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调查研究
吴贵生大学生择业观 温义媛
摘要:从众心理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现象、形成产生的内外部因素以及提出消除大学生消极的从众心理的应对措施,有利于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的顺利和充分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择业;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样,认真分析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现象的表现和成因,研究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现象的心理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对于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在江西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中开展了一次旨在了解大学生就业从众心理现状的调查活动。
一、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现状
调查表明,当今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普遍存在从众心理,或表现在一定的积极意义上的从众,或更多的表现在消极意义上的从众。
积极意义的从众:大学生普遍了解社会需求,能对自己作出科学合理定位,并注重自己的素质能力拓展。在对就业形势的了解掌握情况的调查中,有87.1%认识到了目前全国高校大学生将面临的就业形势,73.5%到本专业在社会的需求情况。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的认识调查中,18.2%只要学好学精自己的专业就可以,而71.4%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85.2%或期望辅修第二专业和攻读第二学位,81.1%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考取汽车驾照,83.2%或计划争取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其它各类资格、资质证书。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在学好专业的同时须拓宽视野,尽可能多的掌握相关知识,在知识结构的建立上坚持广博与精深、理论与实践、静态与动态、个人兴趣爱好与社会需要的四个相结合。大学生在良好社会风气、正确舆论导向的引导下,形成的这些正面而进取向上的从众,对个人、对社会均有益处。
消极意义的从众:大学生在一些歪风邪气、不正之风的污染下,容易形成不求进取、消沉、阻碍发展的从众心理。这种从众使个人在行动、信念上改变原有观点,放弃个人意见,不加分析地跟随某种时尚的社会风气或思潮。它不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均有害。在就业区域选择的调查中,93.2%的同学期望毕业后能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工作,仅有3%的同学愿意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就业。期望到什么性质的工作单位就业的调查数据显示,77.5%的同学
把到公办、国有单位就业作为首先目标,而只有22.5%的同学愿意到“无保障”、风险大的民营、合资单位就业。在对就业违约的认识态度上,73.5%的同学认同“有签先签,保个底,碰到好的就毁约”的做法。在求职择业时,将家长的意见作为第一考虑因素的占35.4%,将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作为首先考虑因素的占43.5%,仅有32.2%同学选择将不优先考虑家长、他人和社会的态度。
在毕业生就业日趋市场化的今天,许多大学生的择业观带有较明显的功利性,他们更多地考虑眼前的、现时的利益。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择业意向还是面向城镇和发达地区,始终抱住“都市情结”不放,“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郊区一套房”,看到别人什么工作,或者干哪一行挣钱多便盲目随潮流,在没有弄清自己的能力和目标的情况下便选择热门职业或拒绝另一些职业。对单位性质上的从众心理,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加剧。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大学生在就业推荐材料夹杂虚假内容和随意毁约,这都是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在作怪,他们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而随波逐流地跟着别人走。
二、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形成原因
当今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之所以产生从众心理,是由个人和社会两种因素造成的。
1.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个人因素。
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还不成熟,因而在行动上往往缺乏深思熟虑,具有青年人兴奋性和冲动性的特点。他们遇事易激动,好动感情且情感强烈,这正像黑格尔所说:“同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口中说出时,总是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意义和广义性,后者能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全部力量”。心理学家说:“青年时期是疾风怒涛的时期。”见到什么都是兴奋、好奇、冲动,从而不顾一切地去从众、去模仿。青年人具有怕孤独的心理。我们是社会的一员,生活在集体中间,我们必须依附或依赖于集体,一旦集体中的大多数人产生某种行为,自己不敢也不愿“反潮流”,怕受到其他人的非议和排斥,乃至孤立,放弃个人意见而附和集体或社会要求,以取得外界给予种种补偿,并把从众当成适应体的良方。
青年人有攀比心理。攀比是由比较而产生的心理,比较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选择得好(正面的、积极进取、向上者),切入点正确(比学习、比进步),就会攀比出勇气和干劲;一旦“参照物”选择失误(消极、颓废的),切入点出现偏差,就会盲目从众。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未能跟上社会的变化,导致
许多大学生缺乏主见、自信不足、感情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够等等。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奇菲尔德认为,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的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智能较不发达、思维过程缓慢、缺乏己见、坚韧性不强、应激能力较差、情绪沮丧、明显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不强、人际交往消极被动、容易受人暗示、依赖性强。许多大学毕业生常常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求职择业时往往难以作出理性的选择,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和行为。
2.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
