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择业动机探析(一)
当前大学生择业动机探析(一)
【摘要】在社会经济体制发生重大改革变化的今天,大学生的择业取向出现了双向选择和自立竞争的新特征。在多种目标的选择中,毕业生们不免感到困惑不安、难于决断,心理矛盾和冲突油然而生。在深究其原因的同时,也引发了在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环节中,如何准确把握与分析判断当代大学生择业动机是否正确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等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已大大超前于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及形式上还没能完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时,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分配已由原来的“统分统包”制,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改革,再到现在建立的“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模式。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在校大学生来讲,无疑是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由于当前他们缺少这一课或这一教育环节的不足,在他们即将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前夕,会自觉与不自觉地产生一些复杂的想法和心理动态。因此,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铺路,将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在此之上的工作应当是认真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动机进行探析,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用人机制的不断更新变化以及毕业生供需矛盾逐年加剧的情形下,这一问题暴露的尤为突出。
大学生择业观
一、择业价值的多种选择
价值取向和体系尚未健全,在这新旧交替过程中,社会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表现在人们的需求上就是多层次、全方位。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社会竞争的加剧,如今的大学生却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新世纪大学生立志成才,渴望成功。他们逐步认识到,要取得成功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成功目标。为此,他们有着多种不同的设计和选择:(一)知识与创业并重,“身份地位”观念逐渐淡轻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继续艰苦而清贫的求学之路,考研、考博,成为不少学子执着的奋斗目标。今天的大学生不愿在择业上受到束缚,不希望成为被动的“工作机器”。一些工作弹性度大、自由支配度高的职业逐渐受到青睐。当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增强,追求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工作的稳定性不再是他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在选择上,不再迷信大单位、铁饭碗,择业领域放宽。以往“政府机关”这一热门行业并未显出优势,非国有企业已成为学生的重要选择。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观念已基本接受,凸显对知识密集型单位的青睐,正逐步树立自主创业意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自主择业意识明显,注重发展前途
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当前大毕业生就业已经从被动地等待就业的方式,向主动多元化就业方式转变。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新一代大学生的个体意
识逐渐加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关注生存条件。在择业观上既重经济待遇,把它作为生活的基础,同时更重视前途发展,有较强的事业心。
(三)择业领域不断拓宽,自主竞争意识增强
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观,制约着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和对地域的选择。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导致了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多元化倾向。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在原有选择职业集中单一行业的现象正在淡化;在选择就业单位的地理位置中,已不仅仅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近年来选择“其他中等城市”的比例也达到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中等城市也逐渐成为毕业生选择的重点。充分反映了毕业生较强的自我意识,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说明了当代大学生自我评价已从“以自我为中心”逐步转向理性化。
(四)职业流动意识普遍增强,带来违约的随意性
当代大学生已摒弃了以往的终身职业观念,对多次就业普遍接受,这表明大学生对职业生活中的起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人才流动观念增强。他们虽然在择业方面表现出一种积极、诚恳的态度,但由于他们自身或社会多种关系作用的影响,四处活动,多头联系,有了合适的工作单位,总觉得不满意,“眼观六路,货比三家”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常变化、易反复。毕业生择业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一方面对自身的就业不利,择业左顾右盼,坐失良机;另一方面对用人单位不利,反反复复,随意违约,延误用人
单位挑选人才的时机。
二、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落后的择业观看大学生择业价值的矛盾冲突大学毕业生“择业难”是现在社会舆论炒做的一个热点,但确切的说不一定是择业难,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大学生的理想化择业难。现阶段全社会普遍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每年从社会到学校都要召开层次、规模不等的各种招聘会。而纵使有如此宏大的规模来推动就业,仍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失业。传统的高期望值择业观念禁锢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头脑,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管理,给毕业分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阻力,同时也给学生在各方面造成了一些错觉,思想上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观念,行动上造成了一些错误的作法,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观方面存在着众多的缺陷和不足,使大学生步入选择性失业一族。
一是盲从和攀比心理。部分毕业生择业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无主见,人云亦云,容易受他人就业取向的影响,往往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择业目标和就业标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不如同学的单位,就彷徨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
二是盲目求全心理。部分大学生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单纯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不把自己摆在合适的地位上去求职,期望值和现实有严重的脱节,导致不少大学生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三是失衡心理。部分大学生一旦就业遇到挫折往往不能正确的出原
因,反而怨天尤人,把社会不利于就业的因素看得太重,并且以点看面,进而认为社会太复杂,就业很困难,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失衡心理往往导致少数大学生对社会和人生产生偏颇看法。
四是自卑心理。部分毕业生一方面自知才能、学识、性格、情商等素质方面有欠缺或不足,另一方面,激烈的就业竞争使他们在求职应聘中屡遭失败,灰心丧气,个人自信心受到了很大挫伤,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过低认识与评价自己,认识不到自身的长处,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的长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
五是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部分应届大学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际能力,目空一切,盲目自信、乐观,产生一种高人一等的极端自负心理。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的劣势和就业困难估计不足,把择业目标定得过高,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错过了自己的最佳就业时机和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
六是依赖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之言进行取舍,消极被动地等待,坐等家长、学校给自己落实单位,表现出强烈的依赖心理。
在这种缺陷心理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一方面他们强调个性,强调与众不同,渴望走向社会,尽快证明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却对激烈的竞争、无情的淘汰感到无所适从。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