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传承中华好家风征文 小学生传承中华好家风主题征文5篇
小学生传承中华好家风征文1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一个充满爱和幸福的大家庭,家庭中的人对他人也充满了友善。一个不懂得团结,被亲戚勾心斗角的家庭,一定会被别人唾弃和遗忘。现在,我来说说我的家庭和家风。我生长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四世同堂,30多口人。我的家庭充满了爱,我爱家里的每一个人。
“百善孝为先”,我的大家庭里的每个人都尊老,从来没和长辈顶过嘴,对待长辈都是恭恭敬敬。太奶奶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却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之主,她老人家的意见我们都会认真听取,每年除了春节,我们家最热闹的时刻便是太奶奶的寿诞之日,每当这时,工作在外地的亲人不论多忙都会赶回来给她老人家祝寿,一家三十几口人聚在一起,围在她老人家的身边,充满着爱与孝心。
“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不懂得团结,什么事情也不会做好,我的家庭祖辈几代以来就非常团结和睦。一家人永远都是团结一心,和睦相处,据太奶奶讲,她那一代,一家十几口人在一个屋
檐下生活了十几年,从未闹过矛盾。到了爷爷那一代,虽然不生活在一起了,但逢年过节,便会在一起小聚几日。这种和睦团结的家风,影响着我们家庭的每一个人,使我们养成了对人团结友善的好习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乐于助人是一种快乐,这种快乐一直在我的大家庭里传播着,我的祖辈就乐于助人,太奶奶年轻的时候针线活计做的好,她总是帮助那些穷苦人家缝缝补补,爷爷这一辈用自己的工资义务为村里打井修路,奶奶总是用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和物帮助有困难的邻居。这种乐于助人的家风深深影响了我,每当同学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的大家庭也是因为读书而一代强于一代,在我们的大家庭里人人都喜欢读书,正是这种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使我们这个大家庭培养出了许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普通的大学生到研究生、博士生,从普通的公务员到医生、工程师、大学老师,遍及各行各业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这种家风一直鼓舞着我努力学习,让自己这一代更上一层楼,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教育,使我养成了诚实守信、尊老、注重文明、勤奋好学、
乐观向上、做好自己的事情、胜不骄、败不馁等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我的家风代代相传,深深影响着我家的成长。我会把这种孝顺,和谐,助人,勤奋变得美好!
小学生传承中华好家风征文2
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道“家风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风?”这些问题,很多人就会傻眼了。不用担心,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谈谈家风。
家风是家规,是一个家庭的风气。这种家风一旦败坏,这个家庭的思想道德也会不好,这个家庭就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后代。这个坏名声一下子就在邻居中传开了,很快就没人愿意和这家人来往了。这个时候再改就来不及了。可以说家风很重要。虽然只是一个无形的概念,但是可以让这个家族的后代延续更久,让他们走的更远!
家风也能代表一个国家的风气。国为民所居,这种风格更为重要。靠的是人民的勤劳、守法、互助、互助,一个国家的富强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它的风气。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的风气,决定了它的衰亡和胜利。只有社会风气好的国家,才能使国家
富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强国。
我家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小学生传承中华好家风征文3
大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吧,作为高级工程师的老爸会把“学习第一”作为口头禅,作为教师的老娘会时常念叨“应该文质彬彬”。这两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茧的“圣诏”也可以说成是我的家风。
从记事起,每逢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便是一场“之乎者也”类的高谈阔论。我和哥哥则不问不开口,有问必答,大人说话不插言,大人吃饭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奖:“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识分子,就是与众不同。”但是平时,淘气的我和哥哥会时不时“犯上”的。例如给睡觉的老爸别上一只发卡,再梳两个标致的小辫,于是老娘手执笤帚将我们统统赶到厕所或阳台上,还能听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头上动土。”
虽说是90年代了,但由于封建意识的影响,父亲总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来管制我们。但正是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贱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学习上总是名列前茅。每当夜晚;家中从无哗啦啦的搓麻将声,也无地动山摇的音响声,只有我和哥哥写作业的沙沙声和父母翻书报的声音。有时,全家人也会为了一道数学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但毕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现了一切的封闭政策!收音机不让听,假日不许出去游玩,似乎想让我和哥哥成为书呆子。不,连课外书也只能在厕所或被窝里偷看。我真想对父亲说:“都90年代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该改改了。”但怯于父亲的威严,话到嘴边总是又咽了回去。
这是我的家风,有利有弊。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在我家安家。我的家庭会变得更加富裕和美好!
小学生传承中华好家风征文4
古代大家族里几乎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规。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也,而现在我们的家庭中很少有什么家风家规了,那么,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呢?
“多读书才会有知识,有了知识才会有眼界!”这是妈妈常常用来教育我们妹几个的话,知识改变命运,妈妈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养成了勤学好读的好习惯。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总是不停地学习参加各种考试,没有事儿的时候她总是书不离手,后来不知不觉中她的这种习惯也影响了我。在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给我买了很多的故事书,每晚睡觉之前,他们就开始给我讲故事,讲的次数多了,我几乎可以把一本故事书从头背到尾。
慢慢的我长大了,开始自己认字了。于是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有事没事的总是拿着一本书在看。刚开始的时候我读得都是有拼音的小故事,随着我识字量的增加,我可以自己读很多书了,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经常吸引我的是故事中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让我牵肠挂肚,夜不能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对我的帮助也很大,虽然我没有下笔如有神,但是每次作文课,平时从书里积累的词句就会像酵母一样为我的作文增光添彩。为此我没少得到老师的夸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来自《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还有很多古代的成语故事,例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等……这些都是古人勤学好读的故事,也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
同学们,你们应该知道我们现在的家风是怎样的吧?
小学生传承中华好家风征文5
人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我家的家规又是什么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仔细问了爸爸,爸爸还特意给住在农村的奶奶打了电话。通过父亲和奶奶的介绍,我不仅了解了我们家的事情,还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感悟。
我的老家在山东烟台地区。上个世纪初,老家人多地少,经常吃不饱饭,而东北地区却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我的祖辈们商量了一下,下定决心要闯关东。一大家人拖家带口,一路上饱经磨难,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讨着、要着才来到长春。祖辈们在长春安家落户后,平时种地,闲时还做点儿小买卖,但不管做什么都坚持“勤俭”的家风,做事勤奋,生活简朴。平日里,一家人起早贪黑,勤劳苦干,节省每一分钱,节约每一粒粮食,就这样“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逐渐形成并一代代传承下来。小学生家规
爸爸小时候家境贫寒,家中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大。爸爸从小就立志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懂知识、有本领的人,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每当天还蒙蒙亮时,爸爸就早早地起来看书,有时
候即使吃不上饭,他也要翻山越岭去上学。有一天早上,爸爸又没吃上早饭就要去上学,奶奶煮了两个鸡蛋偷偷地递给爸爸,对他说:“你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上学不吃饭怎么行,快把这两个鸡蛋吃了吧!”爸爸想到一个个面黄肌瘦、体弱如柴的弟弟妹妹,哪能吃得下去,就趁奶奶出门的机会分给了他们。在弟弟妹妹的心中,爸爸就是一个重情重义、富有爱心的好大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爸爸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考上了一所好大学,毕业后到了一份好工作。在爸爸的带领下,他的弟弟妹妹们也都很有出息,如今都走出了黑土地来到城市里生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