当代社会对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主要是:对外开放,国门大开,各种思想、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纷至沓来,对学生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影响。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我们对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接受,就易形成从众,易使大家的发展呈放射型、多向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化管理模式、市场运行机制的引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无形中加剧了激烈的社会竞争。在竞争面前,我们常感到茫然,又不能退却,只有选择热点,选择大家都看好的方向,这就形成了盲目从众。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知识、高学历都成了人们向往、追求的目标,这就使得一些专业、行业的行为成了我们从众、追求、向往的目标。
学校对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近几年,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扩大规模,高等学校深化改革内部管理体制以挖掘潜力,促进事业发展。后勤社会化、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制的推行,使学生管理呈松散化,在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也为不适宜的从众提供了便利。高校就业指导的薄弱导致学生缺少必要辅导,使学生看大家的动向,随大众而动,也必然出现盲目从众。
家庭对大学生从众也有相当影响,这主要是家庭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互相盲目攀比、从众,使子女受到影响,从小就把别的小朋友的行为作为自己的参照物。这种先入为主的从众倾向一直保留到大学时期。据有关调查,在大学生求职择业中,考虑家人的意见的学生占不小的比例,这一比重对毕业生的影响是重大的,部分家长的参照体系导致毕业生的从众心理和行为加剧。
三、应对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对策
1.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维度的相互作用,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消除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
在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网络型和互动型关系。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在学校的指导,家庭的职业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目前,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职业指导十分薄弱的状况下,家庭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家长往往根据自己对职业、社会和子女所学的专业有限的了解,以及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但是由于条件限制,这种指导大多是方向性的,不可能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实质性的帮助,有些甚至导致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盲目从众,错失就业机会。因此,加强社会和家庭的协调运行,提高高校和家庭的必要交流,完善社会和高校的良性互动,对优化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有着重要作用。
高校可通过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来了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掌握大学生必要的家庭资料,了解学生包括家长对大学生毕业后的择业意向,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就业指导功能的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角,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2.注重个体咨询服务和差异性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就业市场逐渐放开的今天,从众心理导致许多大学生认为理想的职业还是稳定的收人、安宁的生活、广泛的保障等。对于创业,学生还普遍持观望态度,对创业成功者羡慕不已,但对自己创业却缺乏信心和勇气,害怕遭遇挫折,也不愿承受创业的艰辛和风险,不到万般无奈,不肯“铤而走险”。要注重个体咨询服务和差异性教育,通过必要的就业指导,使学生认清当前的形势,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学校通过宣传大学生中涌现出的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去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树立长期创业、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念。当然,光凭一腔热忱,要创业谈何容易,创业风险无处不在。所以,学校还应加强创业政策法规、操作程序的指导,向学生介绍一些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与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组织开展一些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为今后踏上创业之路多作积累。
3.大力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在本质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在个体塑造、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育人作用和功能。高校应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急功近利和追求时尚都不属于大学生,真正的大学生应该探索真理和谋求全面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应成为大学生应有的思想和灵魂。在建设大学生校园文化时,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学习、科技、文体和娱乐活动,通过开办讲座、榜样介绍、反例分析、组织讨论活动等,形成充满学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优良的塑造,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的消极从众心理才会得到好的消除。
4.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前瞻性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及安排招生计划,要从课程改革入手,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表现出从众现象,主要是在面临就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窘境作出的选择。高校在不断调整人才结构的同时,社会要将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高等院校,从而使社
会发展和高校运行实现良性互动,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国家各级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增设新岗位,提供新机会,以满足社会不断增加的人才需求,以削弱和消除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的消极从众心理,让大学生能以更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各种挑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