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行为上需要一定的约束。作为家长要学会“按规矩办事”,如当孩子出现骂人现象时,立即采取罚站等措施,并不许周围人理睬他,使其深刻感受到不被人理睬的孤独滋味,在罚站之前先要告诉他为什么罚他,并把握好冷处理的时间,事后耐心讲道理,使孩子能够清楚认识到这种行为是不被认可的,
并在日后主动改正。
3.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社会即学校”主张,他对教育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社会即学校”是将小鸟放飞到天空中,使学校延伸到社会去,而不应将他们关在鸟笼中。因此,要想帮助学生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则需要优化社会环境,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构建学习型社会;第二,促进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健康发展;第三,建设健康绿的网络环境,强化网络监管力度,禁止未成年人出入网吧。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形成原因较为复杂,矫正工作需长期坚持,因此应在陶行知教育观的指导下,发动教师、家长与社会等多方力量参与其中,采取多样化措施,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不当行为并自主进行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矫正效果,为其日后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生家规参考文献
[1]李启勇.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J ]. 新课程(上),2018(12):215.
[2]李金成.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正对策[J ].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7):128.[3]陈刚,蔡华红.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教师之友,2018(5):64-66.
[4]陈和华.儿童不良行为矫正与指导的几种方法[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7(3):32-34.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
“十三五”2018年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系列论文。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特殊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2018)PLG30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