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观的教育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观教育应从探讨其就业价值观为出发点,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生;就业观;教育
就当前中国人才市场而言,就业压力日益严峻,加之受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将受到各方面的挑战和挤压。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的扩招,高学历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以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就业人员综合技能要求的提高等客观因素都不同程度加剧了本不乐观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方面如就业政策、制度滞后、就业环境不理想等等。主观方面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在思想上、观念上和素质上存在偏差,不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其中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观主要表现
大学生就业观就是指大学生对就业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评价和判断,决定取舍的思想观念。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行为。
(一)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更多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新形势下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致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中又陷入了追求自我价值与追求社会价值的矛盾之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念比较淡化,择业时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认为大学生就应该从事一些体面的工作,工资待遇要高,生活环境要好,忽视社会的需要。缺乏将个人与社会结合起来思考就业问题的观念。这种以个人为中心来观察就业问题的就业观对高校毕业生的行为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二)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缺乏正确的就业价值判断
对就业价值的判断是就业价值观的核心问题。高校毕业生在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传统价值观与新的社会价值观不断冲击的情况下,往往弄不清自己该选择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什么。这就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价值的判断上呈现出不确定性和矛盾性。
高校毕业生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就业愿望与就业现实的强烈反差,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困惑。就业愿望极大部分是想一份好的工作,摆脱经济困境,使物质利益得到尽可能的满足,同时都想在就业时“一次定终身”,缺乏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准备,盲目攀高,缺乏审时度势的能力。因此,现实的就业环境往往把大学生拖入理想与现实的复杂矛盾之中。
(三)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缺乏良性的竞争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的全球化,产业的知识化,社会的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整个国际就业环境,高校毕业生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我,如何实现自我的现实问题。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机制发生了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在就业过程中手段应多样化,灵活就业、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
然而,新形势下,由于就业的严酷性,工作难,好工作更难,加之部分大学毕业生只注重应对各种招聘的表面功夫,忽略素质的提高,具有拜金主义倾向,缺乏良性的竞争意识,诚信意识淡薄。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或随意毁约,契约意识淡薄。这不仅降低了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信任度,而且影响高等学校的声誉,甚至影响到整个高校毕业生就业体,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
面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就业愿望与就业现实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大学毕业生的思想产生了许多新的困惑。就业价值观的偏差,会带来情感上的分离和行为的偏离,影响就业的心理健康,并导致就业的不成功。在高校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中,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需求,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一)强化对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未来大价值目标的自觉意志和持久观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是高校毕业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他们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思想基础和重要保证。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内化过程,其终极目标是使高校学生逐步形成把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与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要求统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高校学生的
理想信念日趋务实,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更加愿意接受突出自我感受的教育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从其实际出发,把解决理想问题与解决高校学生毕业就业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另外,高校要尽可能多地创新、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就业社会实践提供制度保障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结合高校学生的专业和特长,融入现实的社会生活,使其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从中拓展自身的全面素质,尤其是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素质,从而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二)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时代精神的教育
大学生择业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全靠自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则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当代高校学生应当与时俱进,应具备符合时代精神的就业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高校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是为了更好的与时代相适应,与严峻的就业现实相适应,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相适应。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并将这种创新转化为他们的自觉的内在需求。要培养大学生把
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观念、行动与时代同进步。能自觉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党和人民的要求为标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大众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是经济活动的收益是自己的,归自己享乐,同时也肩负责任。这种混淆与生命存在自身的价值之上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人生目的和人生规划,但是你的人生目的的实现不能妨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个人人生规划的实施,不能靠牺牲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来达到。每当高校学生在择业时面临国家需要与个人需要发生冲突时,个人应当服从国家需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需要的岗位上去贡献。社会责任意识是一种对社会、对他人负责任的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帮助学生树立“我为人人”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境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